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抓住标准化的“牛鼻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最近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中央领导逢会必讲标准,也让标准化工作成为质监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标准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北京市拥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99家,占全国总数的57.7%,北京市质监部门也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探索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发展。
早在2011年8月,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就审议通过并发布了《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从战略高度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技术创新、城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全面部署,建立了工作保障政策。
借着这样的“东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一个创新——成立首都标准化委员会。这个由市政府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33个政府委办局和天津市、河北省质监局主管领导组成,质监部门承担日常工作并设立协调工作机构的新组织,能很好地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首都中央单位、环渤海地区省市的交流与协同,加强北京发展战略中的标准化建设规划、政策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评价促进工作,建立起标准化工作平台,以标准化为科学方法构筑起政府大质量工作格局。
同时,北京市还积极搭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首都标准网和标准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国内外标准、地方标准库。在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标准、检验、认证服务平台,吸引标准化组织参与标准咨询、检测检验和认证服务,形成了标准、检验、认证聚集效应。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中关村也是首都标准化成绩的一个缩影,通过标准创新试点、标准资助政策等,为首都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关村企业累计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共4471项,其中国际标准103项,国家标准2566项,行业标准1677项,地方标准12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