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丽
(运城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下肢动脉硬化栓塞(PDA)是动脉硬化栓塞的一种,动脉硬化的不断发展不仅累及下肢主要动脉的栓塞,还会引起上肢、周围动脉。其中,发生在下肢周围血管的动脉栓塞可以引起动脉的狭窄、瘤性病变等;发生在下肢大、中动脉中的动脉硬化可引起肢体的缺血、溃疡甚至坏疽。下肢动脉硬化栓塞症病程长、症状多,下肢动脉硬化栓塞患者通常有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病史。其临床病因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主要为:以戒烟、适当运动、降血压治疗为主的保守治疗和手术微创治疗。本文笔者主要讨论20名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分析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状,以实际有效的对症治疗、临床护理经验。为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可行性经验和建议。
1.1 基本资料:随机抽取2013年2月-9月间本院明确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栓塞患者20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48~52岁之间。Fontaine一期患者12名,二期患者7名,三期患者1名。每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低温,行走后易疲劳、间歇性跛行和下肢侧肢循环障碍。患者平均病程为3年-4年。均有长期的吸烟病史,其中19名患者高血压,5名患者有糖尿病史,8名患者有冠心病,其心电图检查异常。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显示肢体血管狭窄、闭塞、血管形成(PTA)、血栓形成,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血管进入、支架置入(PTA+Stent)、溶栓治疗。积极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辅助治疗。
1.2.2 手术方法:完善术前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从侧股动脉穿刺进入行患肢动脉造影,明确血管病变和狭窄的患者,准确掌握其患肢动脉硬化闭塞的长度、程度和侧肢循环。对动脉硬化严重闭塞的患者球囊扩张动脉并以导丝导管畅通血管。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配合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等其他溶栓抗凝药物。术后予以抗感染,溶栓等相关护理。对患者禁烟、低脂饮食,控制患者血糖,予以适当运动,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动脉搏动、感觉等。
1.3 检测指标:观察患者肢体瞳孔大小、神志、四肢肌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动脉搏动、感觉等,每日监测患者血压、血脂,糖尿病患者每日记录血糖,观察患者有无心脏、呼吸系统手术并发症。
1.4 治疗效果评价:术前积极护理干预,对患者饮食、运动、用药习惯等预期干预,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术后辅助患者勤翻身、做深度呼吸运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建立良性的运动习惯。同时对术后疼痛难忍的患者注射吗啡等止痛药物,患者痛觉明显减轻。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循环系统衰竭但及时抢救的患者,存活率较高。
治疗后有ASO本身相关疾病的患者11名,其中术前诊断为Fontaine一期患者9名;术后有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6名,平均年龄为54岁,术前诊断为Fontaine二期6名;术后病情恶化,截肢患者3名。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是肢体大、中动脉退行性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动脉中纤维基质、细胞、脂肪碎片和脂质异常的沉积导致的内膜或中膜的病理变化。动脉硬化闭塞极易发生在肢体大、中动脉分支和后壁。
在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下,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得血管的完整性极易受到破坏,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促使动脉平滑肌的增殖,大量合成的氨基葡萄糖(GAGS)、弹力素等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动脉血管因为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从而发生血管炎症,进而硬化、闭塞。所以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患者,较正常水平血压、胆固醇患者动脉血管栓塞风险极大。在临床中,下肢动脉硬化栓塞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在临床治疗中,也应该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血压[1]。此外,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等在血管壁的聚积,老年人体内动脉壁上黏多糖较正常人水平低,LDL极易使得动脉血管通透性下降,胆固醇的不断堆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从而堵塞动脉血管。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老年患者,应主要针对其饮食、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加以适当运动,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对于Fontaine三期患者,在手术介入治疗后,病情恶化,截肢。主要是因为下肢大、中动脉的硬化闭塞病理时间较长,长期的下肢缺血导致下肢侧肢循环障碍、下肢多节段多发性动脉闭塞、肢体坏死组织产生大量的分解产物,在手术介入治疗后,大、中动脉血管疏通,血液流通使得坏死物质及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极易导致下肢病情恶化,破溃、坏死加重。因此不可避免导致截肢。
术后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通常有长期的吸烟史,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发生肺部炎症。另外,由于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形成血栓,栓子容易在循环系统中随血液流动,停留在肺部血管,引发急性呼吸衰竭,介入治疗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对于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应该及时救治。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介入治疗创伤极大。介入治疗创伤可引起内皮素、加压素等分泌增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刺激产生大量的物质,造成患者术后疼痛难忍、呼吸系统受影响、心血管系统受损等。所以,在下肢硬化性闭塞治疗过程中,术后应予以患者相关减轻疼痛的对症治疗[2]。
综上所述,下肢血管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患者有无相关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积极护理干预,术前鼓励患者戒烟、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保护患肢,并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计划;术中充分做好药品准备,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手术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术后针对患者疼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症状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患肢制动,要勤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督促患者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心理状态。
[1] 雷锋锐,李晓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71-472
[2] 李英莎,赵志刚,何洪波,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78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