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全
(凉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750)
“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提出:“小学语文应当立足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提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课堂应当将学生的进取意识与主动意识充分挖掘出来,大力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保障学生学习与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授学生怎么去进行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当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入手,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做好教学评价与课外延伸教学。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所以其通常都难以理解学习目标的意义,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得小学生清楚学习最终会达到怎样的变化,让其能够直观的认知学习目标,最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1]针对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树立近期目标的作用显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长远目标的提升过程非常漫长,在这个过程中的提升较为模糊,许多小学生并没有充足的耐心,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提高,动力就会受到影响,当遭遇到困难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而近期目标相对来说更容易实现,小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自身在某方面获得的提升,自信心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以后,教师则应当帮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先教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首先应当借助拼音去人读新课文中的生字与生词,掌握这些生字、生词的结构,尽量找出形近字来实施区分与对比。[2]运用字典与词典去了解这些生字、生词的意义,当了解之后再去阅读句子,去了解这些句子的意义,将这些生字与生词来进行造句练习,正式学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之后,小学生再进行课文阅读,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与意义,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进行反复阅读,从而有效加深自己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与体会。针对自身仍不能理解的句子必须要进行标注,待到上课的时候再仔细听教师的解释,如果还不能理解再去向老师请教。
针对小学生来说,其在进行预习的过程就是借助字典与词典进行自学的过程,其也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此外,小学生在进行预习的进程中,能够掌握自己清楚的问题以及不了解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学习中就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必须要督促学生进行预习,使得学生养成提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原动力。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构建一种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使得小学生能够受到能够受到激励与陶冶,在兴趣的驱使下,去主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进行自由的交流与讨论,对于学生的独特看法,无论是对与错,都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由、民主、轻松的气氛,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
1.通过疑问,激发兴趣。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应当尽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通过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与求知欲。比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其他课文题目有什么区别?从题目中学生究竟想明白什么?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将人物的对话当作题目,是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的兴趣被勾起,带着兴趣与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其能够认真的在课文中去自主寻找答案。
2.设置情境,吸引兴趣。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写景、写物以及抒情的文章,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去体会文章当中的情境,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松树》、《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文章,有的具有强烈的感情,有的具有深远的意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各种信息化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学生较为生疏的场景与事物展现出来,采用图片、视频以及配乐课文等方式,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产生强烈的冲击,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在当前这个社会当中,团结、协作精神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3]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探究的策略。让其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评价的方法。指引学生基于对自身情况的认知,依照学习目标以及自身的评价准则与标准,针对自身学习计划、措施、方法以及目标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思,之后再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去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如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其以后养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4]
给小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等同于为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课后任务的要求首先要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灵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当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葡萄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面这些自主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来进行实践。1.画葡萄,依照文章中的内容为各种葡萄上色,之后再粘贴到教室的板报中,形成葡萄园;2.倘若学生去葡萄沟旅游,猜想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怎么招待学生呢?让学生想象并写出来;3.让学生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词。采用这样的课外任务,能够给予小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其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能力进行选择,在兴趣的驱使下,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讨论、自主评价以及课外延伸,切实加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可以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周红.导学: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语文天地,2012(20).
[2]崔丽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2(8).
[3]杨红梅.小学语文阅读课构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微[J].现代妇女(下旬),2013(4).
[4]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