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创新现状和平台建设研究※

2014-08-15 00:51仝永娟沈巧珍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 标 贺 铸 仝永娟 沈巧珍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80)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各国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新热点。通过科研创新平台的模式创新引导大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有效开发科研创新活动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强化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人的身心发展和能力提升。特别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科学研究要求大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因而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将潜在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成才的目标。科学研究是一个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广泛查找资料、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从而克服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同时,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一个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有助于其创新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创新研究能力成为了大学生素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科研能力成为了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科研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目标。他们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大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口号,大力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学术能力。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主旋律。最后,从事科研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创新动机,潜移默化地提高创新意识,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积极投入课程学习,有利于高等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2006年,党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创新型国家要靠创新人才去建设,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应有之义。

随着国家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充分认识到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性,举全校之力大力扶持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从体制、政策、硬件建设和奖励措施方面对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着手改革和投入。赵欣教授在2011年在中国电力教育杂志上发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概括了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其主要包括:开设创新科、实行导师制和创立大学生创新基地以及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1]。大学生科研创新立项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其中影响效果最大的是教育部直接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样各高校都以各自的形式设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建教授在《高校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所面临的现状,包括: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热情高,但是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并且对科研创新功利性比较强;研创新活动与专业学习存在一定的冲突;缺乏合理的管理和领导等[2]。另外,郭瑞等在《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对策》中提出学生科研成果突击的多,科技含量不高,从而导致科研创新活动形式化,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3]。东北师范大学杨晓慧教授及其团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专业类别、兴趣爱好三个维度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创建了“三维四段式”和“科研雄鹰培育计划”,在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科研创新型综合人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4]。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虽然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高校中很多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团队和科研平台的稳定性、延续性、长效性以及学生交叉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人数不多,能力不足,成果不突出,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面临的的现实任务和重要课题。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努力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科学、合理、有序开展,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成果产出效率,确保创新团队的延续性和学科交叉性,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对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现状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

高校应将大学生的参与科研创新的调查做为一项系统而连续的工作,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现有大学生创新基地资料统计以及科研创新活动竞赛情况等手段,对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动机、在不同的年级对科研创新活动的认识、在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师资、财力和物力等方面困难进行调查,弄清楚本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其次,对情况相近的兄弟高校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成功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和改进。另外,专业指导老师也是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对专业老师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理解和需求的调查是保障科研创新活动能够持续高效开展的关键步骤。

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综合、灵活的管理制度和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一方面,高校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体系,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由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管理,缺少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以致在执行相关政策的力度不够,管理职责不清。因而,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管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把本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的管理工作纳入部门考核目标中。

另一方面,高校教务处应该把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写入培养计划中,增家学生参与的实践课和实验课的学分,将参与科研论文、发明专利以及其他科研活动与学生的创新学分进行关联,制定具体详细的量化标准。

再者,制定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考察、结题规范,注重科研创新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参与的过程、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传授的过程。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主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规范实验记录本,加强实验的设计、记录和具体细节把握能力的培养和考察。通过上述过程,确保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程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三、积极构建长效性和学科交叉型科研创新平台

结合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开展制度和运行模式,构建教师指导、研究生引导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主导的科研创新模式,形成大一了解、大二参与、大三主导、大四领导的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以学科交叉型的课题为依托,开展卓有成效的科研创新活动,通过科研创新活动的反馈和改进机制,不断完善科研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数据档案。突破学校学院和专业之间的限制,支持和鼓励学科交叉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动,探索交叉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动的可行模式。确定项目和团队立项的资格和条件、项目组成员的加入和退出的程序、项目中期考核和解题考核的指标、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对新加入的项目成员开展科研基本素质和基本手段培训,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定期开展培训,普及科研创新的基本方法。在项目运行模式上,采取围绕以某一项科技竞赛或者论文结构为参考,在开展过程中将项目的目的、开展手段、分析结果等按照进度表节点逐次“填充”,提高项目开展的效率。

四、做好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总结和推广

根据近年来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调查,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汇总和总结,建立科研创新活动的反馈系统和机制,根据科研创新活动开展要求,调整相关的制度和科研基地运行模式,同时对培养方案和学校科研创新的政策,以及相关专业课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所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出版普及科研创新活动的手册或教材,开设科研创新入门的公选课,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是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校内外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制定综合、灵活的管理制度和培养计划,构建长效的科研创新模式构建长效性和学科交叉型科研创新团队新平台,建立科研创新活动的反馈系统和机制,不断调整模式和制度,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

[1]赵欣,李美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9-21.

[2]李建建,陈文,郑文凯.高校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7:106-109.

[3]郭瑞,蒋立涛,王璐,齐彬屹.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2,15:53-54.

[4]“三维四段式”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http://practice.nenu.edu.cn/kycg1/second_jianjie.php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大学生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