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现代》里有一篇施蛰存的文章《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其中有对“现代诗”和“现代生活”的阐释:“《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这种生活给予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的感情(是)相同的吗?”[1]施蛰存对“现代”的经典阐释被后来的学者不断引用,但在引用的过程中鲜有见到引用无误的,不是篡改了其文中的字词,就是引文的出处错误,其中不乏当代知名的一流学者。
先看一下孙玉石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中的引用:“《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这种生活给予人们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得到的感情相同的吗?”[2]117-118此处的引用与原文出入不大,除了“的”的改动外,孙玉石只把“这种生活所给予我们的诗人的感情”之句改动成了“这种生活所给予人们的感情”。但在此处的后面,孙又引用了对“现代生活”的阐释:“所谓现代生活,这里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奏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不同了。这种生活所给予我们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吗?”[2]122此处引文除了“的”的改动外,又少了一个“面”字,还把“轰响”换成了“奏响”,最后一句改动更大,把“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的吗?”直接替换为“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吗?”孙玉石作为新诗研究的名家,在同一本书中前后不远处,引用同样的内容,竟然差别如此之大,真是令人惊愕。
王泽龙也是现代文学的研究名家,其代表性的专著《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中也引用了施蛰存对“现代”的阐释:“《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色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厂,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这种生活所给予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的吗?”[3]王泽龙的引文与原文比,少了一个“的”字,还分别把“诗形”、“各式”、“工场”改换成了“诗行”、“各色”、“工厂”,真不知道他改动的依据何在。
同样是现代文学研究名家,研究戴望舒的知名学者王文彬不但引文有误,连引文的出处也弄错了。且看他的引文:“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奏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擎天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不同了。”[4]此处的引文漏掉了“格式”两字,把“摩天楼”变成了“擎天”,最令人不解的是王还把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之文的出处说成是“《现代》第3卷第5期,1933年9月”。翻阅《现代》第3卷第5期,里面确实有施蛰存的一篇文章《关于本刊所载的诗》,但文中并没有对“现代”的阐释,所引出处之误,或许是作者把两篇文章混淆之故。
后来的青年学者亦延续着引文之误。陈爱中在其博士论文中也引用了施蛰存对“现代生活”的阐释:“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括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聚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和前代不同了。这种生活所给予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吗?”[5]与原文相比,陈去掉了两处“的”和一个“们”字,还把“包含”改成“包括”,把“汇集”换成了“汇聚”。
虽然以上学者对施蛰存关于“现代”阐释的引用之误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引文之误,还是出处之误,都是引用者的主观原因造成的,他们要么没有仔细校对文稿,要么接受别人的二手资料,根本没有去查找原文,核对出处。当然也存在着印刷排版时的误植,但排版后作者也应该仔细校对一遍。小处的引用之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一个严肃的学者来说,却是其治学一生里的小污点,其治学的严谨性也受到了挑战。
[1]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J].现代,1933(1).
[2]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王文彬.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M].商务印书馆,2006.
[5]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