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津 周芳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患者,女,32岁,因反复疑人害己、自语自笑等1年余,再发1月入院。于1年多前出现疑人害己、自笑等首次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使用氯氮平、利培酮等药物治疗好转出院,4月后自行停药,病情再发1月再次入院。患者平时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本次入院精神检查:存在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言语性幻听、冲动伤人、行为紊乱,情感不协调,自知力缺乏,智能正常。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脑电图、心电图结果均正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使用氟哌啶醇注射剂5mg/次,肌注,用药30分钟患者安静,继而出现过度镇静,持续12h,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第2天出现冲动伤人、行为紊乱、喊叫等,再次给予氟哌啶醇注射剂5mg/次,肌注1次,15分钟后患者安静。体检:生命征正常,嗜睡状态,心肺听诊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葡萄糖正常。给予监测生命体征,输液等支持治疗,8h后清醒,改用氯氮平片逐渐加量治疗未再出现过度镇静现象,治疗2个月获治愈出院。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过度镇静是大多数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呈正比关系[1],一般剂量能使患者安静而不出现过度镇静,与苯二氮 类联合使用有加重过度镇静;年老体弱、合并呼吸道疾病、脑部疾病等易出现;本例为年轻体健患者,在单独使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时发生很少见,值得临床工作者关注。本例出现过度镇静的原因有:①肌注氟哌啶醇注射剂不经过首关清除,药物直接吸收比较口服更易出现过度镇静或肌注时导致局部血管损伤药物过快吸收所致。②与患者兴奋躁动消耗体能和脱水,进食少热量不足等导致机体对药物耐受性差,也与个体对氟哌啶醇耐受力差或存在体质异质有关;对年龄大、合并其它躯体疾病者首剂剂量应小,以口服为安全,一旦出现过度镇静,及时对症处理,如监测生命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纳洛酮促醒,输液加速药物排泄等。
[1]江开达.精神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