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涛 李永峰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46)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疾病,好发于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部、软腭弓等部位,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的特征。目前,虽然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是收效甚微,笔者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陕西省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跟随导师李永峰教授用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58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8例,病程1~15年,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男23例,女32例。以2~3个溃疡居多,直径2~4mm,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32例,对照组26例(口服西药)。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口腔科学》(第5版)[1]拟订。口腔溃疡局部灼痛。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中央凹陷,周边充血。病变反复发作,有自限性。排除其他溃疡病,如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感染性溃疡、白塞病等。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1991年5月杭州会议修订的《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2]。复发性口腔溃疡辨证为心脾蕴热症见口内疼痛,心烦,口渴,尿短黄,便秘,溃疡中央凹陷,周围红肿,舌红、苔黄,脉数等。
1.3 纳入标准:(1)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学心脾蕴热,型口疮的诊断标准;(3)病情属于中度和重度患者;(4)治疗前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7天以上;(5)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得应用其他药物或接受其他疗法而坚持始终者。本报道所选的58例均符合纳入的5项条件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1.5.1 针刺组
针刺治疗:取穴: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内庭、三阴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曲池、足三里、合谷、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阴陵泉、内庭提插捻转泻法;三阴交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5.2 对照组:全组均常规口服维生素B2片20mg,维生素C片0.12g,口服每日三次,共服1个月。
2.1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愈合,1年内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显著缩小,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发后自愈时间缩短。有效:复发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发后自愈时间缩短,复发时症状较前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本文58例按上述标准统计,治愈19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65%。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并以青壮年多见,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比较复杂,临床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经常便秘、腹泻,情绪波动、内分泌紊乱者易发此病。近来更多的学者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患处的非特异性炎症,微循环障碍,局部粘膜有非常严重的血管炎症,上皮细胞间水肿坏死而发生病损,属中医的“口疮”范围。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心脾两经藴热。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摄食肥甘厚味,过饮过食,吸烟饮酒,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紧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率日益增长。本病总体上讲是因“湿”、“热”、“毒”壅阻脉络,经脉不利,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口疮。唇舌生疮与心、脾两经有关,针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祛湿泄浊;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可调理脾胃,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主治头面疾病清胃肠湿热;足阳明胃经之荥穴内庭清胃中实火,上病下取;足太阴脾经之三阴交益气养阴、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池活血通络。总之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热除湿、消肿散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纵观本病,在治疗过程中诸穴配伍应用具有清心泻脾,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尤其是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志愿.口腔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77
[2] 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