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红
语文教学可分为内敛式与发散式两种,前者的教学思路是紧扣语文自身的特质,注重追求语文的本味,力求让语文课堂具有纯粹的语文味道;后者则是以语文课程理念为核心,将学生的思维由语文向其他方向拓展,从而实现以语文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内敛式教学与发散式教学各有所侧重,不能说这个对那个就错。在职业高中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境中,笔者以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当侧重于发散式教学,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能力基础,可以更好地以语文学习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却不是唯一载体。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以为需要立足于课本,并结合语文的课程理念,将教学内容由课本向课外转变,从而实现发散式的教材选择。
举一个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有《记念刘和珍君》等,那我们还可以将鲁迅先生的其它文本如《坟》《野草》《呐喊》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去感受先生如匕首、投枪般的文章风格与文字力量。并在这种感受中读懂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个体在社会中应当具有的人生价值取向等。同样,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出发,可以将朱自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绿》《儿女》等引入课堂。事实上在笔者的实践中,一旦将这样的文本引入课堂时,学生就感觉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文本,而是一个丰满的、具有立体感的人或事,从而也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即读一个文本其实不只是读文本本身,也是读文本的作者,读他们内心的思想变化,并且倾向于将这种变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正是语文教学所强调的人文性。
这种发散式的教材观,可以某一人或某一事为主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人(如上所说的鲁迅和朱自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事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当教材由课本发散、拓展为一切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时,语文教学的视野便由狭小转变为空旷,学生的视野便由狭隘转变为宽广,学生的思维便由束缚走向了自由。笔者以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这种发散式的教材观是必要的,因为发散实际上意味着思维触角的延伸,意味着学生对事物的把握不再片面,这对于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生而言,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知识基础薄弱,对事物的认识与辨别能力薄弱,而在以专业技能为主的职业高中生涯中,没有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性作为思想成长的保障,那显然是不够的。
在发散式的语文课程理念构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仅教材发散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教材向课堂过渡,即也要具有发散式的课堂理念,要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果仅仅将语文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那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即原来语文只存在于语文课堂上。而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从语文课内走向语文课外,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那语文就可以在职业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帮他们丰富人生的底色。
一般来说,语文课堂向外延伸需要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课内语文。语文课课内向课外拓展,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语文课堂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二是为学生的课外语文种下有价值的种子。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提供优质的土壤,而种下的语文种子就可以充分吸取营养而生根发芽。
第二步,课外语文。课外语文是课内语文的延伸,其基于课堂但超越课堂。在课外,学生与教师可以对语文内容进行更为自由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更为有效。
譬如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材料的发散,但在课后与学生讨论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其实是一个内心有怨气的人,而内心有怨气往往会影响其对世事的更为平和的观点。笔者觉得这几个学生的观点值得思考,于是以此为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外的小范围研讨,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世事要有平和的态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更为平和。有学生还半开玩笑地说,即使将来就业出现困难,也要更为理性地看待。笔者以为这样的观点,正是课外语文存在必要性的证明。
第三步,生活语文。只要留心,其实生活处处皆语文。从人们的语言交流到书面交流,从视觉媒体到互联网,从人们的外在表现到人们的内心思想,其实都有语文的影子。我们的课外语文观念,就是在生活中发掘语文的存在,在存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课外生活,都要以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其存在,就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和综合技能素养的提升方面,通过语文去研究语文的存在。
必须强调的是,课内语文、课外语文和生活语文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浑然一体的,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内语文的修炼中会获得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语文中,就成为拓展延伸课内语文的基础,而生活语文在某种程度上讲已经将语文与生活连成一体,将语文的视角延伸到生活当中,那语文就可以扎根于生活,从而也就获得了一定的生命力;而生活也会因为有了语文,从而变得更加有意义。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发散式语文课程理念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语文教学理念来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可以熟练表达的概念。但在具体教学中,自主体现得还不够,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自主往往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意味着学习观点的自由表达。譬如上面所涉及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不同观点,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自主的产物。
仅仅有自主还是不够的,语文学习还强调多元性,这就意味着学习理念也需要发散,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接受式、熏陶式、辩论式、质疑式等,都应当成为职业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当然选择。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阅读一些文本,譬如对杨荫榆其人的研究等,这让学生全面认识了这个人物,从而也就让学生形成了以全视角研究文本人物的习惯。
总的来说,发散式是多元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当成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必须选择。因为这种发散式的思维培养,可以让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形成更好的人生视角与思维基础,是切合职业高中发展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