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飞 董旭华(.山西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西 太谷 03080;.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 太谷 030800)
田径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学科,田径运动不仅是竞技运动,也是健身手段。目前传统的田径教学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 《课程方案》的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田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随着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颁布,课程名称、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以及课程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目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产生了比较大差异。目前的田径教学往往局限于传统田径课程的框架,教学观念以竞技体育为主,对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模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学生们普遍感到田径运动技术的掌握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用处不大。
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是以竞技运动为主,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整个教学过程是围绕着运动技能的训练进行的,强调项目的技术性与竞争性,以技能的学习与指导作为中心与主要内容,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们认为田径项目太累,难度太高,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不明显,没有成就感,教学与练习过程中缺少相互合作与交流,与球类等运动相比趣味性低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兴趣不足,教学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认识的深入,教学手段逐渐多样化。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体育专业田径课的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是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性手段的传授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学生被动的学习,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学生思维空间受到了限制,其田径教学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当前的田径教学的课程设置还是基于竞技运动,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发掘潜力,提高运动成绩,评价内容只有理论知识考试和运动成绩考核两种,这样的考评方式与培养目标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而且,对于不同专项与身体素质的学生,往往采用同一考核标准进行评价,不能客观、科学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评中也还存在技术评价标准不一致,教学与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标准难以量化等问题。
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方案》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再以竞技运动为主,要把田径体系中健身性、娱乐性的内容引入到教学课程中,同时也强调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与考评方式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能照搬以前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目标要从以前的竞技体育为主,逐步向综合化、实用化转变,注重运动的人文与健康价值,把体育与健康相结合起来,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竞技运动与教学的趣味性相结合,把田径课程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对学生各种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培养,为其他项目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与探究性学习等,把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运动技能课与训练课的科学分配,保证在每周的授课中学生都能得到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主要包括运动能力,教学能力,组织体育活动与训练的能力等。新《课程方案》对教师提出了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注重专业知识与教学理念的更新,不仅仅要有自己擅长的运动专项,也要能够熟练地指导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并且能把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努力的提高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与艺术美感,及时总结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障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摸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改进的永恒的主题。
[1]方全心.我国体育专业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修课开课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
[2]梁海雄,杨志华.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
[3]高静.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选修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