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红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说开始。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人前说,声音小,有的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给予恰当的引导。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他开口说话,必须得让他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小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也可以说,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的时间,多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情境。如:爱看什么动画片,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了什么好吃的;你的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讲笑话、猜谜语、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鹦鹉学舌、结对子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的途径。
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先说,然后启发、调动鼓励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大胆说。让声音小的大声点儿再说一遍,说错的听听别人怎么说,再来一次,无论内容如何,多表扬肯定,这样他一定会慢慢进步的。对说话不着边儿的学生,先发现闪光点,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扬,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让他体会。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课堂发言活跃了,想说话的人多了,会说的也越来越多了。
在低年级作文最初的训练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语言的能力发展在后,起步的前后不同,因而能力的高低也不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高得多。所以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做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做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为学生创设情景,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培养。
有一次,上课铃响后,我刚走近教室,就听见里面热闹非凡,就连眼保健操的广播响起都未能使教室安静下来。我灵机一动,干脆晚点进教室,让他们尽情地闹一闹。过一会儿,我咳嗽着走进教室。刚一进去,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目光都投向了我。于是,我发话了: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情景写下来,并提示:上课铃响后,你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同学们在干什么?说什么?老师进来后,老师的表情如何?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样,他们有话可写,写出了真话,表出了真情。
小学低年级作文入门教学,往往是从观察训练起步的,而根据我的体会,开始对小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时,要尽可能把观察范围缩小,引导学生具体观察“一个”事物。只有集中精力“眼观一路”,才能观察透彻,作文时才有话可写。为此,我还经常抓住突发事情,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如有一次,正上着语文课,忽然,校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使得人无法上课。小朋友也热闹起来,有的站起来向窗外望去,有的大叫,有的用手蒙住耳朵。我呢,也就顺水推舟,抓住机会,利用此情此景,引导学生观察当时的情景,写一篇观察日记。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较好。
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教师要注意收集、整理、总结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这样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