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江西禅僧释晓莹考论

2014-08-15 00:44金建锋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成书孝宗年谱

金建锋

(1. 南昌师范学院 中文系,江西 南昌 330032; 2.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释晓莹,字仲温,江西人,南宋临济宗大慧宗杲弟子,是我国佛教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佛教史家,现存有两部重要的佛教著作—— 《罗湖野录》和《云卧纪谈》。陈垣先生说:“是书(《罗湖野录》)与《纪谈》,皆笔记体,虽绮丽不及《林间录》,而征实过之,南宋以来,修僧史者鲜不利用其书也。”[1](P114)可见, 《罗湖野录》和《云卧纪谈》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罗湖野录》成书时间在其《序》中言明为“绍兴乙亥十月望日湖隐堂释子(晓莹)叙”[2](P961),绍兴己亥即1155年。然释晓莹生卒年和《云卧纪谈》成书时间等在有关文献中却未见记载,陈垣《释氏疑年录》和《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未见考论。笔者在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就释晓莹和《云卧纪谈》创作时间进行有关考论,以求教大方之家。

一、释晓莹生年考

关于释晓莹生年,现存典籍不见明确记载,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生年作一个推论。

要弄清释晓莹生年必须先知道释晓莹《云卧纪谈》附录《云卧庵主书》的写作时间,《云卧庵主书》第一句云:“十一月七日,丰城曲江感山云卧庵主晓莹上状问讯径山遯庵无言首座禅师友兄。”[3](P44)只指出了月份,没有指出具体年份,所以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之谜。 《云卧庵主书》还云:“愚行年六十有八,而来日无多,前辈所谓人生七十鬼为邻,则近之矣。”[3](P51)可见此书写于释晓莹六十八岁之时,所以知道了《云卧庵主书》的写作时间,就可以推断出释晓莹的生年。由《云卧庵主书》第一句,我们可知此书是释晓莹写给遯庵释宗演的,其后叙及他们的交往,云:“无繇略具禀报,可胜媿怍。唐顾况有言: ‘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与兄之违异,偻指则踰其数又七寒暑,其何以堪耶?”[3](P44)此很明确地交代他们有二十七年没有见面了。释晓莹是大慧宗杲弟子。释宗演是径山禅僧,也是大慧宗杲法嗣,参见《五灯会元》卷二〇。根据释祖咏《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简称《年谱》),释宗杲有两段比较长的时期呆在径山,第一阶段,高宗绍兴七年丁巳(1137)离开泉州至径山,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因张九成事件受牵连离开径山去衡州。第二阶段,绍兴二十八年戊寅(1158)在宁波被旨上径山,孝宗隆兴元年癸未(1163)卒于径山明月堂。笔者认为释晓莹与释宗演最晚分别是在第二阶段。

首先,第一阶段最后一年是1141 年,如果加上27 年,还是1167 年,这样就在《云卧庵主书》中所提及“岁在癸卯”即淳熙十年(1183)之前。

其次,释晓莹另一著作《罗湖野录》附录妙总《跋》云:“前哲入道机缘,禅书多不备具者。其过在当时,英俊失于编次,是无卫宗弘法之心,而然遂致有见贤思齐者,徒增大息耳。妙总穷居村落,不闻丛林胜事久矣。比者江西莹仲温远自双径来访山舍,娓娓谈前言往行,殊慰此怀,徐探囊中,遂得《罗湖野录》一编。所载皆命世宗师与贤士大夫言行之粹美,机锋之酬酢。雄文可以辅宗教,明诲可以警后昆。于是详览熟思,不忍释手,亦足以见仲温为道为学之要。其操心亦贤于人远矣。与天下好事者共之,庶几后世英俊继而为之。使夫佛祖之道光明盛大,其功岂不博哉。绍兴庚辰十月二十日,毗陵无著道人妙总谨书。”[2](P1003)此跋时间为绍兴庚辰即1160 年,表明此年释晓莹已经到径山了,并且找妙总写《跋》。

再次,《云卧庵主书》云:“至于临示寂,遗奏四十二字,乃亲迹,而却不收,遂收愚所录嘱嗣法委曲之语。然愚是时于丧,司职在掌记,所以于语之结尾,明说是口授。侍者令录以为别,此所谓老夫常谈,何足收邪!”[3](P44)此表明大慧卒年即1163 年时,释晓莹在径山,而且亲自参与了大慧宗杲的临终场合及丧事等。

最后,《年谱》 “孝宗皇帝隆兴元年癸未”即大慧卒后云:“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明月堂为妙喜庵,赐谥普觉,塔名宝光,其徒以全身葬于庵之后,卒被光宠,表之无穷,诚有以自致也。所赐御书建阁藏于庵,与兹山不磨矣。其八处九会升堂语要、普说、小参、赞、偈、机缘、长笺、法语,无虑数十万言,参徒道印编为六十卷,奉置于庵。宗琏、昙密、惟禋、宗演、净智、居士黄文昌裒其纲要,离为五册刊行于世,蒙诏赐入《大藏》。”[4](P807)此说明释宗演在径山于大慧卒后参与了《大慧语录》的编撰。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释晓莹与释宗演最后分别时间在第二阶段即1158 年至1163 年之间,而其中1163 年最有可能是最后分别之年,因为大慧宗杲丧事之后,来自各地参与丧事的弟子就会回到各自寺庙。由此,用这个时间加上27 年,也就是说释晓莹《云卧庵主书》写作时间大致在淳熙十六年即1189 年。根据这个时间,减去68 年,推算出释晓莹生年大致在宣和四年即1122 年。

二、《云卧纪谈》成书时间考

关于《云卧纪谈》的成书时间,陈士强先生云:“《云卧纪谈》未署撰时。考中所记众事中最晚的是卷上‘御注《圆觉经》’条,说的是南宋第二帝‘孝宗皇帝淳熙十年二月乙丑以御注《圆觉经》赐径山’之事。作者既称赵眘的庙号‘孝宗’,说明孝宗已死。故此书约撰于南宋第三帝光宗朝至第四帝宁宗朝之间,即绍熙元年(一一九〇)以后,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以前。”[5](P138)陈先生指出“《云卧纪谈》未署撰时、所记众事中最晚的是卷上‘御注《圆觉经》’条”,这是正确的。此处需指出南宋孝宗卒年、庙号时间为绍熙五年即1194 年,而不是绍熙元年。据《宋史》卷三五载:“绍熙五年五月壬戌,寿皇圣帝不豫。六月戊戌,崩于重华殿年,六十有八。十月丙辰,谥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6](P691)但是仅仅根据赵眘的庙号‘孝宗’就断定《云卧纪谈》的撰成时间即成书时间的界限,笔者以为不妥。原因如下:

首先,《云卧庵主书》云:“今华藏琏兄住保安,日有书来云:‘祖咏住越之兴善已数年,在临安时,缀集大慧始末,作《年谱》一册,不肯上径山与前辈看详,急于刊行,亦多踈脱。’愚于是答其书,纠其《年谱》之谬。今为兄略举数端。”[3](P45)此说明释晓莹看了释祖咏《年谱》之后,有所不满。关键注意一点就是《年谱》还未刊行,但已成书,有所流传。其后释晓莹举了不少事例纠正《年谱》,明确指出见于《云卧纪谈》有两处:其一,“《谱》云: ‘师再至荆南。张无尽问以尧、舜、禹、汤,古之圣君,而释典不言,何也?’师云:‘梵王、帝释说法因缘为对’。其所取简脱如此,适足以增排佛者之诮。若据当时所问所答,极有理趣。而老师尝于绍兴九年间与尹侍讲彦明说,尹首肯者再三,即非对以梵王请佛说法因缘。愚以其详具于《云卧纪谈》,兹不欲缕陈。”[3](P45)其二,“又云:‘我年十九游隐静杯渡庵,其庵主说所梦,便谓我是云峰悦和尚后身,及到瑞竹珵和尚处,却道我是再来人。’是时老师说得甚详,故尝备载于《云卧纪谈》。”[3](P48)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即释晓莹在撰写《云卧庵主书》之前,《云卧纪谈》已经成书,因为只有这样,释晓莹在指出《年谱》之误时,才会用《云卧纪谈》来纠正此两事。前文中,《云卧庵主书》成书时间已经推论出是淳熙十六年(1189)十一月,那么《云卧纪谈》成书时间最晚在这个时间之前。关于《云卧纪谈》最早成书时间,《云卧纪谈》所记众事最晚时间为绍熙十年(1183)二月,故应在这个时间之后。由此笔者认为《云卧纪谈》成书时间在淳熙十年二月之后,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之前。释祖咏编《年谱》,未参阅到《云卧纪谈》完全可能。至于《年谱》成书时间,据张抡《年谱序》云:“禅人祖咏编《大慧禅师年谱》,敬庵黄汝霖以其先世入大慧室,求余为序。……淳熙癸卯四月望日,莲社居士张抡序。”[4](P793)可知《年谱》成书时间在淳熙癸卯即淳熙十年(1183)四月之前。即使《云卧纪谈》最早成书于绍熙十年二月这种可能成立,那么两书成书时间相隔如此之短,按古代书籍流传常理来说,释祖咏参阅《云卧纪谈》的可能性不大。至于如何解释释晓莹用《云卧纪谈》来纠正《年谱》?因为释晓莹看到《年谱》是在自己著作《云卧纪谈》成书之后,所以才会用《云卧纪谈》中所记载内容来纠正《年谱》。

其次,《云卧庵主书》云:“愚自量命薄才疎,跨短步窄,难追逐诸友高躅于丛林,未免禀志遵分。于乾道辛卯,缚屋荒山。既高寒孤逈,老病不堪。至淳熙戊戌冬,以徒弟隶名感山小寺而徙居焉。……岁在癸卯,徒弟遽殁,遂自任其洒扫之责,而量柴头、数米颗之外,无佗念装怀,且图睡快而已。”[3](P44)乾道辛卯即1171 年、淳熙戊戌即1178 年、岁在癸卯即淳熙癸卯即1183 年,理清这三个年份,我们据此分析引文,释晓莹1171 年创建寺庵,1178 年到了感山小寺,直到1183 年还在感山。《云卧纪谈序》云:“诛茅城山,以尚书孙公仲益所书‘云卧庵’字而揭焉。公又以诗见寄,有‘身世两相违,云闲卧不飞’之句,盖其知予者也。山顶高寒,非老者所宜,八见青黄,病随日生,繇是徙居曲江之感山。年运既往,与世日益疎阔。顺时制宜,以待溢然,或逃可畏之暑于松坞,或暴可爱之日于茅檐。身闲无事,遇宾朋过访,无可借口,则以畴昔所见所闻,公卿宿衲遗言逸迹,举而资乎物外谈笑之乐。不谓二三子剽闻而耳亦熟矣,遂相与记诸,以《云卧纪谈》名之。”[3](P1)两引文相比较,我们发现“乾道辛卯(1171)缚屋荒山”与“诛茅城山”相符,淳熙戊戌(1178)与“八见青黄”相符,因此可以说明释晓莹是在感山编撰并且完成《云卧纪谈》的,故《云卧纪谈》又称《感山云卧纪谈》。从“岁在癸卯,徒弟遽殁,遂自任其洒扫之责,而量柴头、数米颗之外,无佗念装怀,且图睡快而已。”[3](P44)此表明释晓莹在1183 年此年之时,还未着手撰写《云卧纪谈》,否则他会提及所忙的事情,而不会说“无佗念装怀”之话。这也符合笔者认为《云卧纪谈》成书时间在淳熙十年二月之后,淳熙十六年十一月之前的推论。

再次,如何解释《云卧纪谈》中有关南宋第二帝庙号“孝宗”的记载。这里笔者需要拿《年谱》来作例子。张抡《年谱序》表明《年谱》成书于淳熙十年即1183 年。我们通过《宋史》知道,南宋孝宗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登上帝位,淳熙十六年(1189)年禅位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卒并谥庙号孝宗。据此,那么《年谱》成书时间是在宋孝宗在位之时,《年谱》中就不应该出现“孝宗”字样,但是笔者仔细查阅《年谱》,发现至少四处“孝宗”:第一,“二十九年己卯:孝宗皇帝在普安潜藩,七月二日,遣内都监黄彦节命师就山中举扬《般若》说。”[4](P805)第二,“三十年庚辰:孝宗皇帝居建邸,内都监黄彦节侍次诵于妙喜处所授祖师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上闻之,理与神遇,欣惬盈怀,委内都监访师,请升堂,遂说偈以献。”[4](P806)第三,“三十二年壬午:孝宗皇帝即位之九月,诏师问佛法大意。适师卧疾,特赐‘大慧禅师’号以为褒宠。”[4](P806)第四,1163 纪年为: “孝宗皇帝隆兴元年癸未”[4](P806)。那么我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年谱》中出现这类情况呢?根据《年谱》所附有释宗演《跋》,我们可以得到答案。《跋》云:“大慧先师示现七十五年,言行出处,章章可法。咏老集为《年谱》,刊行于世,有补来学,但其间不能无误脱。(宗演)顷在众时,每览之,辄为嗟惜。后得江西莹《云卧书》,亹亹讥其阙失,与昔所闻,果若符契。逮开禧乙丑,青山无事,始获校订,删入六十余处,粗得无差。噫!云卧侍师于衡、梅,可谓亲闻饫见與。育王、双径之会,舍拙陋存亦无几。今若不正之,则是非之辩不息。由今而后学者阅绎无疑,奋烈丈夫,志追跨前,作临济坠地之绪庶可起焉。若真具大阐提,火此书可也。或未然,毋忽龟鉴。住华藏比丘宗演百拜敬书。宝祐癸丑,天台比丘德濬募缘重刊于径山明月堂。”[4](P807)此《跋》表明,释宗演在看到释晓莹《云卧庵主书》之后,根据释晓莹所指阙失,于开禧乙丑(1205)对《年谱》进行了校订删入形成了修改本,天台比丘德濬于宝祐癸丑(1253)重刊。由此我们就明白了,原来现存的《年谱》是释宗演的修改本,释宗演修改的时间是在宋孝宗卒后多年,那么他在修改时把原来指孝宗的称呼,但不是称呼为孝宗进行了更改。根据第二条中“上闻之”及第四条年中所记“七月初一日还山。上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曰:赐大慧”[4](P806),笔者认为今存《年谱》中称为“孝宗皇帝”的应当在释祖咏原本中为“上”或“今上”。同样,现存《年谱》中出现三次“《纪谈》”也是释宗演修改添入所致。以《年谱》推及《云卧纪谈》,因为《云卧纪谈》成书时间也是孝宗在位之时,所以《云卧纪谈》中有两条称“孝宗”的相关内容,在释晓莹原本中也应为“上”或“今上”,这两次“孝宗”出现是因为后来在修改、抄写或重刊中由修改者、抄写者或重刊者等人为修改所致。

余论

综上所述,释晓莹的生年大致在1122 年,卒年暂时无从考论。释晓莹《云卧纪谈》成书时间大致在淳熙十年(1183)二月之后,淳熙十六年(1189)十一月之前,著作中出现“孝宗”是因为后来在修改、抄写、重刊中由修改者、抄写者或重刊者等人为修改所致。这也是我们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史学文献学研究中所应注意到的现象。

[1]陈垣.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M]. 上海:上海书店,2005.

[2]释晓莹. 罗湖野录[M]. 卍续藏经[Z](第142 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3]释晓莹. 云卧纪谈[M]. 卍续藏经[Z](第148 册).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4]释祖咏.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M]. 嘉兴大藏经[Z](第1 册A042).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

[5]陈士强. 佛典精解[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脱脱等. 宋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猜你喜欢
成书孝宗年谱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明弘治时期的藩王赏赐与国家财政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皇帝为何要禅位
朱彝尊年谱新考
千眼观音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