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 艳
新闻的灵魂就是主题。将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进行良好的挖掘,不仅是记者由感性认识逐渐转向理性认识的过程,而且也是记者不断深入挖掘新闻价值的过程。本文针对新闻报道主题发掘存在的思想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所谓独特性主题,实质就是指记者所需要采访的题材,一定具备鲜明、独特等特征,也可称为“特殊性”主题。只要将其中的事物与人物等特点进行掌握,主题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例如,在报道《冬天里的春天》这一新闻时说道:经过一场瑞雪之后,看到各种事物均银装素裹。记者此时采访某县的农村,该农村具有号称的“第一棚”,在宽广的田野当中,具有一个很大的塑料温棚,各种各样的食品在温棚里悬挂着,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一丝丝暖意涌上心头,让人们在冬天里感受到美好的春天。这类题材本身就具备新鲜性,即使某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平凡且常见的新闻题材,但是只要抓住其中的独特性,将题材中事物或人物独有的特征挑炼出来,努力找出思想意义,就能发掘出具有独特性主题的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的随意性主题发掘,也可称为随机性主题发掘,就是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无意发现不一样的题材,无需通过专门的采访而获得的新闻题材。这种随意性的主题发掘,也具有很大的思想意义,它体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度,也体现了记者随机应变掌握新闻题材的能力。某些好的新闻,往往是经过“无心插柳”取得的意外收获,但并不是一味的“意外”,大多则是需要记者在新闻采访的同时,多注意观察身旁的一些新闻线索。例如:某年某名记者在进行某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采访时,在无意之中发现一辆急救车到村里接一位危重患者到市里医院进行抢救。通过了解之后得知,这位患者是一位刚满两岁的儿童,由于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病症,其股骨头长位不良,只能压制行走,若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就会导致下身全瘫,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这位患儿农境困难,担负不了沉重的医疗费用。某单位领导得知后,主动捐款,并帮助联系更好的医疗专家为其医治。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也是一个具有价值的新闻。这就是典型的随意性主题的发掘,该类新闻报道都是在现场发现的。由此可知发掘随意性主题在新闻报道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新”化的新闻主题发掘,需要分析所选的题材是否新颖。一条具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着眼于新闻主题的“新”,即新的习惯、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或理念等。例如:某年春天,需要进行报道《梨花依旧笑春风》的相关新闻,如何体现以及发掘该新闻的“新”?首先要求记者进行深入采访与开掘,寻求出某地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与梨花相关联的材料。经过不断探索、调查,发现在某县具有万亩酥梨发展的新问题,并且每年举办一次梨花节,展示各式各样的“谢花酥梨”,从而体现梨的易储、色鲜、酥脆等特征。由此可见,新闻主题“新”的发掘,在报道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记者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岁岁年年花不同”的新颖事物,进而获取好的新闻题材。
新闻报道注重“事实”,只有报道真实的新闻信息,才能产生有效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事实性主题的发掘需要记者具备敢于揭露矛盾的胆识,多与尖锐的焦点或热点进行交锋。例如,在《风雨之后过汤庄》这篇新闻报道中,记者只抓住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即遭受严重灾害后没有人帮助麦播的故事。某年秋天,一名记者下乡采访农民的麦播现状,待到达该农村后,发现方圆五里都是“倒地”的秋作物,只见一些农民不断地在抢收剩余的麦子,却没有看见任何乡村干部进行协助排水救灾。针对这一问题,该记者采访一名村民,村民很愤怒地说道:“我们也是焦急种不上麦种,但是干部也没有慰问!”之后该记者就将这篇新闻如实报道,从而引起了市政府等领导的关注与重视,并对某些懒散干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时严格要求干部应尽其责,将麦播工作快速完成。从这个例子得知,事实性主题的发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选用具有事实性的题材,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也需要较强的能力。在发现类似尖锐问题或焦点时,要敢于去掌握,敢于如实地进行报道,才能体现新闻的现实性与有效性。
俗话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闻报道主题的发掘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得到一个具有思想意义的题材,还需要不断去发掘、探讨,才能报道出有价值的新闻。
[1]余晓林.谈如何提炼深化新闻主题[J].新闻世界,2009(11).
[2]鞠春艳.寻找最佳角度写出“靓”新闻[J].新闻传播,2011(5).
[3]杨玲.运用新闻背景深化主题初探[J].大庆社会科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