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惠英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 福建 泉州 362200)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1]。为使急诊癔症患者更好的得到诊治及护理,现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癔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症状的评估
(1)了解癔症发作的症状特点,临床表现。
(2)评估患病个体在癔症发作时的症状特点、类型、症状的频度、症状的严重程度。
1.2 人格特点的评估
(1)许多学者认为,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响下,有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较无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较容易发生癔症。因此,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是“癔症性格”,有哪些表现。
(2)按“急诊护理”的方法、步骤、评估急诊病人的性格特点。了解其人际关系的情况、处事作风、情绪反应类型、对刺激的应对方式及适应能力、易受暗示的程度、情感反应的特点等。
1.3 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是癔症发作的诱发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对病人在发病前的不良刺激和刺激程度与疾病发生的相互关系做认真的评估。分析刺激是来自生活事件,还是来自病人自身的内心冲突,或是源于人格方面的易感素质等。
2.1 分诊护理:分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使患者有温暖感、信赖感。尽量将患者安置在相对安静且有监护仪的病床上,及时吸氧,立即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这些监护数据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让患者及家属能及时了解到监护仪上的数据,使他们知情、放心。禁止他人围观,尽量去除周围不良因素的刺激。[2]
2.2 陪护要求:癔症症状夸张,陪护人员过多,容易惊慌,尽可能向家属解释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关键,使之认识到过激的情绪可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只有良好的配合才能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情绪激动的家属要先稳定其情绪或劝其离开,避免恶性刺激。陪护人员可以是家属、朋友、同事、同学等,也可以是医护人员。
2.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癔症患者的主要护理措施[3]。在护理过程中以真诚、亲切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随时疏导患者,消除医源性不良情绪。
(1)解释性心理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对治疗措施及目的进行必要的解释。用关切及肯定性的语言告诉患者检查结果并无器质性的病变,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引导患者认识到不良的情绪也可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肯定可以治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陪护人员的解释。在与患者交谈中,经不起实践检验的意见不要乱发表,避免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词汇,以免给患者造成没有把握的错觉。
(2)暗示疗法:暗示疗法在癔症护理中非常重要,因为癔症患者的发病都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和典型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产生、消失与暗示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采取语言暗示和治疗时辅以语言暗示的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如对癔症性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中流量的氧气吸入,并辅以语言暗示,可对患者说“给你吸氧气,呼吸就好很多了吧”。还有就是妙用“假药”,遵医嘱使用安慰剂,却告诉患者是可以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以达到使症状减轻和消失的结果。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给予针灸,可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用较强刺激或通电,加强刺激。
2.4 安全防范护理:患者情感爆发大哭大闹时,往往有伤人、自残等行为,应立即排除无关人员的围观,冷静劝阻患者的躁狂行为。检查患者身边有无利器等,治疗盘、注射器等使用后应及时取回,防止意外发生。必要时可予安定静脉注射,使患者安静入睡。也可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防止坠床摔伤等意外。
2.5 做好患者的心理强化护理:由于具有癔症性格特征的人,在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较易发生癔症,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为顺利开展心理护理及巩固疗效,有意识、有计划安排患者参加各种娱乐项目,丰富患者的休养生活,培养患者与家属及他人交往的方法。鼓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社会功能[4]。
癔症是一种心因性、功能性的疾病,因患者生理心理的不一样使癔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其虽然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但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切忌盲目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避免增加患者的负担。急诊护士在诊疗过程中,及时发现病情,从心理、社会、家庭多方面对癔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可缓解高度紧张的状态以消除癔症的躯体症状,且疗效较好。对癔症的防治在于强调精神卫生,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改善应激能力。同时也要做好其家属及周围人的指导工作,以消除或减少对患者的精神刺激,减少癔症的发生。
[1]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9
[2] 朱玲.《急诊癔症患者的护理首席医学网》.2009年03月24日
[3]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31-932
[4] 陆斐.《社区护理知识与技能》.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