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峰 赵思博(.大连职工大学 辽宁 大连 6600;.大连商业学校 辽宁 大连 6600)
在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改革是教育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主要研究的方向,体育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主要通过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措施、教学方法等方法的革新来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不符合当代教育体制的内容进行创新。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理念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改革中提出许多理念和设想,这些改革设想都是与社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新理念,对培养我国新一代人才都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集中在体育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很少注重体育课程的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研究与改革。这样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存在盲目的改革,不结合实际的改革是一种空谈和假设。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对于很多教育改革成果照搬,在工作无法开展。
通过我们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发现,在我国高校中体育课程还是以传统的体育课程科目为准,对现在社会上、学生需要的体育项目没有进行课程开发,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时间不够实施课程改革的,所以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有必要提出对新课程的设置,在课堂体育教学中既要完成必修课程的设置,同时也要完成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设置与指导。充分来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知识、能力、能量十分巨大,同时也说明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结合教师、学生二者共同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能只注重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发,应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融入一些地方特色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需要进行一些系统的课程设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规划。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设置和积累、反思,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在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尽量做到中小学课程设置不一样,譬如,中小学上篮球课程,在高校就不一定非对大学生进行篮球课程设置。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较好阶段,在这阶段学生身体、心理、思维都已经成熟,在对体育课的认知觉悟也相对较高。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生活化,更加接近社会,接近实际需要。课程设置要培养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以后走向社会能够继续坚持锻炼身体。
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性格、意志力等主要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体育和活动的能力,我们高校体育课程在面对当今时代的要求下,体育课程不只是简单的传授大学生一定的体育技能,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是我们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们所提倡的体育课程改革,是需要我们大学体育教师、学校、学生、国家共同参与的一项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如果我们过教育制度不进行改革预设置,学生和教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够有足够的认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只能是理论之谈。
过去行政部门对教育改革进行主导,容易造成体育课程改革的狭隘和扩展面较小,在理论上能上升一定高度,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没有实际效果,造成我国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一直没有显著的效果。这一种改革体制不能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能力,只是规定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我们所提倡的改革的动力应来自教育内部与外部的有机结合。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走校内和社会资源共享的道路,竞技体育项目与本土特设项目相结合发展,而学生作为巨大的课程资源库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学生是体育课程的主体,是教学课程改革的对象,这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所要进行的改革与设置的方向。
[1]张荣伟.新课程改革:本体结构、认知框架与改进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王策三.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3.
[3]何雪莲.教育研究:原罪、后天之恶以及僭越——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9,(1).
[4]丰捷,杨光,孙献涛等.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N].光明日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