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丹
(杭州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6)
公共图书馆应该是一个给大众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开展多元文化活动的空间。公益培训是发挥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一种普遍、重要的手段。
2009年起,杭州图书馆聘请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志愿者作为培训教师,开展公益培训活动,普及科技和社会文化知识,打造免费的市民终身学习实践基地“市民学堂”。
现代社会使得许多人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但是, 社会人群中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到相关的专业和学科知识的教育, 同时也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因此,借助图书馆这个公益性信息机构,组织多元化的公益培训是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的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对公共图书馆的十二条使命的描述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提供接触各种表演艺术文化展示的机会;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市民学堂”的开办,是提升公共图书馆独特的教育职能的一种途径。
通过对社会同类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公益培训开展的情况调查走访,我们了解了大部分培训机构的运作模式,同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关于读者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涵盖培训需求人群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开课时间、课程要求等方面。调查分析结果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更有的放矢。
“市民学堂”公益培训起步之初,只开设了两门课程,到2010年度增至四个项目;到2011年度,培训课程数增加到八项,开设十三个班;2012年度,公益培训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春季共计开设十二门课程十四个班级,招收学员五百三十名;秋季课程种类增设到十九个项目二十四个班,招收学员数达到八百余人。到2013年春季,公益培训的课程数和班级数进一步增长,短期和长期的培训项目达到二十九项,班级数达到四十五个,开设的每个班级均满员,每期培训人次可达数千。
“市民学堂”在短短三年间,从原先的单一课程发展到丰富多样、学员寥寥无几到招生名额供不应求,仔细分析,大约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
丰富的课程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细数一下我们春季班开设的课程就可以知道“市民学堂”的培训项目可谓是“包罗万象”。有文化休闲类、声乐器乐类、舞蹈健身类、养生保健类、语言类、戏曲剧种类,另外,还有理财、创业、时尚、素描等。这些课程中有些是针对老年人的,比如养生、中国结、葫芦丝等等,能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丰富退休生活,深受老年朋友的喜爱。有些课程则吸引住了年轻群体,比如英语、舞蹈、时尚、创业、理财等,可谓各取所需。让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目的的学员,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内容是学堂开办的初衷和目的。
坚持学员免收学费、学具自备的报名原则。事实证明,我们克服一些困难,坚持到现在,最直接的回馈就是:学员口口相传,报名积极性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来到我们图书馆接受公益培训。
“只要你有学习热情、学习时间,那么无需携带任何证件,只要你前往图书馆填写报名表即可参加你心仪的课程学习。”零门槛的举措让更多的人放下包袱,轻松走入学习的行列。“零门槛,无学费。”这是我们图书馆公益培训面向读者的一种开放姿态。
市民学堂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支乐于奉献、水平过硬的公益志愿者教师队伍。
市民学堂一直倡导这样一种公益培训运作模式:以公益回馈公益,能者为师,今天的学生亦能成为明天的老师。只要拥有一颗热心公益事业的心、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程水平和知识,能胜任相关课程的,就能走上讲台,成为别人的老师。这给那些有教师梦、想借助公共图书馆这个平台跟别人分享自己学识、观点,普及自己技艺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从公益培训班走上讲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公益事业的老师不在少数,正是他们,用其自身的努力进一步扩大了公益培训的影响力,也同时成为市民学堂吸引学员加入的又一因素。
师资一直是制约各个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优秀的公益培训教师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学科性较强的培训课程,比如英语、乐器、养生等,需要专业的教师,能提供相关资质证明的人方能通过审核从而走上讲台,而非普通“达人”即可胜任。这样一来,师资的引入就变得有“门槛”了,再加上我们一直倡导和实施的是公益运作模式,所有的教师都无课酬,只有一次课三十元的志愿者费用,寻找优秀培训教师之路更加难上加难。
事实上,公益教师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十分明显。这是我们今后将持续面临的一大难题,即如何让这些公益教师能较长时期稳定地为公益事业服务。
免费学习极易产生报名的随意性、盲目性以及对学习不负责任、马虎对待的态度。在面对缺课率较高的学员时,管理起来难度颇大,公益培训处于监管困难、到课率无法有效保证的尴尬境地。
宣传公益项目,如前期的招生信息板、后期的报道等等;聘用教师,如每人三十元一次的基本志愿者费用等;教学用品的准备,如教具纸、笔、瑜伽垫等等;教学设备的购置,如电脑、黑板、粉笔、室内展示KT板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支持。
随着公益培训规模的扩大,我们培训的班级数、课程数不断增加,要想把公益培训在现有基础上再做大做强,做出更长远的影响,有更高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话,仅凭现在图书馆对培训工作的经费、制度支持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在市民学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努力实践,不断探索,采取了一些举措,收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要想把公益培训做出影响力,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给公益培训以明确的名称和口号来定位和宣传,以提高市民心目中的辨识度。杭州图书馆拟定以“市民学堂”为名,以“终身学习、免费学习”为口号,努力为市民搭建一个免费的终身学习实践基地。品牌是区分的标志,是信誉的代名词。在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杭州图书馆积极联系媒体寻求支持,联合实力雄厚的专业机构,积极搭建学员展示的平台,争取多方合力,共同扩大“市民学堂”的品牌效应。
在杭州市第二届学习节开幕式举行之际,杭州图书馆成功推出三个富有特色的公益培训展示活动,此次活动在2012年9月12日的杭州日报头版做了图片报道。2012年9月,组织中国结公益班的学员参加了杭州市各区、县图书馆组织的民间手工艺大赛,作品获得了三等奖,极大地增加了学员的编织热情。同年11月,市民学堂还以“师生同展”的形式第一次为硬笔书法公益班的学员和教师做了公益书画展。学员们就在一次次鲜活的活动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了学有所成的成就感,而市民学堂的影响力也在这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提升。公益演出、展览以及公益教师这个群体多次被《人民日报》、《文汇报》、《杭州日报》等全国性和地方性纸质媒体采访和报道,2013年3月2日,央视《新闻周刊》节目还对公益培训做了电视采访。媒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市民学堂的品牌效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于杭州图书馆的经费紧张和培训具有的公益性特点,我们一直倡导“今天的学员,明天的教师”的培训机制,即挖掘学有专长的学员来充当教师。既给了学员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奉献公益的爱心,又以身兼学员、教师的双重身份,拉近与学员之间的距离。
同时联系资质高、口碑好、师资强的培训机构,邀请专业讲师为学员授课。这样一方面培训机构能够扩大自我宣传,另一方面,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专业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以社会力量解决师资问题。现在已经有许多专业机构对公益培训抛出了橄榄枝。比如杭州越剧传习院、浙江话剧团、海通期货公司、浙江一墨律师事务所等等。在我们公益培训课程上,也出现了一批曾经得到过越剧艺术、话剧艺术奖项的含金量很高的“名师”级人物。
杭州图书馆还不断出台志愿者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规范,以保障志愿者老师的权利。从制度上维持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志愿者老师在组织关怀下能较长时间地参与志愿服务。经过这几年的培训实践,我们不断听取志愿者教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了志愿者报名表、协议、志愿服务手册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基本上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志愿者服务从预约登记、报到、工作到服务结束的跟踪反馈,以及最后的登记汇总,对志愿者教师进行全程管理,以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长期的合作。推行文化志愿者教师时间储蓄制,登记教师每次的服务时间和次数;完善《杭州图书馆优秀志愿者表彰奖励办法》,切合实际地对年度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激发志愿者教师的积极性,对每年新进志愿者教师组织集中培训,介绍市民学堂的基本情况、志愿者服务内容。平时注重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针对学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图书馆急需使用自动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新生报名、老生续报、网络签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同时,较好地约束规范学员行为,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性学员学习随意性大的问题,保证到课率,使公益学习效率最大化。鼓励学员参与策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自主活动、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特色项目,多策划、组织、运作与公益相关的各类培训活动,使之系列化、品牌化。加强与媒体合作,筹划系列媒体宣传,让学员的风采得以展示,让更多的市民通过活动来认识市民学堂。
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专门的少儿类的培训展示、竞赛活动,推出少儿越剧大舞台、小明星大赛场,让公益培训的小朋友们有展示技艺的平台。又比如可以开设不同主题的综合性的演出、比赛等,让普通市民也有成就梦想的机会。通过活动,扩大培训宣传的效果,激励学员再学习的热情,吸引其他市民参与公益培训行列。
总之,虽然“市民学堂”尚在发展阶段,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整个运行机制也尚待进一步完善与规范。但这种新颖的模式还是具备了极大的成长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是公共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和开展多元化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1〕许式丹.公益培训——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 19—21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3〕周心慧.对图书馆公益性与有偿服务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
〔4〕朱丽萍.公共图书馆公益服务的障碍与可持续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