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足球职业化发展的比较

2014-08-15 00:50郭峰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22期
关键词:职业联赛足球联赛职业化

□ 郭峰(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最早的足球职业化出现在18世纪末的英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足球职业化并没在我国开展起来。直到1992年红山口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我国足球运动改革议程,于1994年正式推出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己经开展了十八年,在联赛刚开始的几年里,球市火爆,球迷热捧,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职业联赛的深入,一些负面现象不断涌现,“假球”、“黑哨”变成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代名词,众多赞助商纷纷撤离,进入中超联赛时代,联赛的冠名权也成为棘手问题,加之国家队的糟糕表现。使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

但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于90年代开始实行职业化。在1993年成立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联赛),现在已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日本足球如今已成为亚洲足球的引领者,在此期间四夺亚洲杯冠军(1992年、2000年、2004年、2011年)。由于两国足球职业化的时间、竞赛、经营及管理体制有其共性,又各具自己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来总结两国职业化发展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教训,给我国足球职业化发展一点启示。

1、中国足球俱职业化历程

1992年6月,“红山口会议”确定了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改革计划,揭开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新篇章。同年,中国职业联赛的试验也已着手准备。于1992年底到次年2月的冬训中,开展了首届“全国足球俱乐部锦标赛”,并于199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足球俱乐部锦标赛中首次采用球队主客场制,同并对各俱乐部及教练员、球员进行注册登记,中国职业联赛的雏形已初步形成。1993年10月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会议出台了关于《中国足协俱乐部章程》、俱乐部体制、球员转会等20个文件,并提出中国足球发展的十年规划。1994年4月17日,首届甲A联赛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全面展开。当时央视以1000万元标价购买了甲A联赛的转播权。联赛开始之初,球市空前火爆,球迷反响强烈。由职业足球联赛开展之前不到3成的观众上座率,到1994年开始推行职业联赛以来,平均每场比赛有近2万人,上座率基本维持在60%左右,成都赛区的上座率更是达到空前的95%,几乎场场爆满,全年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达到217万人次。次年的联赛竞争更加激烈,到场观众人数达到314万人次,比第一年高出近100万人次。1996年到场观众人数又有突破,达到320.85万人次,这己经接近一些足球强国的水平。足球比赛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这时许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球迷组织,足球市场规模初步形成。2004年,甲A联赛正式更名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第一届联赛有12家俱乐部参加,前两届联赛暂停升降级,到06赛季又恢复了升降级制度。2006年4月,为进一步加快与完善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所有参赛俱乐部与中国足协共同出资成立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中超公司归中国足协管理。08赛季,中超参赛队达到16支,以主客场双循环的方式进行比赛。同样,中超刚开始,受到广大球迷的关注,足球市场也开始回暖。但由于在联赛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段时间,国足的成绩更是直线下滑,已沦为亚洲三流球队。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各种矛盾和国家队的糟糕战绩,甚至已经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中国足球需要发扬志行精神”(注:容志行,中国前著名足球运动员,1972年入选国家足球队,在国家队曾担任前卫、边锋、中锋等位置,当时有“志行风格”的美誉)。而从2010年1月开始,随着中国足协副主席谢亚龙等足协高官及部分俱乐部的管理人员的相继被捕。国家体育总局开始对足球职业化进行全国范围内整顿。

2、日本足球职业化历程

在1965年日本足球联赛正式开展起来,由企业出资赞助。但直到80年代,日本的足球还是远远不如棒球及相扑受欢迎,日本足协想在国内建立一个属于独立个体的职业足球联赛。于是,1988年5月,日本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足球研究小组,对在日本推行职业联赛的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又在10月份成立第二个研究小组,前往一些职业化比较深入欧美足球强国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从中吸取开展职业化的有益经验。1989年,日本足协又成立了调查研究委员会,同时向社会各界人士收集开展职业足球的建议。并于1991年末,成立日本职业足球联盟,这是独立于足协之外的一个机构。足球联盟还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条件,来管理早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经过精心的前期准备,终于在1993年5月15日拉开了日本职业足球联赛(日本J联赛)的序幕,并迅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的日本媒体、电视台几都在不停的追踪报道J联赛的场内场外资讯,与J联赛相关的衍生产品很快被抢购一空。为了联赛有一个良好的秩序,日本职业足球联盟严格限制参赛俱乐部的数量,开始只有10支俱乐部参赛,而且全年只进行两个阶段的比赛,就是为了通过慢慢摸索,总结经验,进而逐步扩大联赛规模。到1996年参赛俱乐部达到16支,并对成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完善。至此,日本足球职业化已基本上走上了正轨,也为今后日本足球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J联赛的开始阶段,J联盟制定了“联赛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协同机制”和“联赛发展不能过度依赖企业赞助”等发展策略。正因如此,在联赛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各俱乐部赞助企业的利益与联赛的目标策略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此外,J联赛球员的年薪等远远超过国际同类项目的标准,这给各俱乐部的实际运作带来了严峻的经营压力。如此看来,在联赛初期繁荣景象充斥着泡沫成分,到1996年,J联赛的影响力呈现下滑趋势。由于球员的高工资,使一些企业因不堪重负而不再赞助,由此导致大量的球星流向国外,加之,联赛中充斥着一些滥竽充数的角色球队,导致联赛水平降低。在这样背景下,比赛日的观众人数急剧下降,日本足球的职业化走到了低谷。

3、中、日足球职业化的比较

对比两国职业化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两国的职业化都经历了低迷和鼎盛时期,然而,现在两国的足球水平却有了天堑般的差距,可以说是相同的起,不同的归宿。由于日本在推行职业化之前作了充足的准备。1988年成立的“日本足球联赛活动委员会”对当时推行职业化的可行性进行了长期的的调查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策划,于1993年正式推出了J联赛。由于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研究,制定的政策、法规以及职业联赛体制相当规范,在职业化、市场化以及青少年储备人才培养方面,实施比较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加上政府的鼎力支持,雄厚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使日本职业联赛一经推出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被誉为亚洲最成功的职业化榜样。中国足球职业化比日本晚一年,但在开始时也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但由于中国足球职业化准备时间比较短,思想转变不及时,足球职业化的科学研究、预测及决策的深度、力度不足,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联赛运行机制比较不实际,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欠缺,使中国职业联赛在早期繁荣的掩盖下,出现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总体看来在致力于足球职业化的道路上和实践工作中,日本人的理念是“想好了再走”运筹帷幄,迅速发展。中国人的理念是“先走了再想”,深感落后,急于赶超。

中、日两国在职业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方式上也有差异。中国主要是以足校及俱乐部梯队建设为主体,以业余足球俱乐部与学校足球为辅。而在职业化进程中忽视了对青少年足球素质的培养。日本却是以俱乐部梯队和学校足球为主,结合足校培养模式,日本尤其重视对青少年足球的培养。中、日两国青少年成长途径也有一定差异。我国的青少年不管是在普通学校还是足校,成才的途径单一,只有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才可能成为职业球员。

综上所述,在职业联赛发展模式、职业化管理体制及后备力量培养方面,中国与日本之间有较大差距,这也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足球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近邻日本。所以,在找到两国职业化差距的情况下,实现足协与中超委员会职能分离,完善监管制度,转变后备人才培养观念及加大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才能有效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早日实现与国际足坛接轨。

[1]郁静.韩国、日本、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2]运快生.日本足球运动迅速发展与崛起的原因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3]陈永新.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徐红.关于足球职业化中培养后备力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7).

猜你喜欢
职业联赛足球联赛职业化
冲破寒潮 2021赛季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松江佘山站
群雄逐鹿 2019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宁波站
为什么美国足球联赛没有升降级制度?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中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产品质量的维度研究
认识足球(九)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