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语句的语义关系类型与语用类型

2014-08-15 00:50范颖睿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焦点语句语义

○范颖睿

(内蒙古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前,对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按照兼语句句型分为主谓兼语句和非主谓兼语句。如:

(1)恶劣天气使网购的东西晚到了几天。

(2)是一位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支持。

第(1)句是主谓兼语句,第(2)句是非主谓兼语句。

二是按照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VP1)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这也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如: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我喜欢他老实。

(5)同事们叫她大胖。

(6)我们家没有人爱吃榴莲。

(7)妈妈倒给我一杯红糖水暖胃。

以上句子中的VP1分别是“使”、“喜欢”、“叫”、“没有”、“倒给”。

第(3)句是“致使”类兼语句。这种句子的VP1具有使令意义,能够引发后一个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典型的兼语句。这类兼语句常用的动词有使、叫、让、派、请、求、托、逼、催、催促、命令、带领、培养、选举、推荐、吩咐、促使、发动、组织等。致使类兼语句又可分为“致让义”、“使让义”、“允让义”、“帮让义”四个次范畴。“致让义”兼语句是指某种特殊的客观情况作为致体作用于使体而使其发出某种动作或产生效应的兼语句。“使让义”兼语句是指致体的主观愿望作用于使体而使其发出某种动作或产生某种效应的兼语句。“允让义”兼语句是指致体允许、放任或禁止、妨碍使体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或产生某种效应的兼语句。“帮让义”兼语句是指致体有意识的行动作用于使体而使其共同行动的兼语句。

第(4)句是“喜怒”类兼语句。用于这一类句子的动词通常是表示喜欢、感激、厌恶、怨恨等感情的心理动词,没有使令义。

第(5)句是“称呼”类兼语句。用于这类句子的动词有认、称、称呼、追认、封等。

第(6)句是“有无”类兼语句。这是兼语句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常用的动词:有、无、没有、剩、留等。

第(7)句是“V给”类兼语句。这类句子的VP1一般是具有“交给”意义的动词,这些动词一般可以带双宾语。

除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对兼语句还可以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多角度分类意味着多角度分析,这样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兼语句这一特殊句式。

一、兼语句的语义关系类型

兼语句通常有两个动词,标记为VP1和VP2。如前所述,兼语句一般是按照VP1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但实际上,兼语句中的VP1与VP2之间存在多种语义关系,上述五种类型的兼语句中VP1与VP2之间的语义关系存在不同。

(一)因果关系兼语句

(8)大雪致使交通瘫痪。

(9)生活逼迫小芳离开家乡。

(10)我羡慕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从VP1的语义类型来看,以上句子,第(8)、(9)句是“致使义”兼语句,分别属于“致让义”和“使让义”次范畴。第(10)句是喜怒类兼语句。但句子的VP1与VP2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第(8)句中VP1“致使”表示因果关系,一定的原因导致结果VP2“瘫痪”;第(9)句中VP1“逼迫”表示因果关系,一定的原因逼迫结果VP2“离开”;第(10)句是前果后因,VP1“羡慕”是结果,VP2“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原因。

因此,兼语句中的“致让义”兼语句、“使让义”兼语句和“喜怒类”兼语句因为VP1与VP2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属于因果关系兼语句。

(二)方式关系兼语句

(11)他陪同领导参观。

从VP1语义类型上看,第(11)句是“帮让类”兼语句。但句子的VP1与VP2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第(11)句中VP1“陪同”是VP2“参观”的方式,“参观”是有人“陪同”参观的。

因此,“帮让类”兼语句因为VP1与VP2之间存在方式关系而属于方式关系兼语句。

(三)目的关系兼语句

(12)单位借给我一间办公室住。

从VP1语义类型上看,第(12)句是“V给类”兼语句。但句子的VP1与VP2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VP2“住”是VP1“借给”的目的,“借给我一间办公室”的目的是让我“住”。

因此,“V给类”兼语句因为VP1与VP2之间存在目的关系而属于目的关系兼语句。

(四)条件类兼语句

(13)学校允许他提前毕业。

(14)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从VP1语义类型上看,第(13)句是“允让类”兼语句。第(14)句是“称呼类”兼语句。但句子的VP1与VP2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第(13)句中VP1“允许”是VP2“毕业”的前提条件,“毕业”是学校“允许”才能毕业;第(14)句VP1“追认”是VP2“为革命烈士”的前提条件,“为革命烈士”是“追认”才能成立的。

因此,“允让类”兼语句和“称呼类”兼语句因为VP1与VP2之间存在条件关系而属于条件关系兼语句。

(五)存在关系兼语句

(15)她有个女儿在美国留学。

(16)有个村子叫赵家庄。

从VP1语义类型上看,第(15)句是“有无类”兼语句,但句子的VP1与VP2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关系。第(15)句中VP1“有”和VP2“留学”是在陈述一种客观事实,“有个女儿”,这表示一种客观存在,“女儿留学”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16)句是结构类型中的非主谓兼语句。句中的VP1“有”和VP2“叫”都表示客观存在。“有个村子”表示这个村子真实存在,“村子叫赵家庄”也表示一个客观事实。

“有无类”兼语句和非主谓兼语句因为VP1与VP2都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属于存在关系兼语句。

这样,按照兼语句VP1与VP2的关系可以把兼语句分为因果关系兼语句、方式关系兼语句、条件关系兼语句、目的关系兼语句和存在关系兼语句。这样的分类照顾到兼语句中同时存在的两个动词,从整体上看到了句子的语义关系。

二、兼语句的语用类型

对兼语句的探讨目前主要在语义层面,事实上,不同语义类型的兼语句在使用中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作用对兼语句进行语用分析。

语用分析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概念:主题和焦点。主题是交谈双方共同的话题,是句子叙述的起点,代表旧的已知的信息,它是与传递新信息的评论相对而言的。焦点是评论中的重点,即新信息中着重强调的内容。[1]

不同语义类型的兼语句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的新信息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一)信息焦点是VP2的兼语句

已知信息指说话人相信他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已经知道的,而未知信息指说话人认定他传递的信息是听话人未知的。话语结构的每一个片段,即反映在句法上的各个成分,其交际价值是不同的。如果这个片段只传递一个已知的信息交际价值就小;如果它传递一个新信息,交际价值就比较大话语结构的信息一般按交际价值大小做线性排列。作为新信息,其交际价值较大,往往放在话语的后部;作为已知信息其交际价值较小,放在话语的前部。通过观察,大多数兼语句与一般主谓句的信息焦点一致。

(17)长期的干旱使草原变成荒漠。

(18)网瘾让这些孩子早早辍学。

(19)法庭允许他申辩。

(20)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文。

(21)他嫌我走慢了。

(22)他借给我一件新棉袄穿。

(23)老百姓称他是包青天。

从VP1的语义类型来看,以上句子,第(17)、(18)、(19)(20)分别属于“致让类”兼语句、“使让类”兼语句、“允让类兼语句和“帮让类”兼语句。这些句子的信息焦点集中在VP2听话人获取新信息的途径是VP2,关注的焦点也是VP2。也就是由VP1的原因而导致的结果,如(17)、(18);或某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动作,如(19);或某种方式下发生的动作或结果如(20)。

第(21)句是“喜怒类”兼语句,虽然从语义上来看是前果后因的关系,但句子的信息焦点仍然是在VP2。VP1“嫌我”的原因是VP2“走得慢”。

第(22)句是“V给类”兼语句。从语义关系上来看,VP2是VP1的目的,“借给我新棉袄”的目的是“穿”。因此,VP2是句子的焦点,“他借给我一件新棉袄”的目的让我“穿”。

第(23)句是“称呼类”兼语句。信息焦点在VP2。这个句子可以用特指问进行验证。

老百姓称他是什么?

——老百姓称他是包青天。

老百姓怎么称呼他?

——老百姓称他是包青天。

由此看来,“致使类”兼语句、“喜怒类”兼语句、“称呼类兼语句和“V给类”兼语句都属于常规性的信息焦点为VP2的兼语句。

(二)信息焦点是VP1的兼语句

(24)有人在山上发现野生东北虎。

(25)有哪位同学丢了东西?

(26)是你们见利忘义,害了大家。

(27)是一位好心人救了他。

从句子的结构类型看,以上句子都属于非主谓兼语句。第(24)、(25)句中的VP1“有”用于引出“人”和“哪位同学”,这两个名词都是不定名词,所指称的人都是不确定的。虽然VP1的信息并不确定,但从句子反映的信息来看,整个句子是在强调“有人”和“有哪位同学”,句子是在肯定“有人”发出VP2的动作,“有同学”发生了VP2的情况。因此,句子的信息焦点在VP1。

第(26)、(27)句中的VP1“是”用于引出“你们”和“一位好心人”,这两个名词是有定名词,所指称的人是确定的。从句子反映的信息来看,整个句子是在强调“是你们”和“是一位好心人”,VP1在这里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句子是在肯定“是你们”而不是别人发出VP2的动作,“是一位好心人”而不是别人发出了VP2的动作。因此,句子的信息焦点在VP1。

由此看来,非主谓兼语句属于信息焦点为VP1的兼语句。

(三)双重信息焦点的兼语句

(28)他有个弟弟是作家。

(29)这间房子暂时没有人居住。

从VP1的语义类型来看,以上句子属于“有无类”兼语句这些句子的语义关系是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VP1与VP2都是表客观事实,因此句子的信息焦点有两个,VP1与VP2都是听话人了解到的新信息。第一,可以了解到“他有个弟弟”,“这间房子暂时没人”;第二可以了解到“他的弟弟是个作家”,“没有人居住”。

由此看来,“有无类”兼语句属于信息焦点为VP1和VP的双重信息焦点兼语句。

不同的兼语句在使用中会有不同的语用效果,对兼语句的语用类型分析对交际中准确把握信息焦点有帮助。

[1]赵世芳.致使类兼语句的分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司玉英.双宾兼语句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焦点语句语义
焦点
重点:语句衔接
语言与语义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焦点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