■ 文 吉
钓鱼岛列岛组成
中国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是位于中国大陆正东侧东海大陆架以东的一座荒岛。钓鱼岛距温州市约356km、福州市约385km、基隆市约190km。钓鱼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km2,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地势北部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脉横贯东西,位于中部的最高山峰(高华峰)海拔362m,有4条主要溪流。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主岛)、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黄尾屿、北屿、南屿、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 123°~124°34′之间。
主岛: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冠,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1.5km,面积4.3838km2,岛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层基薄,淡水水源未查明。山茶、棕榈、马齿苋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植物为适应海上强风环境,都长得矮而粗壮,很多是名贵药材。海草海芙蓉生长在沿岸岩石缝,是防治风湿症和高血压良药。中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台诸岛采摘中草药。
黄尾屿:位于钓鱼岛东北,陡岩峭壁,无数海鸟栖居,每年4~5月,成群海鸟几乎遮住黄尾屿天空。海鸟在黄尾屿产卵,数量极为惊人,登岸捡拾鸟蛋者,俯拾即得。黄尾屿因鸟多,又称为“鸟岛”。钓鱼岛一带是太平洋的海鸟栖身所,可是海鸟好似有两个不同的家族,只分别栖身黄尾屿和北小岛,居中的钓鱼岛仅是两岛之间停留站。
南小岛:又称为蛇岛。面积约0.40 km2,最高海拔139m。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则如小手指头细。蛇的颜色一般以黄色、黑色居多,但都是无毒的。南小岛也许由于蛇太多,鸟类竟然绝迹。
北小岛:又称为鸟岛,多群鸟栖息。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约5km处。宽约540m,长约880m,周长约3.2km,面积0.31km2。与南小岛,为无人居住的岛屿。北小岛和南小岛孤悬于海中,两岛相隔约200m,古时合称橄榄山。与钓鱼岛组成一个天然的“蛇岛海峡“。就地形观察,它们原为一个岛屿,后因断裂活动,地堑陷落,一岛分裂为二。
赤尾屿:赤尾屿是钓鱼台列岛最东端的岛屿。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4°34′09″~124°33′50″,北纬 25°53′54″~25°54′06″,面积为 0.0609km2。亦称赤屿、赤坎屿、赤尾山、赤尾岛、赤尾礁。
北屿:原名大北小岛,是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东段岛链钓鱼台列岛的组成部分,位于钓鱼岛东北约6km处,行政上隶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北小岛和北小岛同为钓鱼岛群岛8大主岛之一,由于名称上有所混淆,中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现将大北小岛的标准名称定为北屿。
南屿:原名大南小岛,是台湾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的东段岛链钓鱼台列岛的组成部分,位于钓鱼岛东北约7.4km处,行政上隶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也称蛇岛,因该岛上多蛇而得此名,该岛屿无人居住。大南小岛和南小岛同为钓鱼岛群岛8大主岛之一,国家海洋局、民政部现将大南小岛的标准名称定为南屿。
飞濑屿:原名飞濑岛,钓鱼岛列岛8个小岛之一,也是最小的一个,面积为0.0008km2,无人岛,位于福建正东,台湾东北,东经 123°-124°34′,北纬25°40′-26°左右,距基隆 102 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处在中国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大陆架上,以冲绳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周边海域为新三纪沉积盆地,富藏石油。台湾岛附属岛屿。行政上隶属于中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邮编为290。
名称由来
中国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台湾地区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
明朝郑若曾编著的《筹海图编》卷二《福建使往日本针路》记载,出使琉球使船须经小琉球、鸡笼山、梅花瓶、彭嘉山、钓鱼屿、黄麻屿、赤屿后才到达姑米山。因此钓鱼岛在明朝版图内,不属琉球国管辖,证明钓鱼岛在明朝归中国政府管辖。
自然资源
(1)石油资源。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日本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2)名贵药材。中国沿海采药者有不少人祖辈在钓鱼诸岛采摘中草药。
(3)渔业资源。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带来大批鱼群,中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这个港湾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主要捕捞品种有:绿鳍马面鲀、黄鳍马面鲀、短尾大眼鲷、鲐鱼、马面鱼、马鲛鱼、竹荚鱼、蓝圆鲹、青砧鱼、红鲠鱼、鮀鲣、鲨鱼类等,鲭鱼、红衫鱼、飞花鱼、鲣鱼、文鳐鱼、大小黄鱼、带鱼等也很丰富,年可捕量达15万吨。
战略价值
钓鱼岛列岛均为无人岛,处于中国与琉球之间琉球海槽。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琉球)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琉球)海槽的西侧上沿。
日本争夺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大陆架上,中日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指出,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非法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会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从军事地理学角度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在中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屏障。这一串岛屿的中段,中国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州岛使中国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
历史渊源
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进行捕鱼、采药、避风、休息等活动的场所。《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台湾岛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又曾派陈棱、周镇州等率军攻打,途中经过钓鱼岛。1171年(南宋乾道七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从1372年起,中国明清两代册封使就把钓鱼岛作为出使琉球海上必经之路的标志。早在1403年有关中国海上航路的《顺风相送》一书便记载有钓鱼屿。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册封使徐葆光在《中山传信录》中指出其海上航路是:由闽安镇出五虎门,取鸡笼头,经花瓶屿、彭家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取姑米山、马齿岛,入琉球那霸港。1562年(明朝)《筹海图编》、1863年(清朝)《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标示。中国政府有效统治和管理钓鱼岛,巩固了主权。
在1895年前长达5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平稳地行使这些权利。1971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已故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屿最迟从明代起便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确实承认”。日本人高桥庄五郎也曾指出,钓鱼岛等岛名是中国先取的,其中黄尾屿、赤尾屿等固有岛名无疑是中国名,与台湾附属岛屿——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等相同,而日本则没有用“屿”的岛名。
日本政府称钓鱼岛隶属冲绳县。然而,冲绳被日本吞并之前的琉球王国共有36岛,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1805年日本的《琉球三十六岛之图》也把琉球的36岛逐个划在圈内,而把中国台湾省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山与花瓶山、彭佳山并列画出,并特意在其上端各画上一个小圆圈,以示与琉球36岛有别。琉球原是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向明、清朝贡,明清两朝均派遣使臣对琉球诸王进行册封。所记《使琉球录》等官方文书,详细记载了前往琉球途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航海经历,反复确认了中琉边界,史实说明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的范围。
日本欲占领
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声称“发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向日本内务省申请划入日本国界;日本内务卿山县有朋就此事致函外务卿井上馨。井上馨于1885年覆函说:“此岛屿近清国之境,较之前番勘察已毕之大东岛方圆甚小,且清国已命其岛名。”山县有朋因应井上馨建议,覆函冲绳,拒绝马上在钓鱼岛订立国标,并在信件强调事件“勿让传媒得悉”。1885年,日本通过实地踏查,了解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富藏铁矿资源,为“贵重之岛”,便想窃取。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尾声时,于1895年1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决定,声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在钓鱼岛建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