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格
(安徽中医药大学财务处,安徽 合肥23000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由学校办后勤转变为社会办后勤,将后勤经费的投入方式由拨款变为付费服务,从而减轻学校负担。其实质是将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剥离,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与会计核算模式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存在问题的综合反映。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是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一般事业单位。后勤经济实体经营服务的对象以学校的师生员工服务保障为主,在有余力的前提下兼顾校外公众。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既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为后勤实体的自我发展积累财力,又要注重公益性的优质低价、保本经营、讲究社会效益。严格地说,目前不少已改制的后勤经济实体其实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企业,而是一种模拟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也很难按照企业的形式进行设计,因此,必然造成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不明确。
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后勤经营实体所使用的资产大部分归学校所有,而经营权归后勤集团,即后勤经营实体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不统一;后勤实体所使用的资产大部分都是学校投入的,后勤自身积累购置的资产也常与学校投入的资产混合在一起未进行明确界定;后勤集团占用学校的国有资产,大多没有进行过资产评估,至于全面的清产核资则更少。在资产处置时,有些不经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不精细,造成不少资产有物无帐或有帐无物的现象。学校资产和后勤资产界限模糊,产权不明晰,学校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无法确保,也难以衡量。
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确定三步走:第一步是将后勤从学校行政管理序列中剥离出来,成立一个个服务实体,这些实体组建服务集团;第二步是实行企业化经营;第三步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勤集团实行企业化经营,必须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后勤集团与学校在财务关系上,要么由学校财务部门代管,要么由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后勤集团内部,集团与所属经济实体(如中心、公司等)财务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有的将集团所属独立核算实体中心(公司)实行承包管理的方式,要么直接向集团上缴管理费,要么上缴承包费,这样导致集团及各实体成本归集、费用摊销、成果计算、结余分配等无法科学、准确地反映,权、责、利关系不明确。
作为高校的服务保障部门,后勤集团所提供的服务面很广,涉及餐饮、通讯、交通、维修、水电气暖、保洁、绿化等多个方面,服务内容分属不同的行业,既有纯事业性的业务,又有经营性的业务,还有事业性与经营性兼有的双重性业务。既有单纯向学校提供的服务,如保洁、绿化,又有既向学校提供服务,也向社会提供服务,如维修、餐饮、招待所等。目前绝大多数后勤集团,要么采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要么采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无论采用哪种会计核算制度都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后勤集团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内容。现存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并无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后勤服务实体的会计核算制度。因此,有不少高校后勤集团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借用企业的会计科目,这样提供的财务信息作为决策参考意义不大。
后勤集团的经营属性要求其经济活动的内容要准确地计量,成本收益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这就必然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即完全成本核算方法。但长期以来高校作为非赢利的事业单位,后勤服务保障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消费性、福利性的经济行为,成本意识淡薄,财务目标模糊,核算依据缺乏。如后勤集团核算的人员成本仅是自己聘用的临时工,编制在学校的人员成本都在学校发放或由学校供给经费,不列成本开支;使用的水、电、气等资源能源均由学校全部无偿或部分无偿提供,固定资产按“零租赁”或优惠价格提供给后勤集团服务实体使用,既不计算使用费用,又不计提折旧费用。其反映的成本是不真实、不完整的,以此核算的经营成果也不实。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校投入的资产由后勤集团使用,并赋予后勤集团较大的自主权,但财务监控机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日常监督太少,日常的监督检查职能没有赋予专门机构,监督工作无法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内部监督太弱,后勤集团对下属实体的监督相当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查出但对后勤有利的问题不去整改,对学校有利而且合法合理但对集团不利的又不去做;审计监督太晚,审计往往是事后监督,发现问题督查整改,其损失浪费已经发生,无法挽回;财务监督太难,有的认为学校该拨付的款项拨付到后勤集团即可,具体怎么用那是后勤集团自己的事情,因为后勤集团是独立核算单位,企业化经营,自我发展,学校财务不必去监督检查,由于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财务监督难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历不高。本科很少,专科不多,中专学历占较大比例。二是职称较低。高级极少,中级占比例不大,中级以下较普遍。三是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够重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会计人员经常培训和专题培训不够。四是会计人员自学提高的压力、动力不够。因忙于日常工作,上班比较辛苦,工作之余,自主学习就放松了,因而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理财能力有限。五是大多数财会人员对帐务处理比较熟练,但综合分析能力比较欠缺。比如年终报表填制很好,但对报表分析说明不够,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如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起到决策参考作用考虑不全,分析不深,说理不透。工作往往侧重事后反映,缺乏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从而大大削弱了财务应有的职能。
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首先应区别其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员工,还是社会公众。后勤集团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的服务与保障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任务,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学校提供的优惠条件,不能以赚钱或盈利为主要目标,理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秩序稳定,这些服务只能保本或微利。对社会公众的服务项目可按照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合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或收费价格,按章纳税,取得最大收益,壮大自身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社会化改革以后,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的产权必须规范剥离,做好后勤资产的产权界定,对剥离前后勤使用学校的资产,应该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划分学校投入的资产与集团拥有的资产。学校与后勤集团之间的债权债务应明晰,绝大多数高校在启动这项改革之初,并没有这样规范操作,但现在可以重新补做此项工作。通过评估,明晰产权,在产权界定过程中,学校应明确后勤集团的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哪些资产作为学校投资,哪些资产作为租赁,以便于后勤集团对不同性质的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而不流失。
后勤集团下属多个不同经济实体,有的是公司,有的是中心,服务的项目和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各个公司和中心都是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理顺学校与后勤实体的财务关系,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其目的是既有利于学校对后勤实体的财务监管,又能充分调动后勤实体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推动和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实体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财务规章制度,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资源调配。财会人员、分配方案集中管理,各实体独立核算,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既反映局部,又反映整体。
高校后勤集团的服务内容,有的属于事业性质的,也有的属于企业性质的,集团中行业又具有多样性,针对各高校后勤集团经济业务核算,应该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增加高校间的可比性。根据其不同服务内容,隶属于哪个行业,就应该采用该行业的会计制度,必须明确并统一。首先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后勤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再制定实施办法,把后勤集团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统一并规范起来。
1、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建立后勤有偿服务机制。后勤集团为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学校可参照以下标准付费:国家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应按国家规定执行;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可以制定合理收费标准,按略低于同行业价格执行,也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议标方式确定。服务学校师生的项目,应实行保本经营,按成本价收费,且保持价格相对稳定,遇物价上涨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经营成本上升,由学校按相关规定对后勤实体进行经济补偿。学校也可以通过综合因素测算来建立相对合理的后勤服务价格体系。
2、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不仅是后勤实体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成本不实的状况。针对高校后勤服务的不同性质,应按照项目的不同,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科学,反映和计量的成本费用才能准确,尤其是学校投入的资产,后勤集团要对其实行成本补偿或上缴合理的资产使用费。
后勤社会化依法依规进行,后勤实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均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各监督机构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学校财务部门应以财务监督为主;后勤集团财务部门对各经营实体应以会计监督为主;而高校审计部门主要通过年度审计检查对集团整体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是对财务监督的再监督;学校纪委监察部门应以执法执纪监督为主。除了以上专业监督外,还应建立和完善消费者监督体系,如校团委或学生会组织成立伙管会,对食堂饭菜质量进行监督和反馈,以保证后勤实体对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服务质量。
规范后勤财务管理和提高后勤财务管理水平,要有一支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首先把好进人关,接收或聘用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第二,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短期培训和专项培训;第三,鼓励财会人员参加以职称晋升、学历提升为主的脱产培训学习;第四,加强对外交流,开展调研活动;第五,加强理论探讨,撰写学术论文,开展课题研究;第六,集团内部财会人员轮岗交流,互相学习。此外,自学和终身继续教育也要加强,财务人员在提高业务水平时,也要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既要做到业务精湛又要做到廉洁自律。
[1]翁士杰.对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13):288-288.
[2]温惠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3):67-68.
[3]胡晓霞.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1(11):74-75.
[4]罗树琼.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9):165-165.
[5]红梅.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与核算[J].会计之友,2011(19):116-117.
[6]李宗梅.探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J].财经界,2010(11):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