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文本阅读 学习写作方法

2014-08-15 00:51丁美华
语文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范文文本文章

丁美华

古人云:“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谢友顺说:“一个人在写作初期,受谁的影响大,对他以后的写作有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渗透到学生心灵的文章作为底子,就没有语言感觉,就没有写作的图式,就缺少作文的方法。

一、阅读积累,体会写法

阅读活跃了文思。只作文,不读书,作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像春蚕吐丝,总有穷尽之时。只有不断地从书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古人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莫言曾说:“读了福克纳之后,我感到如梦初醒,原来小说可以这样的胡说八道,原来农村里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写成小说”。初中语文课本一篇篇洋溢着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学习作文写法的珍贵资源,读多了,才能对积累进行写作上的取舍,创新。只有积累厚实了,头脑丰盈了,作文的时候文思才会如泉涌。

阅读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阅读时,学生在文中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童真,认识生命,体会博大的心胸,思想上得到熏陶,感情上得到升华,吸取丰富写作题材。阅读又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在感悟了文本后,耳濡目染,自然懂得了文章做法。鲁迅说:“凡是已有定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除了课本上的,学生应注重广泛阅读,多读时文美文,报纸杂志,了解社会信息,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著和好文章。多读经典名著,从中学习语言,随时摘抄和积累,将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届时可能会被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二、解读范文,学习写法

乔治·布莱指出:解读作为一种理解能力,即追寻作家的“我思”,就是从文本中重新发现作家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看一看这种方式如何产生,如何形成,也就是说解读是寻求作品“我思”的过程。教师选文本作为学生范文的标准是什么呢?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视角看,能够成为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知识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本学科最基本的核心元素,是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元素,是能够对学生的日后人生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元素。同时具备以上元素者必须是课程内容的不二选择。具体说:有情趣有韵味、能触发心灵、引发思考、净化心灵、文笔优美、哲思敏锐、内涵丰富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它们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总之要切合初中阶段学生实际,贴近他们的所见所闻、理解能力、情感思想等。

范文给了学生,还需要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学得技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师如何把作文教学融入到阅读中去呢?如何让学生知道模仿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解读范文,努力探寻文字间接经验背后的可触、可近的人类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学习前人的写作实践中掌握写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范文的思维过程,明白作家的构思。这样做,能让学生明白作文结构思维,形成构思习惯。如学生读到《繁星》明白了了看星的环境和感受,受到启发,得到顿悟,能联想到更多的东西,领悟到描写任何事物都可以写环境和感受。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止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将其提升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海明威和他的句号式排列的电报语言,新鲜简洁,其硬派写法,是国产小说转向现代派的一大桥梁;张爱玲,色彩浓厚音调铿锵的字眼仿佛与她有血缘似的。语言的美的在于一句一句的话,在于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是处处相通,有内在联系的。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枝叶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光要注意内容,也要注意语言。而只有在解读训练中,学生对语言运用上的原理和规律才能有所感悟。也在解读训练中,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叙述方法,有鸟瞰全景而空中落地;有故布疑阵,断续如草蛇灰线;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进而眼观四方,耳听六路;也有横云断山。合理的布局有利于学生自我写作时的创作。比如学生在看了《窗》之后,运用悬念法来介绍自己。再如刚开学选了课外美文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来阅读,认真辨析李汉荣的写作手法,其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拟人手法,文章充满了对自然的爱意。阅读后,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我们可以访问什么朋友呢?”学生不由得联想起了自己的学校、田野。启发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作者如何写的,去学校和田野观察实践,从热爱学校和田野的情感出发,模仿写成了《校中访友》、《田野访友》等文章。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何谓写作,最终能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从分析范文的思维过程,解读语言,叙述方法等角度来看,都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时适时点拨,从叙事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使学生获得自己的领悟,让学生借鉴、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积日累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模仿借鉴,熟练写法

从朱自清的《冬天》描绘的三幅场景中,学生能学会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活板块,有机地组合写作。在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开头对比,学生在写作时运用了对比反衬法。除了注意写作方法的模仿之外,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仅悟到了思路情感等,实际上学生还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形成新的价值取向。教师应尽量让作文题目紧扣生活,紧扣教材,紧扣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鲁迅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安桥头生活,他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并有独特感受,才写出《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社戏》中偷罗汉豆的情节,以及百草园的无穷乐趣。学生在作文,如果能巧妙、精心地耕耘自己的这方土地,利用其中的资源,比如对友情有新感悟的可从阐述对友情的独特见解着眼,对外婆有深情的可从外婆落笔……这样,不仅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极易写出个性、写出新意。

泰尔斯泰说:“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教他们去从事写作。”模仿使学生情感得到陶冶,从而切实提高了语文素养。学习了《紫藤萝瀑布》,我们不难得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甚至还在作文中写道:“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坚持奋斗”。

随着初中三年的阅读积累的丰富和感悟的深化,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思路,更多得到的是从内心迸发的情感、知识。模仿更多的不仅是技巧,还有作家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情郁于中,自然要发至于外”,抒怀的冲动、表达的欲望就会让学生去写作,不吐不快,作文自然水到渠成。模仿也到了无痕迹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范文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春色几许(简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