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麟钧
本文定位为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语法偏误分析。偏误是与失误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系统性的语言障碍,可由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文化迁移、学习交际策略或等原因造成。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实例进行分析,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请看以下语料:
Titi:这星期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吧。
Anna:不好意思,我这星期没有时间。
Titi:那下个星期可以吗?
Anna:下个星期我有朋友要来。
*Titi:那就下个下个星期去。
例句中带*号的句子的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规范。Titi使用的“下个下个星期‘不是口误,而是因为语言的类推作用形成的一种过渡语或者是中介语。因为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可能还会说出“上个上个星期”等的偏误结构。所以,作者把这类成系统的语法问题总结为是对“‘上’或‘下’+个”这个结构的重叠形式的偏误。目前关于偏误的分类很多,包括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层面的语义偏误、搭配偏误、糅合偏误、韵律偏误等。作者发现,即使是像《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以及《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这两本比较权威的偏误分析书籍都没有涉及这种“‘上’或‘下’+个”结构的重叠问题。
相关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经常涉及汉语中的重叠式。与本文相关的论述是:名词一般没有重叠式;量词的重叠式多是讲数词和量词的组合短语重叠式,有“一A一A”式(一个一个)或“一AA”式(一个个)。在汉语里,如果想表达一个时间段、一个人或事物的后两个时间段、人或事物的话,我们一般不用“下个下个”的表达方式,而是使用“下下个”的方式。这里,我们把“‘上’或‘下’+个”的结构分解开,假设“上或下”的部分为A,“个”为B,那么它的重叠式应该是AAB式,而不是ABAB式,即表达为“上上个”和“下下个”而不是“上个上个”和“下个下个”。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个结构。
(一)作者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为封闭域,发现这部词典把“上”和“下”作为同音同形词采取了分立词目的策略。例如:
上1Shàng①位置在高处的:~部|~游。
②等级或品质高的:~等|~品。
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次|~半年。
上2Shàng①由低处到高处:~楼|~山。下1Xià①位置在低处:~游|~部。
②等次或品级低的:~等|~级。
③次序或时间在后的:~次|~半年。
下2Xià①由高处到低处:~山|~楼。
可以看出,“上”“下”的释义有很多并列意义,只不过是并列关系里的相反关系。通常我们比较熟悉这两个字做名词,确切地说是做方位名词的用法,因为“上/下”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位置在高处或位置在低处,由此才引申出以上一些相关意义。如:“上/下”在表示地位、等级、品质的高低时带有形容词的性质特征;“上/下”在表示时间、次序先后时现在学界基本都认为是其做形容词;那么它们在“上2”和“下2”中的意义体现了其做动词的性质特征。至于“上个”“下个”中的“上”和“下”到底代表什么意义,我们认为是符合其做形容词时表示时间、次序的先后的义项。比如之前提到的例子中,“上个星期”表示某一时间之前;“上个演讲的同学”表示同学演讲的先后次序。
这里依然依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个”的释义来展开叙述:
个1Gè①量词。a)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也能用‘个’的事物):三~苹果|一~理想。b)用于约数前:一天可以走~百八十里地。c)用于带宾语的动词后面,有表示动量的作用(原来不能用‘个’的地方也用‘个’):见~面儿。d)用于动词和补语中间,使补语略带宾语的性质(有时跟‘得’连用):吃~饱|扫得~干干净净。
②单独的:~人|~体。
“个”是个体量词里用得最广泛的一个,而个体名词通常都有自己特定的个体量词。比如:“纸”论“张”,“电脑”论“台”,“牛”论“头”等。有些名词和量词的搭配都是约定俗成的。我们这里主要用到“个”在①义项里的a)的用法。即在“‘上’或‘下’+个”结构中的“个”必须是用于没有专用量词以及少数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前做其量词。
作者进入“CCL语料库检索系统”后,分别以“上上个”和“下下个”为现代汉语检索关键词,前一检索关键词得到4个相关检索结果:
(1)那也是别人捐给灾民的,上上个月实在无法,大家要过节……
(2)然后从上上个周六开始,他又渐渐地形成了坏习惯……
(3)比如上上个星期五——我想是星期五吧……
(4)我说好了要在上上个星期六大清早见面……
后一检索关键词也得到4个相关检索结果:
(1)当月的要等下个月甚至下下个月再发……
(2)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精神,下下个星期要到你们那儿搞扫盲工作验收……
(3)下一个星期,或是下下个星期以内,把余欠带来……
(4)下下个月又是一样。很快的……
通过以上检索结果我们发现CCL语料库中收录的“上上个”和“下下个”这两个结构的语料主要用于时间方面。实际上,“上上个”和“下下个”这两个结构不仅可以用于时间方面,还可以用于表达事物等名词方面。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时间意义的“上上个”、“下下个”结构;二是超越时间意义的“上上个”、“下下个”结构。
下面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宽泛地将“‘上’或‘下’+个”结构概括为“‘上’或‘下’+量词”的结构,这时的AAB重叠式是否还成立呢?也就是说,我们是否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这一偏误时,告诉学生“‘上’或‘下’+量词”(A+B)结构的重叠式是AAB式而不是ABAB式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1)苹果公司要在其下部手机产品上安装IOS4系统,并争取实将下下部手机产品系统升级到ISO5。
(2)*苹果公司要在其下部手机产品上安装IOS4系统,并争取实将下部下部手机产品系统升级到ISO5。
(3)我的下个目标是发表5篇以上文章,我的下下个目标就是考取博士研究生。
(4)*我的下个目标是发表5篇以上文章,我的下个下个目标就是考取博士研究生。
我们一般不会用“下部下部手机”以及“下个下个目标”的表达方式。而且例子中有些词是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比如:歌、手机;有些词是没有专用量词的且可以用‘个’来搭配的,比如“目标”。我们认为“‘上’或‘下’+量词”(A+B)结构的重叠式是 AAB 式而不是ABAB式的假设是成立的。但也并不是全无条件的,这一结构还必须有其相关的语境做依托,如果单独使用,有些搭配还是不易理解,比如“下下块手表”,单独说时不易理解,但如果放在句子里就容易多了,“设计师Jack将在表盘周围镶钻石的设计理念计划用于其下块手表的设计中,但我相信,设计师的理念会一直进步,他设计的下下块手表也不会让人们失望。”这样整句话看下来就显得合理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量词在时空上都有种内在的顺序性。
口语中经常会出现省略量词的情况,例如:将“下个星期”简略为“下星期”,那么“下下个星期”是否也可以把量词省略呢?我们来看例句:
(1)下个星期不上课,下下个星期开始上课。
(2)下星期不上课,下下星期开始上课。
(3)我的下个目标是发表5篇以上文章,我的下下个目标就是考取博士研究生。
(4)*我的下目标是发表5篇以上文章,我的下下目标就是考取博士研究生。
第四句是病句,“下个目标”中的量词不能省略,一方面“下个”后面搭配的名词是有实际、具体意义的词语时,一般可以省略量词,但像目标、理想这类抽象名词就不能省略量词。关于在其重叠式中量词是否可以省略的问题,作者觉得有规律可循,就是其不重叠式如果可以省略量词“个”,一般情况下其重叠式也可以省略量词,相反,则反之。
前文中,作者将“上上个”、“下下个”这两个结构分为两类:用于时间意义方面;二是超越时间意义方面。我们首先来看在第一种分类中省略量词的例句:
(1)下个星期我们班要进行大扫除,因为下下个星期要在这里开会。
下个星期我们班要进行大扫除,因为下下星期要在这里开会。
(2)上个月你去参加舞蹈班了吗?我上上个月都没有去。
上个月你去参加舞蹈班了吗?我上上月都没有去。
其次,看在第二种分类中以下几组省略量词的例句:
(1)下个要播放的影片是《飘》,下下个(影片)是《孔子》。
*下个要播放的影片是《飘》,下下(影片)是《孔子》。
(2)上个故事很感人,我已经忘记上上个故事是什么了。
*上个故事很感人,我已经忘记上上故事是什么了。
以上带*号的例句仍表示其为病句,由此可见,在超越时间意义的“上上个”“、下下个”结构中,量词不能省略。
作者对“‘上’或‘下’+个”这一结构的重叠式进行偏误分析,并通过例证对“‘上’或‘下’+量词”这一拓展结构进行总结,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作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我们要正视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现象,碰到自己解释不了的语言现象就告诉留学生“这是汉语习惯用法”是很不服责任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习者年龄、性格特点、学习阶段、偏误类型、教材结构等因素,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培养交际能力。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蒋华.“上上”连用的构成及其解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6).
[4]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肖奚强.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