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宁 王鲁滨 郭 丽
(水城矿业总医院心内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埋藏式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共安装45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由心律过缓所至症状均缓解,但术中、术后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1.1 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患者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62岁。心律失常表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心房纤颤伴R-R长间期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5例。所以患者均有明显的头昏、黑朦、胸闷、乏力,个别患者有晕厥。
1.2 起搏器类型与工作方式:均选用进口起搏器,美敦力30台,波斯顿科学15台。VVI型21例,VVIR型3例,DDD型15例,DDDR型6例。
1.3 电极植入方法及参数:均为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心内膜起搏,右房心耳17例,右房外侧壁4例,右心室心尖部25例,间隔部20例。术中起搏振幅:P波振幅平均4.2mV,R波振幅平均11mV;心肌阻抗:心房阻抗平均600Ω,心室阻抗平均690Ω;起搏阈值:心室起搏阈值平均0.5V,心房起搏阈值平均0.8V。
2.1 疗效:45例患者经首次植入后随访2月-4年,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昏、黑朦、胸闷、乏力、晕厥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改善,劳动能力提高。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
2.2 并发症:并发症发生2例,囊袋破溃1例,心房电极微脱位1例。
3.1 适应症: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起搏工程技术的进步,心脏起搏治疗适应症也在不断发展。在省级及国家级医院,除了对明确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阻滞行起搏治疗外,一些非心动过缓型病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长QT间期综合征、单纯性长PR间期、神经心源性晕厥等也列入临床起搏治疗的适应症范围⑴⑵。但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我们西部的基层医院,适应症主要是“症状性心动过缓”,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伴R-R长间期。
3.2 电极植入方法⑶:只要方法掌握恰当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导线,方法简单、迅速而可靠,尤其是需要插入多条导线时,故我科一直采取此方法。我科完成的45例起搏器植入,除1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未成功(于次日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并顺利植入起搏器),余均未发生血气胸、损伤锁骨下动脉、损伤臂丛神经、空气栓塞、锁骨下骨刺形成、血肿等并发症。
3.3 电极导线固定:右室电极导线固定采用两种方法:①弯钢丝技术:先用直导引钢丝从锁骨下静脉进入右心房,改换弯钢丝(约30°角),通过适当旋转、推送,使导线越过三尖瓣进入肺动脉,撤去弯钢丝再更换直导引钢丝,缓慢后撤导线使其到达右心室心尖部并固定,现多使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亦可使用弯钢丝将导线送到间隔部并固定。②直钢丝技术:当导线进入右心房后,抽出直导引钢丝2-3cm,使导线前端恢复柔软弹性,电极头顶住右房侧壁,给予导线体旋转力量,使其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在将直导引钢丝送入2-3cm,恢复导线直硬状态,向左前下移动,导线弹至右室心尖部并固定。右心房电极导线固定:心房导线在直导引钢丝引导下插入右心房中上位置,换用“J”型钢丝,将导线头端送到外侧壁、右心耳或内侧壁并固定。术中行起搏阈值、心肌阻抗、P波及R波振幅均达标,心房起搏心电图有跟频P波,心室起搏心电图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瞩患者深呼吸、咳嗽、活动术侧肩部未见电极移位亦提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
3.4 并发症的防治:我科1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月囊袋破溃,分泌物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给予清创,原囊袋扩大,起搏器重置后手术伤口愈合好,该患囊袋破溃原因考虑为:患者偏瘦,囊袋过小,脉冲发生器对周围组织压迫紧,磨破皮肤,使脉冲发生器外露。较瘦者皮肤弹性较差,囊袋大小要适合。另外1例患者为术后第4天心房电极感知及起搏不良,行胸部X片检查未见电极明显脱位,考虑为心房电极微脱位。术中瞩患者深呼吸、咳嗽、活动术侧肩部未见电极移位,各项参数均达标,术后起搏方式为VAT。因该患使用的是主动固定电极,多次使用于其他患者未发生脱位现象,故与心内膜结构光滑、导线的设计无关,与过早下床活动及右侧翻身有关。该患第4天重新打开囊袋,心房电极重置,随诊起搏器功能正常。
[1]郭继鸿.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J].新医学,2003,34(5):328-329
[2]EPSTEIN A E,DIMARCO J P,ELLENBOGEN K A,et al.ACC/AHA/HRS 2008Guidelines for Device-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c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ACC/AHA/NASPE 2002Guideline Update for Implantation of Cardiac pacemakers and Artiarrhythmia Devices):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and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J].Circulation,2008,117(21):350-408
[3]张萍,何国祥.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电极的静脉入路[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22(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