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忻华(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二公司人力资源办公室 山东东营 25700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推动了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从固定工用工制度向多元化用工制度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改变了企业固定工的用工模式,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活跃气氛。即使改变了陈旧的国有企业用工管理模式,但多元化用工制度还需经历很多艰难的历程,比如,许多制度并存或交叉,使得管理混乱和复杂化。国有企业采用多元化用工制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使企业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更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以及提升企业的整体能力等。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采用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劳务派遣是现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人才管理方法,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之间签署劳务派遣协议或合同,劳务派遣机构招聘工作人员并派遣到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派遣单位和工作人员组成了劳务派遣的三部分,他们之间彼此相互联系,具有三重关系。把劳动力的使用和劳动力的聘请彼此分开是劳务派遣的最突出特征,由劳务派遣机构完成劳动者的招募,并交给用人单位,只有用人单位有权利使用劳动者。
由于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对劳务合同和劳务派遣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用人企业常常违反劳务合同的内容,而企业找各种借口逃避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企业不具有明确限定各类劳动人员合同期限的制度,导致企业用人存在“模糊用工”等不良的问题,比如,没有明确说明劳动协议的执行和变更时间,管理员工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劳动关系的确立缺失了法律依据,签订劳动合同的范围不全面,容易引发劳动纠纷。
用人单位只能通过劳务派遣才能引进人才,使人才的引进渠道单一化,加之人员管理机制不完善,岗位人员的变动频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劳务派遣没有完整的用工规划方案,劳务派遣机构不关心劳动者是否适合用人单位,导致派遣员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企业对派遣员工缺少合理的管理,存在待遇等方面的偏见,激发了员工对劳务派遣的不认同,使得劳务派遣人员的流动性变大,使企业很难统一管理。
很多国有企业处在固定工用工制度向多元化用工制度转化的初级阶段,缺少对派遣员工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和不具备整体用工策略,还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用人存在的高风险和用人方法的适用范围等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还不够强,缺少完善规范的制度和规章,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还不够高,没有一个可靠地依据来保障政策制定和避免用工风险。总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用工基础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企业应该合理选择劳务派遣、全日制等多种用工方式,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积极研究规划以便实现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在人才的招募和引进过程中,用人企业应积极的和劳务派遣机构沟通,尽可能的雇佣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劳务派遣人才。在正式聘用劳动者后,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帮助员工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派遣机构必须要清楚地了解用人单位和劳动人员的需求,然后依据法律与他们签订有关双方都满意的协议合同。总之,积极的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良好的用工管理体系,为劳务派遣员工创造美好的工作环境。
全方位的研究不同人员的用工需求和工作条件,确保员工与符合自己要求的企业签订规范的协议。依据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员工的工作状况,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范围和劳动合同期限,最大可能的向着对各方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职工之间待遇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用人单位要确立同工同酬的范围,有责任保护派遣人员的利益,每个劳务派遣人员应得到同等对待,发放统一标准的薪资和工作用品。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应该给予明确的界限,不能让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交叉混淆,防止遇到问题彼此推卸责任,双方必须以书面形式确定各自对劳务派遣员工应承担的责任。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需要行政部门定期监管同工同酬的待遇问题。加强经济体制的改革,依靠法律法规保证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各个地方的生活消费水平不同,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工资待遇也存在差异,这从根本上导致每个区域的用工管理制度不能完全统一,必须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工资待遇政策,科学合理的设立工作岗位,并要制定符合实际状况的劳务合同,保证满足劳务派遣人员的真实需求,建立和谐的劳务关系。
多元化的用工管理模式是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它既可以推动我市场经济快速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能避免的消极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用工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使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更加健全,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坚持以民为本,保证劳务关系的良好发展。行政部门切实要起到监督作用,尽快完善劳务派遣法规,让劳务派遣员工有法可依,很好的解决我国的劳务问题。要想有效的利用我国的劳力资源,唯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用工管理机制,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促进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国有企用工管理模式的快速转变。
[1]丁熹.国有企业用工管理模式的思考.管理实务.2011(12):80-81.
[2]高凡.国有企业用工管理模式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67-68.
[3]李振宇.试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生产力研究.2003(3):253-254.
[4]黄一千.关于国有企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5(12).
[5]杨蕙馨,曲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治理[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