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流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与促进

2014-08-15 00:48:32张晓燕
物流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赛实训物流

张晓燕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1 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设计和制度创新,举办以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全国职业学校掀起了参赛、办赛的热潮。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作为新加入的赛项已连续举办三届,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成果的衡量与检验的重要标准之一,全国大赛引领和推动着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的不断创新,从诸多方面影响着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

2 物流技能大赛的特点与趋势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2.1 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

三年制中职物流专业以培养面向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从事物流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具有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2.2 从历年技能大赛看从物流技能大赛的特点与趋势

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一共办了三届,首次2010年只有一个项目:物流进出库作业,有三名选手组队,整个比赛流程固定,内容也比较单一,基本是接力式工作,有相当长时间只有操作员一人工作,另外两人处于没事干的状态,没有理论考试,不需要流程优化,团队配合体现较少,主要是学生个体的操作技能,身体素质要求较高。2011年全国大赛增加了叉车作业单项赛和物流单证处理单项赛,物流进出库作业更名为物流中心作业团体赛,所有赛项均需要进行理论考试。选手成绩由理论和技能综合评定。叉车比赛全程开放,其中物流中心作业团体赛分为入库和出库作业两个阶段,阶段内作业顺序和流程自己设计,需要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研究作业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对团队配合要求较高,三人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比赛。刚刚结束的2012年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在延续2011年三个项目基础上,比赛内容和要求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强调团队默契的配合、选手良好的综合素质、现场快速灵活的反应、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和规范的了解和掌握。正因为如此,很多认为是第一方阵的强队也因为没有及时跟上大赛变化的趋势败下阵来,同时一批黑马学校和选手厚积薄发、脱颖而出,使本届大赛因悬念迭出、步步惊险而愈发精彩。

总结三届大赛,可以看出,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由单纯的操作技能到要求选手全面素质发展。纵观大赛中获奖选手,都具有共同特点:既要操作技能水平高、又要会物流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灵活应变能力。对参赛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要求较高。

(2)大赛的走向充分体现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训练要求和思路。教师本身不充分了解大赛流程、对企业业务不熟悉,就不可能教好,选手肯定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同时还要学生专业知识还要学得好,在比赛中还要任务做的好,环环相扣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3)物流技能大赛本身体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与融合。物流企业专家参与大赛项目及任务制定,大赛任务来源于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企业实际业务吻合度越来越高,题目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客观上要求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的有效衔接。关门办教育,坐在教室里学习肯定不能培养出大赛的冠、亚、季军。

(4)大赛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叉车作业大赛赛场全程向社会开放,视频在网上公开,二是今年大赛对国际开放,今年有英国、德国2个国家的选手参与到大赛中来,和国内选手同台竞技。体现了大赛逐步走向开放、透明、国际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对选手的要求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物流企业用人要求具有比较高的趋同性,大赛对选手的要求也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

3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对物流专业建设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分析

3.1 技能大赛有助于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知名度,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这些影响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技能大赛,是学校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更深入了解了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工作岗位及技能要求,调整、拓展专业方向、优化专业布局、为专业的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奠定了可以实施的基础;通过技能大赛项目安排,学校建立了校赛-市赛-省赛-国赛的良性循环互动、螺旋递进的体系。在组织比赛和选拔选手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使更多同学参与到各级赛事中来,专业学生对技能大赛认可度高、关注度高、参与热情高。通过理论考试、方案制作和方案实施层层选拔,报名参赛的同学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而快速的提升;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水平;通过大赛,全面带动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通过选手参赛获奖、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专业师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忠诚,激励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专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争取了政策、资金、人才的倾斜,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快速提供了多方面的基础和保障。

3.2 技能大赛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促进课程改革

物流技能大赛的一个重要特点与趋势就是大赛项目、工作任务与操作流程、规程与物流企业实际业务相衔接,特别是2012年物流中心团体赛项目增加了很多项目和任务,越来越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要求。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最终体现在课程上。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与考核体系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技能大赛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以技能大赛项目为基础梳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促使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技能大赛有效融合与衔接,大赛技能项目嵌入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开设了以技能大赛为基础的项目化课程,并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化课程开设,采用“企业环境、真实岗位、职业角色”的全真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合作、角色扮演,把企业工作任务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规范、操作要求引入课堂,做中学、学中练,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技能大赛有助于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技能大赛赛的是学生,考的是老师。学生在赛场上的表现既是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的综合考量,也是职业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技能大赛要求有专业理论知识功底深厚、精通专业技能、熟悉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内容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教师不仅自身具备大赛要求的综合素质,还要有教师的“教、练、训”的专业技能,要有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三年来,通过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不断深入和调整,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学校建立了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教师教学和企业实践更加密切的融合,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快速提升。同时,根据大赛的企业实务化导向,学校相继聘请了一批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专家指导团队和专业兼职教师,和学校建立了较密切的关系,得以定期到学校指导、讲座和授课,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了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更好的实现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本职内涵。

3.4 技能大赛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职业学校办学必须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地域经济。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学校和企业建立了更密切的合作关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和指导,还有的学校把学生放到企业去训练,或者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训练。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室,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实训项目、共同训练学生,学校和企业互相增进了了解与沟通,学校教学内容更契合企业实际,学生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3.5 技能大赛有助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技能大赛的成功开展必须以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为基础,纸上谈兵不可能培养出优秀选手。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学校领导都对技能大赛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实训室建设速度明显提升,实训条件明显改善,设施设备不断增加,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速度和层次不断提升,一批设施先进、场地优良、规划科学的工业级校内实训基地建立起来。这些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氛围、基于物流企业真实业务流程进行布局和设计。基于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制定实训项目、安排教学内容,把车间与教室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引进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管理和担任实训教学工作,为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强化岗位意识和职业素质,实训师生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把实训上下课当作工作上下班,严格考勤制度;强化现场管理,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

4 结论

虽然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参赛获奖的是个别学生,但是大赛的导向和要求为职业学校物流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大赛的金字塔结构的层层选拔机制,带动了全体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实训条件得到较快提升,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处于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第一方阵的学校在各自的地区都发挥了物流专业建设的品牌和示范效应。

职业学校物流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第一要务,要以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导向及趋势为参照依据,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企业物流作业流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能力等,为学生后续到企业工作以及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R].2010.

猜你喜欢
大赛实训物流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