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偏离及其规范

2014-08-15 00:5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成语形式规范

邵 倩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一、网络新成语及其“新”特性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层出不穷的网络词汇便是当今社会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特色产物。作为具有特定使用群体和应用领域的语言文字,网络词汇往往突破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巧妙运用各种“偏离”手段,创造出含蓄、另类、幽默、暗讽等艺术效果。2013年7月5日《都市快报》一篇《它们有个名字——网络新成语》的报道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文章中的“十动然拒、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累觉不爱、男默女泪、不明觉厉”等网络热词被命名为“网络新成语”,开始进入公众视野。随后中国新闻网《网络造词风行 专家:有些网络词汇不会火很久》,人民网《人艰不拆?十动然拒?吐槽网络“新成语”:流行但不美》,中青网《“网络成语”会进成语词典吗?》等网媒相继对其展开热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诸如“细思恐极、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男默女泪、累觉不爱、人艰不拆、不约而同”这些词语,仅3天就得到了4.6万余次转发。网络新成语俨然成为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网络词汇。

其实,网络成语的流行并非从2013年开始,早自2007年起,像“正龙拍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林貌杨音”等网络成语就已进入民众视野,这些成语多数都来源于重大新闻事件,因而能够在当时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相较于这类网络成语,当下的网络新成语更胜在一个“新”字。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流行性更强

同是来源于时下热议事件,相比之前的“国家大事”,网络新成语的来源多为网友身边的生活故事,内容更贴近生活,主题更贴近大众心理,更能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因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流行起来。像“十动然拒”就取材自某大学生16万字情书表白被婉拒的事件,意为“十分感动然而拒绝”;“人艰不拆”则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中的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这些均为年轻网民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和了解,更易于传播和使用。

(二)结构形式更加多样化

同之前的网络成语相比,网络新成语除了四字格之外,还增添了二字格和三字格的形式。例如“智捉”即“智商真让人着急”;“请允悲”即“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冷无缺”为“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这类带有缩略性质的词语,同“打秋风”、“白眼狼”、“扑朔迷离”、“休戚相关”等传统成语相比,内容和形式的确新颖另类,但同时却也缺少了后者的凝炼和深刻。

(三)网络隐语的特征更明显

网络隐语指的是年轻网民为追求方便或彰显个性,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等奇特方式所创造出的网络用语。由于大多出于娱乐目的,网络隐语往往超出了人们常规的认知范围,所以晦涩难懂,不熟悉网络的人初次接触难免摸不着头绪。网络新成语就是一类极具代表性的网络隐语。例如,“涨姿势”就是“长知识”的谐音;“不明觉厉”解释为“虽然不明白,但感觉很厉害”,“细思恐极”意为“仔细想想,觉得恐怖至极”。这种音变或缩略的形式因为书写问题或无法体现原句中的转折等逻辑关系,自然会造成理解障碍。这种明显的“隐语”特质决定了这类词语的适用范围只能是网络,适宜的言语社团也只能是资深网民。

二、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偏离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1]“偏离”的概念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偏离即对常规的背离,与“零度”相对。“零度”即语言的规范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就会造成“偏离”,网络新成语是对传统成语的偏离。从意义的整体性来看,传统成语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含义往往隐于表面意义之后;而网络新成语却并不具备这种语义的融合性,而是借助传统成语的结构形式,基于语言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对网络语句进行的省略缩写。此外,从语言效果来看,偏离可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是语用佳句,能大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加审美功能;负偏离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它造成语言的晦涩不通,同人们的文化和心理相矛盾。[2]正偏离的网络新成语在表达上形象、简洁、生动,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负偏离的网络新成语往往求新求异,意思晦涩难懂,传达的内容消极,语言的负面影响较大。下面简单列举几则网络新成语例句来进行分析探讨:

(1)看着情敌被女神拒绝,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

(2)刚才的电影情节,让人细思恐极。(仔细想想就恐怖至极)

(3)为了向女同学表白,他准备了好几个礼拜,结果被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而拒绝)

(4)转发文章,男默女泪!(男生看了会沉默,女生看了会流泪)

(5)白富美不是你想追就能追到的,啊痛悟蜡。(啊,多么痛的领悟{蜡烛}”的缩写。“蜡烛”是微博上常用的表情符号。)

(6)好帖子,火钳刘明。(“火前留名”的谐音。希望能跟着沾点儿人气)

(7)我已经对中国足球累觉不爱了。(“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

(8)无聊刷个图,我伙呆。(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9)你再这样宅下去,我真担心你会不约而同。(太久不被异性约而变成同性恋’的缩写)

(10)在这位跳舞的大姐姐面前,那些跳萌舞的都是一群战五渣。(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出自漫画《七龙珠》。形容某人能力不行、战斗力低下,意同“弱爆了”)

从上可以看出,网络新成语力求变异、新奇和独创,改变了词语正常的搭配规律,表现出强大的语言创造力。但这种“创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硬伤”—— 错别字、歧义、病句。很多网络新成语存在语言滥用的情况。所以,这种违背语言规律的创新式“语言偏离”难免会遭到人们语感系统的抵制。

(一)语音偏离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音义的结合具有任意性。但是一旦这种音义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同,那么它就具有了强制性。“谐音”是巧用音同义不同的同音字表达特殊语言效果的修辞。网络新成语作为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用语,受输入法和交流时效性的影响,正确的汉字往往会被其他同音字代替,而网络又往往默认这种错写。像“火钳刘明”的正确形式应是“火前留名”,引申出的“山前刘明”则是“删前留名”的谐音。这类同音替代的语音偏离形式固然新奇,但也往往把简单的意义复杂化,违背了语言发展规律,且不利于汉字的正确书写,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产生不利影响。

(二)语义偏离

语义规则要求语言世界与现实的物理世界相一致,即能指和所指要一致,这样才能被全体使用者理解,从而能够进行正常的交际。[3]语义偏离即说话者对常规意义的故意违背和变通使用。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其意义经过时间的沉淀稳定下来为大众熟知惯用;网络新成语则试图打破传统语言规则,创造出更深层次的“言外之意”。例如“不约而同”原指“没有经过商量和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这样的褒义词被偏离成“太久不被异性约而变成同性恋”的贬义词,这其实是网络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颠覆。亚文化是指通过特定的文化风格对主流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认同的特殊文化方式,往往涉及边缘文化、弱势群体对主流文化和权力的抵抗。[4]诸如网络新成语的这种个性化的表达,虽不至于撼动传统语言规范的主流地位,但它在一定程度迎合了青少年为主流人群的娱乐文化传播,客观上不利于传统语言的健康发展。

(三)语法偏离

如果一个词语或句子违背语法常规,那么它就属于语法偏离。语法偏离主要表现为变异组合和超常搭配。网络用语通常是将一句网络语缩写成三字格或四字格的形式,其实质是网络缩略语。缩略语是人类在自己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为了适应日常社会交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简便的语言形式。它的特征是对一般的完整语言形式进行成分的简化,从而获得一个相对简单的可以代表原完整语言形式及意义的特殊语言单位。[5]只不过这种言简意赅的形式往往导致语义信息模糊,增加了识别难度。例如“啊痛悟蜡”是将汉字语言符号和网络人工符号创新性结合在一起,表达一种后悔式的感慨;而“十动然拒”中“十动”是“十分感动”的缩写。它以“数词+动词”的形式表达偏正关系也是对规范语法的偏离。这些的语法偏离形式很难清楚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命名之间的关系,词的理据性较差,因而难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推广。

三、关于网络新成语的看法及规范问题

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部分超常规网络新词甚至扩散到社会现实生活当中,给维护现代汉语体系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带来了不小挑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不懂新词,在网络上就没法说话。新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每个人都无法掌控全部,最前卫的人也往往无所适从。”网络新语言是快节奏生活、高科技社会的特色产物,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现代汉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合理适度地规范网络新语言,有利于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对于网络新成语的应用和影响,大家见仁见智。反对者认为网络新成语就是对规范化语言表达方式乱改乱造的“新语新词”。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缩略形式倍受年轻人的追捧,尤其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用语,长此以往会造成语言的混乱;支持者则认为应该抱着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对待这种“鲜活”的语言。网语是当前语言文字中的活跃部分之一,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6]王长寿先生认为:“一些较为过激或粗鄙的词汇无法出现在论坛回帖中,网络微缩语的出现就恰当地回避了这样的问题,同时也是对网络环境、网络语言净化的重要贡献。”《西藏商报》一篇《网络频现缩写新成语是语言丰富还是退化》也认为网络新成语简洁明快,形象性强,符合语言发展潮流,对于使用网络新成语不应过多苛求。

对待网络新成语,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语言的发展也要经历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语言,它就有生命力,就会被广泛使用并日趋规范;反之就会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最终被淘汰。从语言的产生机制来看,网络新成语是时下年轻人以情感宣泄或是娱乐为目的,借助网络途径追新逐异的产物。其使用群体的年龄结构、语言习惯和语言的态度决定了传播和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即便它可能会红极一时,但也很快会因被新热点覆盖而为人们所遗忘。这种缺乏生命力的词语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使用而成为正统语言;从语言的传播机制来看,多数网络新成语虽为年轻人喜闻乐见、广泛应用,但在语言交际中难免会导致语言语病和言语语病,造成歧义、误解等交际障碍,但在经历短暂的新鲜感之后,为了更顺利地交流,多数人还是会回归到规范语言习惯的影响和约束当中。

四、小结

许嘉璐先生曾经在《文汇报》上说:“语言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语言规范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规范,绝不是为规范而规范。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也不能脱离语言发展的实际。[7]对于网络新成语的规范,我们既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也要抱有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新成语只是网民自我调侃和娱乐的一种情绪管理手段,只要合理引导这类词语在网络空间交流使用,避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学习,其实无可厚非。至于这种网络词汇究竟能流行多久,则应该交由时间来检验。只有经历时间的长期沉淀,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这样的语言才能够最终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规范化语言。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苹.语境中的语言偏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3]郝新星,邹长征,李静.网络语言的语言偏离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4]刘桂茹.网络与网络亚文化[J].艺苑,2011(2).

[5]殷凌燕.试论缩略语及其规范化问题[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

[6]黄中习.网络用语与语言规范[J].嘉兴学院学报,2003(2).

[7]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猜你喜欢
成语形式规范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