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荟
卢荟,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写字教学出现了被淡化的危机,存在严重的浮躁症,大部分教师将写字置于课末作统一处理,学生注意力涣散,书写仓促,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附属和点缀。
师生普遍感觉识字写字枯燥、乏味、单调,学生手指控制力弱,上下左右的方位感差,学生不喜欢学习汉字,没有欣赏到汉字的美妙之处,难以感受写字的乐趣。
如今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在学习中,他们轻浮急躁,写字时心神不定,没有耐性。写字“浮躁症”具体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烦躁不安、急于求成、丑字泛滥等。
心理学认为,“浮躁症”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小学生产生对写字厌恶、倦怠的情绪,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让我们来看看“浮躁症”背后隐藏的“祸患之根”。
荀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靠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有些教师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狂轰滥炸。机械重复多,学生疲于应付,导致越写越潦草,越写越难看。忙碌、繁杂的事务让这些老师没有真正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没有时间和心情细细欣赏汉字的美妙之处,也无法在写字课堂上传递、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喜爱之情。
过重的学习负担,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学校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多年处于紧张状态,对考试存在一种严重的焦虑或恐惧心理,久而久之,便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出严重的心理浮躁。这些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能适应学习生活,学习成绩较差。
所谓“心商”,就是维持心理健康,调节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一个学生在写字学习上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其心商的高低。要想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提升心商入手,耐心引导,注重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重视写字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写字乐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写字的快乐。提升心商,搭设走向写字成功的云梯。
教师要改变观念,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10分钟写字的基础地位,力求在课堂中完成生字的指导,并且分散在每个环节练写,保证每节课都有10分钟的书写时间,重视学生书写正确、端正、整洁,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书空笔顺、描红仿影、临写比较的亲身实践中提高写字能力。
百有不如一能。学会写字的方法,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正确的书写姿势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才能为写一手漂亮的字打下基础。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把田字格放大,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需要支配。”为了改变原有的写字教学弊端,改变学生写字态度习惯,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能因素,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把字写好、写美。
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心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小学生争强好胜,为了保持学生写字的兴趣,营造写字的氛围。可以多开展一些写字竞赛、优秀写字作品展览活动,组织学生观摩、评字,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学生练写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体会写字进步的成就感,又让学生在浓郁的写字氛围中受教育、受熏陶。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调动学生写字的内驱力,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勤奋练写,激发学生征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孩子是大自然最精彩的杰作,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告诉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孩子才能远离浮躁,快乐地学习。提升心商,帮助学生学会凝神静气地观察、揣摩,眼、脑、手并用,坚持不懈,书写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提升心商,保持心态的平和,感受写字的乐趣,让学生因写字的熏陶而闪烁自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