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云
朱超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学生支部书记,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在公交车上、在路上、在校园里、在餐厅里……总能见到一些走在时代浪潮尖的年轻人拿着手机拍着照片,聊着微信,发着微博——这就是“新媒体”来了。“新媒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五媒体”。它在信息传播中与传统媒体表现出了质的差异,带领信息传播途径走向完全网络化。现今的高职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在网络时代出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一本书、一张报纸可以度过一天的青年,而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可以度过一生的“新青年”!高职学生对于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
2013年9月,我们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483份,回收率达96.6%。调查内容主要为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关注情况、参与政治选举、活动等情况。经整理和分析,从结果折射出高职学生的政治关注和参与相关问题如下:
高职学生的特征决定了在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中的地位,从调查结果来看,87%的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概念不够明确,这其中的12.3%的同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政治参与。我觉得影响高职学生政治理论知识匮乏和政治认知程度不深的主要因素在于:高职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高职学生自身定位的自信心缺乏;高职学生对于政治的期望过高、理解不充分等。
第一,高职学生的自身政治素质与知识水平限制了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了解。调查显示,69.5%的同学认为“自身素质与知识水平”限制了自己参与政治活动。高职学生在闲暇时间较少的会去阅读政治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唯有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一下当今的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大多数高职学生,迫于写文章、做作业、准备考试、比赛等压力,才会“主动”参与政治讨论。
第二,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定位缺乏信心。调查显示,30.5%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学生,社会地位不高,参政议政的水平有限,对社会也毫无效果。在和一些学生交谈中发现,高职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政治参与会对学校、社会的政治活动有所影响。这说明了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政治地位缺乏信心,有“自卑”心理。
第三,高职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不充分,期望过高。有学生认为,“政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主题,对他们而言就是一门遥远的、自身无法触及的,又和我们无关的学科。这显然和学生对于政治的理解、认识的偏差有关。学生忽视了政治的群众性,没有把学校的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也当做一种政治活动。
在高职校园中,高职学生对于政治的关注度其实并不低。学生愿意去了解政治、参与政治,政治参与动机也并不单一,但是功利性倾向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变得更加现实,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于关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政治主题,表现出特有的热情。然而,对于和自己无关的政治内容,明显有所忽视,这种现象与建党初期的大学生政治关注和参与动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另一方面,从小到大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导致了高职学生对于政治关注的不同热情。从调查对象来看,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党员比例3.5%,入党积极分子比例24.2%。问及入党动机时,63.6%的学生选择了“把入党当成一种荣誉”“对自身的前途和就业有利”等,28.9%的学生选择了“是父母给予自己的要求”。因此,家庭的教育也是学生对政治关注的一种隐性而直接的影响因素。
在高职校园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每次文艺晚会、美食比赛等活动总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但是一到以政治为主题的讨论、座谈、讲座等活动,主动前来参加的人寥寥无几,每次都要硬性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相关人员参加,学生虽然对于政治的关注度较高,但是自主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和学校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缺乏吸引力有着一定的关系。
高职院校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如果我们从学校本身的政治活动形式和内容找原因,大部分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尤其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学校的政治教育存在着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严重滞后。讲稿式的讲座已经不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创新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政治讨论,还是要从多方面着手,找到学生真正的政治兴趣和关注点。
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革命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具有动态形象性、快捷即时性、真情互动性、多点对应性等传播优势。作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接触网络,接触新媒体,是他们闲暇生活的主流。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职学生的政治关注和参与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新媒体所产生的信息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据2012年中国舆情蓝皮书可知:当前社会敏感事件和一些案件主要是由媒体首先发现的,其中过六成是由新媒体首次曝光,近三成是由传统媒体曝光,如“郭美美”事件、故宫“十重门”系列事件、“地沟油”和“染色馒头”事件、浙江“吴英非法集资案”、湖南“上访妈妈唐慧案”等。这些都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反馈给广大人民群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98.9%的学生认为,信息的第一来源为“网络”。高职学生普遍以手机、电脑、IPAD等工具获取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信息获取的首要渠道。
新媒体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是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而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和传播。在网络上,高职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博、论坛等新型的媒体方式,讨论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学校献计献策、甚至可以参与评教活动等。而作为学校,也第一时间反馈学生提出的信息,参与学生讨论,提供指导性意见。
最近几年来,高校的网络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不但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表达渠道,放大了学生对于政治参与的期望值,也为学校在舆论管理工作上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大多是学校官方的宣传橱窗、简报、报纸等,但是这样的形式缺乏时效性,监督性也有待论证。由于传统政治信息传播的渠道是间接获取的,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内容理解错误和传播链中断等情况,因此容易造成学生获取信息的内容有误、数量减少、导致参与政治的判断力减弱,阻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现在学校重视新媒体的利用,利用新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无形中让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了解主流意识。在学校的大型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不断加入新媒体的互动,如现场微博互动,微博主题讨论,微信安全提醒,二维码扫描等等,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意识。
说起政治,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传统教材中的那些政策、路线、方针,这些知识理论性强,远离现实生活,让人不愿接受。其实,政治问题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政治教育的内容只要生活出发,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也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在教育方法上尝试使用青年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手段,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组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媒体(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参政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途径和范围。借助新媒体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学生能够更直接、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诉求。所以要更加注重搭建新媒体平台,如:进行网上投票、网络调查、网络讨论、网络听政等,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手段关注政治、参与政治,并以其喜爱的形式不断提高参与度。
在国家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按照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规范自己在网上的政治参与行为。一方面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告诉学生参与的界限和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要求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1] 郗杰英.网络新一代:更有希望的一代[N].中国青年报,2010-12-13-2.
[2] 袁涛.浅析高职学生的政治参与[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3] 尉德芳,叶绍灿.浅淡现阶段青年政治不参与[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
[4] 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德育,2009(10).
[5] 何俊志,刘乐明.公民自主参选人大代表过程中的新特征[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