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艳
(集宁师范学院 政史系,内蒙古 集宁 012000)
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特别是当代研究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随着以高科技为主要动力的全球化进程的全方位展开,加强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研究生社会主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人类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之一就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的兴起,打破了空间交流的阻隔,把世界各国有效地联系起来。它的自由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民主的交流平台、自由的选择机会等。置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中网络主体有更加独立、自由的选择和判断,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做出行动。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播工具,而且在构建一个国家网络社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思想以及在塑造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中充当重要地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现代网络技术的利用,通过这一渠道传播本国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等。抢占网络制高点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信息网络化社会的到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当代研究生不仅是网民主体,而且作为国家的精英人才队伍,对引领网络文化潮流、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起到了领军作用。所以,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互联网是不同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进行交锋和激烈竞争的重要阵地。不同的网站渗透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的原因。他们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广泛传播性、便捷性以及隐蔽性的特点,在对外输出信息的同时渗透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的西方国家甚至攻击、诋毁和歪曲社会主义制度,扭曲事实真相,谣言惑众,以达到其政治目的。在这样的时代中,以战略高度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
我国当代研究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批人才的政治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因此,保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加强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更好地培养其辨别是非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抵制西方政治价值渗透、增强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竞争力、扩大中国影响力。
3.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人才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重要助推力。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加快人才发展是我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的人才不仅具有创新能力,而且要更加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不断提高高端人才思想素质,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从而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一系列做好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也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人才工作的开展,不断壮大社会主义人才队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与1978年相比,2009年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由9人上升为371,273人。近年来,我们党的各级理论研究、教育、宣传机构、理论刊物纷纷上网,如全国社会科学系统、党校系统、理论武装在线、《求是》杂志等,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更加开放,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高,呈现出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网络时代下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状况
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思想政治形态与之相适应,呈现出主体性、民主性、平等性等特征。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受时间约束,没有国家限制,不分高低贵贱,网络主体在信息选择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在交流中完全自由平等。这样的网络社会,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便捷的交流方式、丰富而又广泛的内容,有利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同时激发广泛的社会力量维护社会公正性和政治民主性,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传统国界被打破,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以此为依托,向他国兜售本国政治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甚至不时恶意攻击他国的社会制度、施政方略,干涉他国内政、刻意输入反动思想等等,使得后起国家在这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时代中面临着来自西方强劲的意识形态的挑战。网络社会为当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平等的环境。同时,国际上诸多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加,各种思想观念互相激荡,给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着当代研究生的思想和生活。随着网络被广泛应用,当代研究生不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外在的事业观、权力观、金钱观、义利观、幸福观、爱情观、美丑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上看,当代研究生独立性、正义感、民主平等意识较强,大部分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怀远大理想和抱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好地融入为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但也不乏消极因素的存在。从当代研究生队伍构成来说,比较复杂。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招生对象范围更加广泛,他们的年龄、经历、学识背景、家庭状况多样化并且差别较大。这样一个复杂群体,他们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对社会的认识、信息的选择会出现差异。而且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当代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仅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且有沉重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各种压力。他们内心承担的家庭、朋友对其的期望、社会赋予其的使命,却面对不尽人意的现实。这样所想与所做到的巨大落差,使他们失落、失望。另外,一些有害的观念和思想通过互联网影响着当代研究生。
受各种压力、腐朽思想的舆论导向、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言论和思潮等影响,少数研究生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思想观念上出现混乱,行动上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在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上缺乏足够的优势,而且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面对传统与现实、民族与世界、先进与落后深层次价值观念的碰撞,不同背景的研究生必将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在这个旧的价值观念体系已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又尚未健全的转折点,由于各种价值观念冲突引发的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地发生。从客观上讲,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国内外环境仍处于初步建设时期。主观上讲,当代研究生队伍的扩大,主体差异性大、独立意识强等因素为加强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1.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向导力
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上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变化特征日益凸显,当代研究生的各种思想观念互相交织、影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党管媒体的力度,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导多样化思潮,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控制力和导向力。在网络时代里,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建设,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及时揭穿别有用心的恶意攻击,扩大我们党在网上的正面影响,激发当代研究生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强心以及民族自豪感,赢取广大研究生队伍的共鸣,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抵御西方“西化”“分化”的阴谋,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事态。
此外,把加大对当代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师资队伍到教学设备、从网络平台的建立到网络平台的宣传和管理、从对当代研究生的心理疏导到当代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支持和关心等一系列问题抓好,让当代研究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相信中国共产党、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中国共产党,从而使他们关注和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2.大胆创新,建构多层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宣传体系
随着政治民主化、世俗化特别是公民社会的兴起,人们自主精神的增强,个人主体性的日益彰显,公众意识日趋独立化和多样化,这种变化需要我们大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宣传机构、文化机构、网络等多种方式建设多层次的宣传体系,满足当代研究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当然,我们在倡导多层次、多样化的宣传体系的构建的同时,应加强主流引导,防止网络、媒体宣传的低俗化、片面化;加强网络立法研究,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切实做到宣传工作即集中又民主,构建和谐的舆论氛围。
3.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毛泽东于1951年6月6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中指出:“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的传入,同时也输入了外来的语言。对此,我们应加以选择的采用,而非不加选择的滥用,而且故意“中西结合创造”一些生僻、诡异、难以理解、毫无意义的词,卖弄高深,反而使得简单语言复杂化,从而使宣传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其在宣传工作中能够把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既喜闻乐见又生动活泼的中国语言发扬光大。
[1]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党的宣传工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4]柳斌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石仲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