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 培育国际型人才※

2014-08-15 00:51龙开胜王友良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国际化学院

龙开胜 王友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各高校在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地位的过程中,越来越把关注度聚焦到如何增强师生的国际视野上来,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各类高等院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一、国际型人才的定义与培养途径

所谓国际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国际化的理念和跨文化体验,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掌握国际核心业务专长并能够满足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国际化业务的现实需要的人才。国际型人才通常指人才素质国际化所具备的优质特点:一是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二是能和国际多元化文化相融合,熟练几种国际语言,具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洞察力,能站在全球资源配置角度考虑问题;三是熟悉国际市场某一领域的业务,并掌握国际最先进的知识、技术与信息动态,且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具有在国外学习和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2005)列出了国际型人才必备的四个基本指标:一是国际型人才应当具有全球视野、全球胸怀;二是具有跟国际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三是具有适应在国外生存和发展,即跨文化的生存能力;四是对国际型人才最核心的要求为解决问题、创造价值[2]。

关于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国内外专家有诸多研究成果可资借鉴。加拿大教育学学者Knight(2003)的研究成果比较著名和全面,认为国际型人才培养的过程,即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之中的过程。设计的方面有学生交换项目、外语学习、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地区性的研究、留学生、出国工作/学习、教学过程、联合学位项目、跨文化培训、教师交流、客座教授、合作召开研讨会、合作研究项目、国际研究协定、研究成果交流等[3]。

从上述通用的国际型人才定义的界定来看,高职外语类专业“高素质外语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与“国际型人才”的特点是统一的,一个合格的高职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应该是一名标准的“国际型人才”。此外,从培养途径来看,在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里,与一般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外语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外语以及异文化理解上的优势,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

二、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行业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高等职业院校。尽管从中专层次学校升格为职业学院才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快速发展,成功实现了三大跨越,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功申报了省级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也做了各种途径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毫无疑问,整体而言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仅处于起步的阶段。尚没有成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门管理机构,相关活动只是由各职能部门以及二级院系分散进行,专业性不强。因此,国际合作与交流形式单一,主要是教育输入,即花费一定费用派出教师赴国外考察学习或通过专家讲座、“送教上门”等途径了解国外先进教学资源以及少数学生自费赴国外留学等。

应用外语系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管理系部,成立于2008年,目前有商务英语、应用日语(商务方向)以及应用英语3个专业,在校生约为500人。作为以语言文化类专业为主体的二级管理系部,与学院传统的铁路相关专业相比外语类专业缺乏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因为办学时间短,在专业建设资源与经验积累方面也十分薄弱。因此,如何突出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真正“做实”专业,是系部各专业建设的难点与关键。尽管是一个成立不到5年的年轻系部,但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国际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与初步成果

近几年来,应用外语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主要进行了如下几种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一)境外高等院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

与所在国的各类教育机构合作,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通过学分互认采取“1.5+1.5”、“2+1”、“2+2”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合作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在外语系的积极推动下,学院先后和福冈外国语专门学校、日本加计学园、东京商贸专门学校等国外本专科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与福冈外国语专门学校建立了姊妹校关系。这些协议的签订为我校与境外高校进行学术、教育交流提供了平台与保障。同时,也为我校学生提供了最为经济、便捷,且有保障的境外留学途径。

此外,还与日本大手前大学合作,共同网上推进网上留学项目。优秀在校生可以通过网络报读大手前大学的网络远程教育课程,所学课程由该大学教师授课,学生通过上网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做练习,提交学习报告。通过校校合作、学分互认,学生在日常学习之外,使用远程教学获取日方大学指定课程的学分之后就可以享有毕业资格,获取由日方大学颁发的与一般在校生没有区别的毕业文凭和成绩证明。因为网络留学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后,可以在校一边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就能完成课程学习。

(二)与境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修学旅行、短期游学

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赴国外进行短期游学。游学期间除了一些专业外语课程、当地文化与社会风俗体验、名胜景点参观之外,还会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到大学、工厂、公司等参观见习。针对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外语系与广州远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日本大同国际学院、日本东北观光专门学校等就寒暑假短期游学项目合作协议进行了签署。

短期游学为提供学生在国外亲身体验风土人情、接受异域文化氛围熏陶的机会。借此,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培养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并接受国外先进教育体系、教育理念的熏陶,感受纯正的外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外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质量有感性认识和判别力。

(三)与境外企业进行产学合作,让优秀学生赴境外实习、就业

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外语专业学生具有掌握多种语言、异文化理解等方面的优势,能够顺利适应语言对象国(或地区)的生活与工作。应用外语系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境外资源,积极推进与境外企业的产学合作,先后与多家境外企业就学生实习工作签订合作协议。专业学生在自愿并通过境外企业面试的前提下,到境外参加顶岗实习(3~12个月),体验境外专业职场并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以此完成最终学业,取得毕业证。如2011年、2012年分别有有3名商务英语或日语专业学生赴澳门葡京大酒店完成顶岗实习并就业,其中部分学生月薪已经超过1万元;2013届毕业生中有4人赴位于日本静冈的久久风尚服饰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实习,实习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实习企业均反映效果良好;2014届共有49名日语专业毕业生,目前有8人完成为期3个月的赴日实习,还有6人即将赴日进行实习,已赴日实习或即将赴日实习的学生人数占到该专业年级人数的29%。在不断总结项目推进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将考虑以订单班的形式扩大赴日实习的规模,并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减少风险,让更多的学生收益。

境外实习、就业项目的开展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踏上境外、体验境外生活文化、提高外语交际能力、进入外资企业、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并肩工作的机会,全面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参加海外的学生返校后都觉得开阔了视野,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尤其是外语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以及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一些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办学工作,陆续与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高校签署了8个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合作办学在校学生1455人,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同时学院密切加强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院校交流,每年师生交流人数在400人次以上,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学院办学的重要特色[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先后与境外近60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及师生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此外,该校还非常重视同境内外知名企业加深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坚持以特立校,在前期探索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明确和形成了学校在与境外开展合作办学方面的特色[5]。

相对于上述有着成熟经验的兄弟院校而言,我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当前我院尚没有诸如本科院校常见的国际交流中心(或国际交流处)等专门对口管理部门。由于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各院系分散进行,这样在对外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在了解本国与交流对象国的法规法律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应用外语系从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率先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提高了我校国际知名度,为我校的“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增添了重要内容。但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

当前学院正处于二级管理制度改革当中,很多改革措施尚在落实过程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还没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同样,学院也没有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专项资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专项经费支持,不能进行更有效的过程管理。比如学生海外实习,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牵涉到外事、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诸多部门。因为没有学院层面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各部门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导致相应的工作均落到专业教师个人身上,管理缺乏科学性。同时因为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相关部门不能对实习生接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在实习过程中也只能由专业教师采用远程联系把握情况,无法及时有效的协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在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围绕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应该尽早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远景规划。当前首先是成立专门的外事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外事人才,并设立专项资金对全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主导或积极支持。

(二)缺乏主动性,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当前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往往都是合作方主动找上门来,并不是根据学院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出击并不断创新。这几年尽管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交流与合作模式单一,与境外签订的校际(校企)合作协议数量少,整体与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当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学生到境外留学、短期游学以及实习为主,但因为国外学费、生活费等开支巨大,能够承受相应费用的家庭不多,因此真正通过学分互认等形式赴国外留学的人数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希望以免费或以较少费用的形式到国外去留学或短期游学,并借此开阔视野,切实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但目前尚没有与境外同等院校达成互派交换生的协议。同样,因为只是学生向境外单向的“输出”,而没有境外学生的“输入”,在校学生缺少异文化交流的机会。

应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加强境内外师生双向流动,在流动中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同时,把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包括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与课程设置等,主动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境外的校企、校校合作并在不断探索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和形成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特色。

(三)合作深度不够,不能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改革有机融合

目前学生境外实习就业的主要以酒店为主。如澳门葡京大酒店、日本新泻高半酒店等。工作岗位与应用外语系的商务英语以及应用日语(商务方向)专业的职业面向以及课程设置有出入,因为没有酒店相关知识,缺乏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相关工作,甚至个别学生因此而急忙中断实习或换工作。

随着的合作不断深入,可以通过订单班的形式与相关境外企业合作按国际化标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标准和人才规格融入培养方案。如,针对未来的境外实习岗位在日语专业的课程里适当融入日本礼仪、日本酒店用语等课程。或是是引进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生在境内外实习或工作创造条件。

[1]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国际化指数研究[M]//孟秀勤,史绍洁.国际化人才战略和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2-85,125,135.

[2]彭剑锋.人才国际化等于人才本土化[M]//孟秀勤,史绍洁.国际化人才战略和开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7-78.

[3]KNIGHT TSK EUCHI.Updated Intemationaliztion Definition[J].Intem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2003,33,2-3.

[4]江苏高等教育网http://www.jsgjxh.cn/news_show.asp?pid=21808&ping.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页http://www.szpt.edu.cn/hzjl/index.shtml.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国际化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初等教育学院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盗学院(7)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学院掠影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