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国内PX事件舆论演变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2014-08-15 00:53林志标
关键词:舆论决策公众

林志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宁波 315016)

近年来,国内成都、南京、青岛、厦门、大连、宁波、西安、昆明等地先后爆发了民众抗议当地开展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致使项目搁浅、地方经济发展失去机遇、政府形象受损、社会骚动的“多输局面”。以舆论传播视角梳理考察PX系列事件,发掘其内在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各地政府对媒介治理的认识。

一、舆论传播视角的PX事件发生演化

以舆论传播视角综观近年的PX事件,可以归纳这些舆论事件的发生演变都经历了事件潜伏期、酝酿发酵期、引爆高潮期、尾声余响期等个阶段。

各地PX事件的舆论潜伏期长短不一,但呈现缩短趋势:厦门PX事件潜伏期时间半年左右,大连PX事件潜伏期时间一周左右,而宁波PX事件潜伏期时间只有四五天。这个阶段的传播情况:一是相关信息传播范围小,涉及人数少,信息接收的人群在地域空间和身份上相对集中;二是传播的内容比较集中,信息量少;三是传播媒介使用比较单一传统,往往借助于纸质小媒介和口头传播;四是传播行为较为理性;五是本地主流媒体往往没有引起关注。

事件酝酿发酵期是引爆前的关键时刻。酝酿发酵期呈现的特点:一是信息传播范围已经扩散到更广的群体和更大的地域空间;二是本地主流媒体已经关注到事态发展,但可能已经被噤声,外地媒体开始较多介入事态报道,但权威信息总体匮乏;三是小道消息和各种传 (谣)言开始间杂流布;四是自媒体的动员组织作用开始发挥。

当事件舆论从言语层面大面积转移到群体性行为层面时,就标志着“事件”形成了。舆论事件往往一引爆即是高潮,呈现出复杂而难以控制的局面。一是以网络自媒体、手机移动新媒体等为代表的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量巨大,传播中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多样,并以病毒式传播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其动员组织能力也充分发挥出来,但前述三次群体性事件更多还是自发成分,自媒体和新媒体所起主要作用是“引爆”;二是地方主流媒体开始正面发声解释,但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公众强力信息需求,态度比较生硬,语辞表述僵化,表现形式不灵活,甚至引发受众逆反心理,总体传播效果欠佳;三是官方开始强力控制切断有关信道,组织相关信息的传播扩散;四传 (谣)言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蔓延,引起一些恐慌;五是境外媒体趁机渗入,在境外世界范围内对舆论事件进行披露,造成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和国际性的舆论压力。

尾声余响期是指群体性舆论事件被终止后继续发挥影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传播普遍存在:一是有关部门清理国内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信息,但境外的通常鞭长莫及;二是继续通过主流媒体进行正面宣教安抚;三是随着时间推移,相关信息传播迅速减少,逐渐从信息层面沉淀到个体群体的记忆,成为公共政策的积淀影响。

二、PX系列事件舆论传播的共性与内在关联

(一)官媒保守,新媒活跃,小媒纷呈,外媒渗透

在系列PX事件中,各层次类型的官方媒体表现不一,通常是本地的党报 (台、刊、网)噤若寒蝉,一片寂静,对事件报道反应迟钝,被动应对,表情单一,传播不力;相较与此,都市类或外地的报 (台、刊、网)则稍显活跃,然而这些处于外围后方的媒体往往缺少权威信源,以至于报道不充分、不权威、不及时。综观各次PX事件表现,官方媒体尤其是本地官方媒体总体趋于保守,它们往往不仅没有媒体对社会异动预警的应有作用,而且连相关新闻事件的信息也无法及时充分传播,更有甚者在有关部门指示下对相关信息刻意封锁,造成各方缺少了很好的沟通渠道,这也为点燃民众不满和传 (谣)言四起提供了滋生土壤。而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由于保守做派而使官方媒体及其背后的政府所引发深层次的信任危机,系列事件中就有民众对地方媒体竖中指表示鄙视和侮辱。对照李长春同志曾提出的“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要求,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媒体执政力短腿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再次暴露出当前我国媒体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与官方媒体对应的则是自媒体的活跃表现。综观PX系列事件中,民众通过网络论坛、IM(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动员组织都表现得非常频繁积极和及时高效,与官方媒体对照俨然是不同的舆论场。从双方的传播力看,自我封闭的官媒明显地落后于民众充分使用的新媒。这和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媒体管制宽松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施政已然是各级政府必须直面和完成的功课,因为在当前传播形势下,几乎可以断言,“失新媒体者失天下”。

此外,不容小觑的小众媒体也在PX事件中纷呈,以其独有的载体形式填补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外的空白,其传播效果往往也是令人吃惊的,如厦门PX事件中“哲子” (市民化名)进行墙体标语涂鸦,在大连PX事件中“老吉”(市民化名)宣称自己印制了反PX的衬衫及宣传品,在各次事件中被民众高举的横幅标语旗帜甚至口罩、面具等标志性装扮。尽管这些小媒体在平时会被描述为“苍白的表述”,但在特殊的情境下它们却是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富有很强的传播感染力。

在地方媒体保守的同时,境外媒体由于受官方管制较弱纷纷出笼,借机渗透,各怀心思急不可耐地赶往事发地进行挖掘,并将各种信息在境外媒体上发布,形成事件的国际舆论。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显然产生了负面效果,而且这种负面效果可能是多少个“时代广场”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广告都赢不回来的。

各类媒体在事件中的舆论作用不同,但它们之间确实交错纵横,互相激发的,不断地彼此转载、推动、添加、扩散、背书,像叠罗汉一样将舆论不断推向高潮,形成难以遏制的态势,对政府施政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PX系列事件予以例外地以政府的妥协退让作结。

(二)地方政府媒体应对从回避到互动,从消极到主动

综观各次PX事件,地方政府运用媒体媒体应对处置中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鸵鸟政策消极回避甚至强力封锁媒体舆论到正视社会舆情,积极管控媒体并利用媒体与公众进行互动沟通,主动有效设置议题引导舆论顺应民意。尽管往往地方政府由于早期重视不够,尽失先机陷入被动,但在付出代价后猛醒,开始疏堵并重,强化理性沟通,最终挽狂澜于既倒。各地政府的这些转变,是各次PX事件得以最终平息的重要基础,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它们在经历事件时候激发的媒介执政意识、理念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系列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舆论心理承接性

在现有传播环境下,同类型舆论事件之间往往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影响沉淀痕迹,PX系列事件即是如此。舆论事件经过一段时间大范围的酝酿爆发后逐渐进入沉淀期,舆论事件的影响从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转化成为一种全体公众的集体心理与记忆,并在同类事件苗头初现时产生晕轮效应,迅速扩大为非理性认知和执拗的公共政策自我选项,而且往往越是后期的事件受前期的影响更深,公众的态度转变越是难以实现。这再次提示政府决策要严肃依法,诚信施政,否则将在转型期的社会形成巨大的不诚信后遗症,使政府行政成本进一步加大,效能则面临更大考验。

(四)似是而非的传 (谣)言间杂传播,迅速广泛

PX系列舆论事件中都存在不少传 (谣)言,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权威媒体失声,导致小道消息肆虐,传谣言蜂起,这背后是事件中心民众恐惧心理,也是公众对消息渴望的直接表现,比如PX项目的所谓“安全距离”问题;二是公众的科学素养有限,对于一些事物采取了非理性的盲信盲从态度,比如,《人民日报》就明确指出国人大多不了解PX项目,容易“有罪推定”①期待昆明成功走出“PX困局”,李拯,《人民日报》,2013年5月15日。;三是别有企图者借机作祟,比如有谣言说宁波PX事件中有大学生被打死;四是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多样化的媒介、传者所形成的复杂网状传播使得信息耗损扭曲加深;五是新事物的不确定性在多样化主体价值体系中形成不同判断,因而众说纷纭,比如PX的毒性问题。

(五)符号化语义传播效果显著

舆论传播离不开社会空间和语义空间。传播的语义空间是传受双方有着共同认知和理解的传播背景情境,是有效传播的基础条件。纵观PX系列舆论事件,符号化语义的形成与传播是一个突出的现象。一些词语、物件经过酝酿、积淀、传播,在舆论事件中被标签化、口号化、符号化或者污名化、妖魔化,推动舆论翻涌,深入人心。这些被符号化了的语义呈现出三个方面的传播角度特性:一是表现出强烈正义感 (或者伪正义感),以此裹挟受众,符合受众的追求正义心理,传播的劝服作用明显。比如, “生存”、“生命”、“子孙后代”、“环保”、“我们”、“我们的家园”、“科学发展观”,甚至国歌等语词或音乐被作为舆论事件中的抗争正义标签,赋予巨大的公益性和道德力量,身处其间的公众很容易被这样的口号所鼓动引领。二是诉求直接,直指对象,语气强硬,适合抒发表达情感。如“PX滚出XX”、“XX下课”等。三是表述简短,适合群体共时口语或行为传播,并且容易转化为群体记忆。比如多地抗议民众戴上口罩 (有的还在口罩上画叉),喊“滚”,在系列PX舆论事件中几乎都有较大面积出现。四是夸大其词,形成强烈的传播内容差异性,吸引受众眼球,震撼受众心理。比如“原子弹”、“癌症”、“毒害”等词汇,而作为核心语词的“PX”则被污名化,甚至是被“妖魔化”为“有毒化工”、“杀人化学武器”、“污染”的代言词。

这些符号化语义的传播常常以压倒性的力量扩散非理性迷思。在历次PX事件中,响亮的口号成为利器裹挟人心,使群体对当下情境进行抗争的自我赋权,并感受到自身行为的无比“正义感”和“公益性”,充满“无畏”和“牺牲精神”,并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神圣感。

三、应对策略建议

(一)改变“唯GDP是论”的政绩观,加大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

行政行为在类似PX事件中具有直接作用,而政绩考核则对行政行为具有直接作用。政府社会重大项目往往在提升地方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前述系列PX项目的决策考量基点都是带动产业提升和地方GDP增长。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现有社会形势下需要深入思考。经济发展的单向度推进已经产生了诸多发展困境,尤其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中烙下了阴影。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态文明的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类似PX事件应对的政府执政意识起点是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倾向,改革政府官员的考核构成,注重政治文明推进,加大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

(二)尊重落实民众知情权,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民主决策,切实加强各方沟通

当今传播格局下,信息封锁一则难度巨大,二则形成的逆反对抗更加强大, “堵”已不现实,公开信息引导认知才是正道。同时,推进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而知情权是政治民主的基础,避免类似PX事件发生的基本途径是要尊重落实民众的知情权,加强政府部门、项目业主等的解释能力,通过各利益群体共同博弈协商沟通,广泛参与决策,寻求理性方案和新的帕累托最优局面形成。

(三)建构优化重大项目决策舆论支持系统,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决策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方案准备或方法确定的过程。重大项目决策涉及面广,社会影响深远。为了使重大项目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建构决策舆论支持系统是必要的。决策舆论支持系统综合了决策问题提出、民智民意集纳、民主协商、广泛沟通等功能,使得重大项目的决策前、中、后系统关联,形成决策循环,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风险,增强决策的可实施性和实施效率效果。同时,在重大项目决策实施中,形成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信机制,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众理性意识,促进社会整体和谐②相关具体阐述可参见拙文《邻避项目决策舆论支持系统建构与优化——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四)利用现代传播加大科普力度,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高对科技新事物了解

当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公众对类似PX等事物往往感到很陌生。而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指出:面对新出现的、未知的科学技术时,实验数据绝对是主观情绪的手下败将。公众很容易将陌生的科技事物的某种负面影响进行放大,形成“晕轮效应”,因而很难理性地对这些事物进行风险和收益平衡分析,收益在被放大的风险面前苍白无力,新生事物很自然地处于不被信任和排斥的境地。这就意味着,转变这种局面的基本途径是使人们了解熟悉这些科技事物,进行形成理性研判。就前述国内PX系列事件的公众认知来看,公众对于PX是不够了解的,而PX的“有毒”负面内容被非理性地进行放大,并以压倒性的意识占据了公众心理。这恰恰反映了当前国内公众科学素养存在的差距,也反映了国内媒体领域在科普宣传上的不足。当代科技发展迅速,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利用现代传播做好科普工作,切实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形成理性研判的社会基本氛围。

(五)切实理顺改善地方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重视新媒体传播,并发挥大众媒体应有的传播沟通功能

当前,媒介执政力的核心在于理顺改善地方政府与媒体之间关系,要摆脱脱离新闻信息传播规律的简单“管制”思想,加强新闻媒体作为党领导下的事业运行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媒体作为法律框架下运行主体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强调在此基础上与政府行政形成合力,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在信息发布、舆情监督、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更大作用。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新媒体的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政府自身在新媒体上的舆论高地和新媒体舆论场支柱地位。

(六)完善行政决策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重大项目建设通常有很大的综合性效应,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因此往往是地方政府工作的有力抓手。对于重大项目的发起、调研、决策、实施都应该充分严格考量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程序,充分吸收民意,扩大公众民主有序参与决策。在此基础上,对于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惩处,以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稳定。

四、小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治理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含义。国内PX系列事件的考察打开了认识当前政府媒介治理情况的一扇窗口,但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做好政府定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进一步增强政府媒介执政力正在形成新的巨大考验。

[1]林志标.邻避项目决策舆论支持系统建构与优化——基于协商民主的视角[J].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3(6).

[2]Maria Konnikova.人们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5(12).

[3]姚飞.传统媒体对集群行为的报道策略研究——以某报对镇海PX事件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3(1).

[4]刘向晖,周丽娜.历史的鉴证——厦门PX事件始末[N].中国新闻周刊,2007-12-31.

猜你喜欢
舆论决策公众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