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强,谭登梅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原则,要求“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该文件更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对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要在学校教学经费中作出安排,确保人人参加”,突出了实践教学在各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与此同时,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在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广大高校日益重视并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正如教思政[20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该论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适用,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确实存在若干亟待改进的问题。
第一,形式单一。尽管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实习等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广大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是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为主。单一的实践活动形式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第二,缺乏规范。由于实践教学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实践教学的学习目标、内容、形式、计划、过程、督导、考评都应该有细致周密的规定,实现规范化、课程化,以真正促进有效的学习。而实际上,当前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化,缺少相对成熟、稳定的实践教学设计指南或框架,达不到课程化的要求,不能促进有效的学习。
第三,服务功能欠缺。承担思政课的部门和教师在选择、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往往只考虑活动的便利性、可操作性以及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基本不考虑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能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使得学生不能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也使实践教学的接待方(社区、乡村以及其他组织、团体)感觉付出多而没受益或受益很少,以至于实践教学相关各方缺乏参与动机,导致实践教学活动应景化、过场化,真正能促进有效学习的实践教学基地也难以建立或难以为继。
不得不承认,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同其重要地位及应有功能不相匹配,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必要多方借鉴,不断充实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服务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通常被界定为:“一种基于课程的、分配学分的教育经验(course-based,creditbear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学生于其中参与有组织的、满足社区特定需要的服务活动,并通过对服务活动的反思以获得对课程内容更深入的理解、对学科更宽泛的认同和更强烈的公民责任感。”[1]“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其实践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端,于90年代中后期迅速扩大影响,后演变为一场迄今方兴未艾的教育运动或风潮。探索美国服务学习运动形成的背景,可以发现两个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教育中的新自由主义(一切以市场为准绳)和个人主义膨胀,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下降;第二,由于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下降导致日益加剧的学业失败现象[2]。在此背景下,服务学习倡导者期望教育教学能整合学习和服务两方面的经验,通过社会服务加强学生学习的意义感和价值感以提高其学习动机,通过经验学习的方式强化学科课程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以培养合格公民。在上述意义上,服务学习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总体性的教育改革,甚至是一场借以改造美国社会政治面貌的社会运动。
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2-4]。第一,服务学习是学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符合学科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这点与我国的实践教学是完全相同的,而与一般的志愿服务或社区服务不同。第二,服务学习既强调学习目标也强调服务目标,倡导“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实现学习和服务的相互促进、学习者(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双向互惠。与此比较,诸如调查访问、实验实习等常规实践教学活动则往往侧重于学习目标,不太关注服务功能。第三,服务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的反思(reflection)机会以保证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结构化的反思包括服务前反思(如调查社区的真实需要、回顾相关的课程知识与技能等)、服务中反思(如撰写服务日志、组织交流会等)、服务后反思(如撰写服务学习报告、召开总结会等)等环节,以此实现学习和服务的有效联结并促进学习和服务目标更好地达成。一般的志愿和社会服务没有如此严格、规范的反思和学习要求。第四,任何服务学习项目都自觉地、有计划地追求三重目标: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公民教育。除了促进学习、提供服务之外,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与参与意识以及社会政治参与能力也是服务学习的自觉目标。由上述服务学习的基本特征可知,服务学习与实践教学存在相通之处。尽管服务学习不能取代各种实践教学形式,但它的确可作为实践教学可选择的一种形式。
尽管并非所有名义上的服务学习项目都能取得期待的教育效果,但的确有研究表明,设计和实施良好的服务学习项目确实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及社会性发展、公民责任感、职业意识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2]。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有效的服务学习项目须具备的若干要素,这些有效性要素至少包括[5-6]:(1)服务活动满足社区的真正需要,有意义和挑战性;(2)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服务目标;(3)对服务经验进行系统反思的机会;(4)包括培训、指导、监督、支持、肯定、评价等环节以实现服务和学习目标;(5)发展与社区的伙伴关系,不断协调彼此的需求,明确参与各方(学校、社区及其相关组织、教师、学生等)的责任。显然,这些有效性要素对我们设计和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从理论上讲,服务学习方案可以应用于任何学科及课程,以同时达成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公民教育的三重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自然也可以采用服务学习的方式。从前文的论述可以发现,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对于应对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某些流弊,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具有相当的适切性。当然也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科、课程甚至同一课程的不同内容在同社会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结合方面,其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服务学习方案不可能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唯一方式。不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服务学习方案来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可能和可行的。
第一,以社会服务为载体。服务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在真实的社会服务中促进课程学习并进行公民教育,思政课服务学习也必须以社会服务活动为其载体。思政课服务学习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满足社区、服务对象的真实需要,如此方能得到社区和服务对象真诚的配合与肯定,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满足其价值感和效能感需要,使其获得更深切的体验,促进有效学习。开展思政课服务学习的首要前提是选择和设计适宜的社会服务项目,使其既与课程目标、内容相关,又能满足服务对象的真实需要。
第二,课程化。服务学习是学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同样如此,因此课程化是思政课服务学习的必然要求。课程化意味着服务学习要纳入相关的课程计划,有教学大纲,有具体教案,要明确规定服务活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标准、学习方式、活动环节、考核方法等,要在课程进行之时而非结束之后组织实施,诸如此类。只有课程化才能促进服务学习(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促进有效的课程学习,才能更好地克服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流弊:学习目标或者过于宏大、宽泛,或者过于含糊甚至同课程相关度不高;对有效的学习环节缺乏充分的关注和具体的设计;学习成果和成效不明确,难以测评,等等。
第三,严格的过程管理。严格的过程管理意味着教师或指导者要对服务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有效的督导,要明确并落实培训、指导、监督、支持、反思、考核等活动环节。在学生进入服务现场以前,要进行有效的动员和培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服务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关联,等等;在开展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要进行预定的或服务进展所要求的反思-学习活动,要实施过程性评价以推进和改善服务与学习活动;服务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和考核,以进一步反思、提炼、深化、提升服务和学习经验,强化和内化学习成效。
在我国,尽管对国外服务学习的理念已有所介绍和传播,但是服务学习作为一种实践尚处于起步状态,有的甚至尚未起步,思政课服务学习也不例外。因此,这里对思政课服务学习基本方式的探讨仅仅是探索性的、初步的,不可能做到全面、详实。现尝试提出思政课服务学习两种可能的基本形式。
1.社区服务方案
这里所谓的社区服务方案是指由承担思政课的教学部门和教师主导、筹划、组织的,以服务学习理念为指导的,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而实施的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方案当然必须满足思政课服务学习的基本要求:以社会服务为载体、课程化、严格的过程管理。
当前,志愿服务或义工的理念与实践在国内民众尤其是青年当中越来越深入人心,赢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广大高校都成立了志愿(义工)服务的相关组织,很多学生对志愿服务有所了解和认同,不少大学生加入了志愿组织并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这些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区服务方案提供了有利的心理和资源条件。社区服务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有助于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树立并强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培育,这是社区服务方案对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所在。
高校和社区的有效协作是实施思政课社区服务方案的前提和关键。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校方及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与高校周边社区(如当地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团委系统、居民委员会、志愿组织等)建立起稳定的、长期的、双向互惠的合作关系,深入而广泛地了解和发掘社区真正需要的且大学生有能力实施的各种志愿服务项目。以社区服务为载体的思政课服务学习实践要切实明确参与各方各自的利益、需求和责任,逐步探索并建立制度化的、较为成熟的、有效的校地协作模式,以真正落实各方的诉求,在为社区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志愿服务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实现互利共赢。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括服务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病者、服务伤残人士、法律援助、社区活动策划组织、慰问探访、心理辅导、功课辅导、社区调解、医疗服务、社区代购、环保工作、维修服务、电脑技术、社区安全以及其他服务[7]。内容广泛的社区服务需求为实施思政课服务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尽管思政课服务学习的理念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个别高校已经进行了类似的探索和尝试。成都理工大学于2006年8月开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义工”学分制试点,要求每名学生一学期内在成都市成华区14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福利结构中至少完成4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计1.5个学分。成都理工大学与成华区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签订了义工服务协议,成华区民政局负责社区服务项目的遴选,确定服务社区和服务对象;共青团成华区委负责志愿服务的实施和规范化管理,协调学校对学生的组织、教育和管理;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对社区、福利机构开展服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考核,并对其工作进行认定。在考核上,学生参与义工服务的时间和质量由服务对象和社区负责,校方再根据学生的服务情况及其提交的总结报告评定其实践教学成绩。成都理工大学的大学生为社区提供了空巢老人心理慰藉、义务家教、选民登记、教授健身操、教授创佳英语、法律咨询服务、创建最佳旅游城市宣传等社区服务,同时通过实际的服务经验完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习任务[8]。成都理工大学的“义工”学分制试点为高校开展思政课服务学习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2.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
这里的“学科课程”特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学科课程。如前所述,服务学习可适用于所有的学科课程而不局限于政治类、公民类课程,这也是西方服务学习运动所极力倡导的。所谓“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在此特指“借助或者说联合其他学科课程的服务学习活动来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除课程学习目标、社会服务目标之外,公民教育是所有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活动所自觉追求的第三大目标,这是“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可行的内在依据。门类众多的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活动同样具有公民道德教育的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团队与集体主义精神、诚信品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也能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要求思政课教师参与设计、指导由其他学科课程教师主导的服务学习项目,以此充分发挥其他学科课程实践资源的教育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以其他学科课程广泛开展服务学习实践为前提。总而言之,思政课服务学习可形成以“社区服务方案”为主、“学科课程服务学习方案”为辅的工作格局。
[1]Bringle R G,Hatcher J A.A service-learning curriculum for faculty[J].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1995(2):112-122.
[2]张华.论“服务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7(5):1-8.
[3]卢浩,杨海燕.美国中小学“服务学习”课程:内涵、方案、实施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63-67.
[4]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35-39.
[5]刘长海.大学“服务学习”的综合教育价值研究.江苏高教[J].2008(2):140-142.
[6]连进军.美国学校的服务学习运动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01(5):48-51.
[7]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4):26-31.
[8]李向前,李荃辉,龚世达.以制度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义工”学分制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