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现行城市规划实践的思考

2014-08-15 00:50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4年3期
关键词: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城镇化

刘 佳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概 述

在我们加速发展经济的今天,城市本质被遗忘了,我们忘记了建设城市的初衷。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的更美好而居留在城市。”然而城市发展至今,却变的越来越不适宜人生活了。笔者作为一名规划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的想法,比如地方领导经常会为了多出一点开发空间,而去调整城市路网,这个对于城市长远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 城市与城市规划的本质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城市规划就应该始终以人为核心,不是以发展经济或者创造政绩为目的,其宗旨是为了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时代,都会被赋予不同的任务。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发展有了依据。然而市场是敏感的、强势的,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公平经常会被忽视。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发展经济,规划师要讲求公平、要考虑社会长远发展。我们要借助相关规划法规和规划的编制来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要求我们必须代表广大市民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显得极为重要。城市是居住在这里广大市民的,不是个别精英的。所以在这个层面,笔者认为发展到当前,城市规划应该从以技术为核心向以政策为核心转变,以公众参与为依托,赋予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权利,因为只有他们最热爱自己的城市,也只有这样城市才能真正的发展好,人们才能生活的更好。

3 城市交通问题与现行城市规划实践

3.1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是当前各大城市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大大降低了城市效率,超人性化尺度的宽大的马路,使得沿街商业一度衰败,特别是城市快速路和高架桥直接导致大量商业搬迁。[2]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求大的一面,而大马路在一定程度上既迎合了这种文化追求同时也满足了城市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长了这种风气。再小的城市也要修大马路,他们认为大马路和高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化,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当然从经济发展层面而言,修建高架、修建大马路是城市发展经济的需要,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危机。在我国各大城市,曾经一度以为宽马路能解决交通拥堵,一直以来交通规划就是这种套路,但是渐渐的人们发现,路修的再宽也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一座座高架桥在修建之初,都被大肆宣传改善了交通,但是好景不长,高架下道口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堵点,甚至延续到整个高架。其次城市道路的分级制度使得城市一度失去了人行化的尺度,超宽的马路使得人们没有了逛街的勇气,走在路上是缺乏安全感的,街道一度失去了人性化的尺度,城市多元化在丧失。

城市交通发展一直以来遵循的发展模式是不正确的,并未如人们所希望的改善交通拥堵,提高城市效率。合肥花了4年时间完成的畅通一环工程,又听说政府正准备启动畅通二环了,但笔者这种交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当然私人小汽车还会越来越多,路面交通拥堵也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模式要从私人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公共交通,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一步步转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实现绿色出行。

3.2 城市规划实践

当前城市问题愈加严重,其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在一定政治背景、经济体制和社会背景下综合形成的,这里主要从现行城市规划实践上谈谈看法。现行的规划体系中法定规划主要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整体而言,城市规划在改革开放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直以来遵循的理论与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

3.2.1 总体规划层面:扩张式总体规划转向收缩式总体规划

在改革开放之初,城市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城市规模进行预测,在当时是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对城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加速发展,当前城市化率也已超过了50%,城市规模一再膨胀,此时再采用以前编制总规的一套方法,明显是不适用的。单纯从城市规模预测上,一味地做加法是不合理的,单纯的“土地城镇化”要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3]不是所有的城市规模都会增加,鞍山总体规划上提出的所谓收缩式的总体规划概念。收缩式的总体规划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是未来大部分城市发展的趋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的提高,城市发展应该从当初粗放式的扩张转向内生型的方向发展。正如邹德慈院士所说的不是每个城市都要长成巨人,未来大多数城市人口规模将会停止增长甚至开始减少,当然人口减少并不代表不发展,要通过对现存土地的规整、提高土地效率等层面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提高土地价值,真正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

3.2.2 控规层面:以技术指标为核心转向以政策为核心

我国的控规是在20世纪80年代借鉴美国的土地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国内城市规划体系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缺乏了中间衔接的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控规中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等强制性指标的控制经常会变成一纸空文,控规提出的容积率等指标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经常被修改,使得控规的权威性一度遭到质疑。控规指标最终得不到实施有两个层面的原因:控规指标本身合理性不够,或者说控规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地方政府和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跟不上,政府领导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得政府一度向开发商妥协。

2.2.3 详细规划层面:封闭式的小区发展模式转向开放式的街坊

我国居住区规划学习的是苏联模式。在柯布西耶功能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小学为中心来安排的邻里单位,成为一直指导我们的小区理论。在这种模式下,居住区也开始划分等级,一个居住被划分为几个居住小区,小区内部继续被划分为几个组团,而居住区与外部环境是封闭的。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又提出了“千人指标”这也是从苏联学来的。可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是没有目的的行为,就拿人们逛街而言,人们喜欢一边逛街一边买。因此,社会服务设施规模不能简单的按多少人来计算,这也是我们的第三产业永远也上不去的原因。国外到我们这种城市化水平的时候,他们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早就超过50%,而我们才30%多。大家都知道,第三产业是有门槛规模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把1万人聚集在一起和分散在100个点上,对商业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在一起可以供应一个电影院,如果分散开,也就只能配套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了。

4 结 语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就在于工业化的单一路径转向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双路径,城市的单一视角转向城市、农村的的双视角。展望明天的城市,城市的发展要从着眼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的发展上,这样一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重新思考明日的城市,我们的城市规划将如何科学合理的引导我们城市健康发展。

[1] 王军.采访本上的城市[M].北京: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 李晓江.中国城镇化模式、道路、政策研究[R].2014.

[3] 邹德慈.展望明天的城市[R].2014.

猜你喜欢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城镇化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