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时代经典阅读的尴尬与困境

2014-08-15 00:45红,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众读书精神

王 红,韩 晖

进入数字时代,大众文化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迅速传播开来,并快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快餐式阅读、浅阅读很快代替了经典阅读,国民不读经典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一、什么是经典

陈思和先生在《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一文中说,“‘经’是指经书,‘典’是指典籍,指那种经得起历史上反复被人引用、被人阐发的文化资源。所谓的‘经典’,是指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现象。”袁湛江说:“经典,一定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可以跨越民族和文化领域的作品。丰富的内涵以及作家的模糊处理赋予其‘说不尽’的主题,而且很多经典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景下阅读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启示和回味。”李云霞说,“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所以说经典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同时,经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共性:首先,经典具有典范性。经典中很多东西往往具有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能超越种族、阶级、时代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能够起到表率、规范的作用,可以让大众学习,效仿的。其次,经典具有权威性。一部经典著作,必须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的区域内必具重要的影响力,而且其所讨论的问题必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并接受的。经典是不断地流传、编纂、汇集和定型的结果,是不断被传承、解读和信仰的结果。经典不断被读者阅读、理解和阐释而获得权威性。“引经据典”的人们用经典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同时也形成了经典的权威性。再次,经典具有历史性。经典都是经过漫长反复地筛选、淘洗、检验而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其思想内容具有持久、深远的意义,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经典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且在历史演变中有足以保持其弥久常新的历史当下感。

二、经典阅读的尴尬与困境

(一)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狭窄

2011年,全国580家出版社出版了高达369523种图书,然而出版业的高度发达对应的却是民众日渐萎缩的阅读量,据凤凰网报道,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在民众有限的阅读量及狭窄的阅读范围中,经典阅读显然已经渐行渐远了。朱永新先生曾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经典阅读能给我们心灵带来充盈和活力,给我们人格带来丰富和完善,能使我们对人生获得更细腻、深刻、持久的感悟。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书中写道:“在人们重温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著作时,他们将比其他任何时候都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美满,因为阅读经典将使人置身于无限蕴藏的本质之中。”

(二)阅读内容平庸、阅读目的功利

我国历来注重读书,在封建社会读书是为了能够“学而优则仕”,主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孟、汉武帝、宋真宗等人均对读书大力支持。以读书求功利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读书纯粹只为求取功利,那就要出问题了。而我国现在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获得高分,找到好的工作,他们的阅读内容除了教科书、教辅类书籍以及各种“应试秘籍”之外,最多的就是动漫、武侠奇幻、科学幻想、生活幽默等休闲娱乐书籍。对于成年人来说,要想升职,也需要经过各种考试,所以相应地参考书也是他们的必读书目。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的劳累和艰辛,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静不下心来去啃经典著作,所以也会选择一些轻松休闲,不费脑子的书籍,长此以往,人们形成了阅读惰性。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会使我们逐渐丧失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使我们日渐排斥经典阅读,尽管它能为我们开启精神及情感的智慧,也能给我们带来心灵和精神的感悟。

(三)阅读信息泛滥、内涵浅薄

图像时代的兴起对以语言为媒介的经典著作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的纸质文本在图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大众对于声色并茂的图像所产生的兴趣远远大于以文字形态存在的经典文本,图像以其更为直观、更为感性、更为具体、更为轻松的特性轻而易举地吸引着大众眼球,满足了大众世俗的当下快感。现在,经典除了被搬上大屏幕成为影视作品外,还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产品,如动漫、网游、讲坛类节目等,如此快捷轻松的阅读方式彻底颠覆了大众的阅读传统。而当下的文学、音乐、电影,几乎都在追求轻薄短小。“博客”、“微博”、“微信”就更是快餐文化的表征。许多人上网、沟通、阅读全部在智能手机上完成,限于页面,能够阅读的长度越来越短。更严重的是很多人玩微博、微信上瘾,每半分钟就检查一次动态更新,造成注意力越来越难集中,如果长期习惯如此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要想阅读经典大部头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大众对一些经典名著的了解,也多为间接或零星地来自上述阅读方式,为了追求巨大的经济利润,这些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甚至各种恶搞、大话和篡改经典的现象也不鲜见,比如“大话西游”、“水煮三国”、“麻辣水浒”、“诸葛亮日记”、“Q 版语文”,2010年翻拍的“红楼梦”、2011年翻拍的“西游记”等作品,不仅违背了原著所反映的社会风貌,践踏了原著所设计的基本思路,而且消解了经典的神圣、颠覆了经典的崇高。

这种纯粹消遣娱乐式的图像阅读,注重的是当下的快感和满足,在无形中降低了大众的感知能力,对社会与文化的深度思考逐渐缺失,大众思维渐趋简单同一,但是“一千个读者心里,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世界的多元化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多元化上。更何况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阶段阅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张潮所说“少年读书,如戏中窥月;中年读书,如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时,空洞无物的图像信息的泛滥,并没有带给我们多少有用的知识,人人貌似信息灵通,但是却极度缺少判断力和决策力;注意力下降,思考也就难以深刻,看事情只能浮光掠影,无法从表面现象中挖掘内涵、反复思索。正如凯瑟琳·诺尔在美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1999年12月3日)上发表题为“有线的世界,飘摇的心灵”的文章所说,因特网的发展也许会事与愿违:不是传播知识,而是堆砌无聊和混乱的“信息”,就像CNN赖以闻名的全新闻模式,把铺天盖地的空洞无物的图画和辞藻甩给这个世界。说起来也许显得自相矛盾,我们接触“信息”的机会越多,实际获得的“知识”却越少,越难以创造能激发崇高人性的艺术品,更多的仅仅是兜售和更改某种全球性“时髦言论”。

三、经典阅读的意义

首先,经典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及高度。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而经典是有史以来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度浓缩,是人类精神的宝库,蕴含着前人的人生智慧。通过阅读经典,我们可以与巨擘进行心灵交流,获取人类智慧的营养,滋养灵魂,激活退化的思想活力,从而获得更细腻、深刻而持久的感悟。因此,可以说经典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进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经典名著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智慧和力量可以从经典阅读中找寻。试想,一个只有浅阅读、快餐式阅读、碎片阅读的民族,该是如何浅薄无知、漂泊无根!他们如何能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如何对当今的社会进行深度思考及剖析,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党的十八大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倡导全民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其次,经典阅读可以丰富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经典能丰富和革新人的认知范式并优化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空间,因此经典阅读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现在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讲,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远离真情,人际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少沟通,而这些经典作品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宁静而平和,使我们能更加从容、更加真诚地对待生活,从而为灵魂寻找一个安顿之所。

再次,经典阅读可以提高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经典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阅读经典,就是跨越时空与大师们对话,与伟人们交流,以增强修身自省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涵养人文素养、丰富人生体验、充实人的灵魂、饱满人之精神,努力提升人的开拓精神、乐观精神、奉献精神,构建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1]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2):109-116.

[2]袁湛江.重读经典—关于经典阅读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8(5):28-32.

[3]李云霞.谈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J].中国成人教育,61-62.

[4]依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译林出版社,2006.

[5]豪·路·博尔赫斯.论经典[M].倪华迪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23.

[6]张斌贤.教育经典:读什么?如何读?[J].高等教育管理,2009(7):72.

[7]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缪青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23.

猜你喜欢
大众读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