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承鑫
(南宁铁路局人事处,工程师,广西 南宁 530029)
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5年左右时间,是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也是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如何全面提升处于早期培养阶段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大学毕业生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是铁路企业必须解决、而且要解决好的问题。结合南宁铁路局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铁路企业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质量进行探讨。
为适应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南宁铁路局高度重视对大学毕业生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仅“十二五”前三年,接收数量就达1 000人,目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已占全局干部总数的34%左右。同时,统计显示全局基层站段中层干部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仅占约20%,早期培养阶段的大学生进入站段领导班子的更少,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质量不高、毕业生成长不快的问题较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1 人才观念不适应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对人才在铁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培养停留在口头上。如一些单位认为大学生能否成才是个人素质问题,与单位关系不大;一些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不如高职大专生实用,把大学生培养看成一种负担,在培养上投入的资金、资源不多。
1.2 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 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不注意根据毕业生学历、专业、个性、发展方向等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如一些单位培养内容单一,过分注重提升毕业生专业技能,忽视对大学生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导致大学生技能单一、适应能力差;一些单位培养体系不健全,存在重见习期培养、轻后续培养的现象,见习期培养制度较规范,缺乏见习期满后的培养计划。
1.3 人才培育机制不适应 大学毕业生培养的考核评价等机制尚未完善,已建立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落实到位。一些单位不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毕业生关心不够,不重视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导致毕业生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失较严重。
面对新形势,南宁铁路局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把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纳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积极对提高毕业生早期培养质量进行探索与实践。
2.1 拓展人才培育工作思路
2.1.1 加强规划设计 遵循铁路人才成长规律,运用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分三步对大学毕业生早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一是首先帮助毕业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使毕业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和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二是制定培养措施。按爱好、兴趣和特长等与职业匹配的原则,为大学毕业生逐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设计好成长道路,制定适应其成长的培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三是评估反馈。建立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档案,把每个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结果、动态发展情况等存入档案,定期对培养方案中的各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下一步的培养计划进行修订与完善,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切合实际情况。
2.1.2 加大投入 确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回报最高的投入”的思想,建立人才投入长效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支持和资金保障。一是改善工资待遇,在工资、津贴等重点向毕业生倾斜,注意提高大学毕业生各种待遇,大学本科生见习期工资由2006年的1 380元调到2013年的3 540元,硕士研究生工资由2 000元提高到4 520元,使毕业生工资待遇得到较大幅度增长。二是改善生活环境,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单身宿舍、职工食堂等建设及改造力度,毕业生整体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解决了毕业生后顾之忧。三是在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上加大投入,增加对专业知识培训、学术交流、人才招聘及引进等重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大学毕业生提升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增加收入、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等措施,为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2.1.3 加强使用 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观念,对工作中表现优秀、有培养潜力的大学毕业生定期跟踪,重点关注,适时提拔使用。一是优先使用。制定适度倾斜政策,在岗位空缺、干部调整时,优先推荐、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调整后备干部队伍时,把大学毕业生作为优先考虑、优先充实的对象。二是大胆使用。坚持严格要求但不求全责备,大胆使用但不放弃原则的要求,对综合素质较好、群众公认、能力达到要求的优秀大学生,打破常规,大胆提拔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计较他们一时的工作得失,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三是合理使用。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为优秀大学毕业生铺设成长“快车道”,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参与竞争,给大学毕业生提供施展才华、公平竞争的岗位成才环境,激励、帮助和引导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
2.2 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2.2.1 教育培训平台 对新入职的毕业生,重点加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企业文化等方面教育,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铁路工作。积极依托各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为毕业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坚持每年到相关高校举办优秀大学生持续培养班、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采取“请进来”的办法,积极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专家,到路局举办讲座、进行技术指导及联合技术攻关等,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技术业务水平;按大学毕业生岗位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安排到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能力;结合生产实际,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班,学习本专业领域前沿技术,进一步开拓专业视野。
2.2.2 实践培养平台 铁路运输生产现场的实践锻炼是大学毕业生熟悉和掌握专业业务知识和实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根本途径。南宁铁路局大学生实践培养分两个阶段实施:首先是见习阶段,时间为1年,以在铁路运输现场的生产岗位锻炼为主,推行多岗位轮岗培养,保证毕业生经历本专业各主要工种岗位的锻炼,重点学习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等方面知识,培养毕业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其次,毕业生见习期满后,在生产现场再锻炼2年左右,以本专业1~2个关键岗位为主,帮助毕业生进一步累积基层工作经验,全面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
2.2.3 专业素质提升平台 按量才培养、分类施教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具有管理潜能拟培养为管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安排到站段相关管理岗位进行轮岗锻炼,按照先易后难、先低后高的原则进行阶梯式培养,一般经过组班长、中层副职、中层正职等岗位锻炼,帮助大学毕业生积累管理经验;对专业技术能力较强、适合从事技术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注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采取“导师带徒”的方式,安排现有专业人才对其进行“传、帮、带”,安排到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养;对各方面能力比较突出,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大学毕业生,通过采取组织选调、公开选拔、公开竞争等方式,让他们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任职或挂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2.3 健全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2.3.1 联系帮带机制 对新入路的大学毕业生,在见习计划中明确见习指导人员,负责对见习生进行思想教育、专业技术业务指导,帮助毕业生了解熟悉铁路情况,掌握铁路基本业务知识。在毕业生实践锻炼期间,要求每位站段领导或车间领导要联系一名或几名大学毕业生,定期检查和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见习指导人员、包保领导要定期走访大学毕业生,做到“五走访”:工作生活遇到挫折时要走访;思想出现波动时要走访;出现不良苗头倾向时要走访;工作上取得成绩时要走访;政治上取得进步时要走访。通过走访,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做好传、帮、带工作。
2.3.2 思想教育引导机制 贯彻人本管理理念,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早期培养全过程,将毕业生入路后思想变化过程分为新鲜期、迷茫期及稳定期这3个阶段,有的放矢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在新鲜期,毕业生思想较活跃,思想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积极强化责任意识、铁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指导他们迅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铁路工作后,部分毕业生由于个人期望值过高,感到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产生了迷茫的心理,在此阶段要采取思想上疏导、生活上关心的办法,在思想上,加强宣传铁路现状和发展前景,介绍铁路人才工作政策措施,教育大学毕业生正确对待组织的培养,克服好高骛远、心浮气躁的心理;在生活上,关心过问毕业生生活情况,积极为毕业生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决后顾之忧。在稳定期要注意加强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素养和团队意识,抓好大学毕业生的党员发展工作,对部分综合素质良好、表现优秀的毕业生,注意提拔使用。
2.3.3 考核评价机制 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在早期培养期间各个阶段的考核。在见习期及继续生产锻炼期间,每一阶段结束后,大学生都要写出阶段总结,并由所在车间、部门对工作表现进行评议及考核,填写培养考核表,考核合格者方可转岗。积极推行量化考评制度,根据需要完成了15个主要铁路专业的专业技术知识考试题库建设工作,把各专业大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标准、高速铁路及新技术装备有关知识、应知应会等内容编入题库。见习结束后,毕业生要参加专业技术知识考试,考试合格方可转正定职,使人才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化,对引导大学毕业生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质的人才来自于企业科学的人才培育工作,依赖于优良、健全的培育体系。南宁铁路局通过加强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健全、完善培养制度,优化毕业生成长成才环境,切实解决了在大学毕业生培养工作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大学毕业生素质和能力得以较快提高,培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批优秀毕业生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