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养

2014-08-15 00:51◆陈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高中生素养信息技术

◆陈 樑

(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人类社会在经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后,终于步入了信息时代。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素养应成为了大多数人们必备的素养,尤其是处于性格养成第二关键期的高中生。

信息技术课程是由计算机课程演变而来的。随着全世界教育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培养,而是走向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明确了其在技术科目中的地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养,要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法,成为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对信息的需要以及对信息活动的看法、获取、分析、应用等能力。它是一种在个人需要前提下,所产生的对信息的态度。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47年在美国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图书馆学会于1989年进一步提出了信息素养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去平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具有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有可能运用其信息能力,不断延伸到多方面的应用之中。信息素养对于高中生而言,更是必须具备的,这是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从最初的计算机教育到现有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经历将近20年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是独立的学科分支,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是改造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在人类各个生活领域,在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科目更是必要的,是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做准备,是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本课程,它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训练,还承担着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已经更加丰富多样,课程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课程确立在技术领域的科目的地位,相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使得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扩展视野,敢于发明创造,提高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形成信息时代下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享受的权利与应履行的义务,了解关于信息技术的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渗透,信息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个高中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中生。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创新人才就是提高教育水平,适应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壮大科学队伍的重要前提。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高中生,很难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足够好的发展,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现在信息技术选择技能,发展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推动自我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3.高中学生的素养整体水平需要提高

在已有的关于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大多体现于网络通讯工具、信息娱乐工具等的应用,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较低,不具有很好的信息好坏分辨能力。就高中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他们在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方面明显薄弱,并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

4.高中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手机通讯技术已经从2G网络,升级为3G网络,4G网络已经开始大范围纳入使用了,如此之快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让信息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几乎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都与高中生们的需求密切相关,并正在改变,更是要求高中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1.坚持“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根据基础学习内容,并在此技术进行学习建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在情境中,借助教师的指导、学习伙伴的协作以及相关资料查阅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切入点,学习者观察分析问题,运用自己的思维,在时间操作中培养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常常根据“提出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总结评价”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利用相关的信息搜索、查阅的手段,收集资料,自由组织小组完成任务;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直接的告诉学生怎么做可以完成任务,而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相关网站、资料等,学生们在确定好任务主题后,就可以对任务完成的所需时间、资料等进行大致的官话,明确完成任务需要什么资料、什么能力,这些资料、能力,可以从哪里获得,可以怎么获得,以及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完成得更加出色;协作学习,便是让学生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小问题,不断共同进步与提高;总结评价,是教师让学生们在任务弯沉后,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发现优点与不足,在评价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学习的热情。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专题活动的方式,为学生们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纵然现今是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但还是不能够否认其课程本身的技术性。总所周知,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相对枯燥,因而要想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就要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专题活动中,提升信息活动能力。信息活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等能力。在专题活动中,让学生自由确定任务主题,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能够最为全面的搜寻到需要的信息,更能够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能够熟练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并应有其在实践之中;在专题活动中,能够哦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研究,对整合已有的信息,对信息即兴分类、存储等;除此之外,清楚流利地表达出信息,是需要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专题活动训练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更大程度的提升。

3.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社会的层次性是明显的,每一个学生在因为其家庭情况,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立足点,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相应的学习起点,学习梯度由于速度、学习方式,给学生不同的分层讲解、分层联系,以期达到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动态过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层次学生的水平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对信息收集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进行着重培养,为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具有最为基本的信息收集能力;对信息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中,教师应该从着重发展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让学生多多进行程序设计方面的学习;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程序编写、软件编程等方面进行培养。总而言之,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尽量地去弥补他们的不足,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4.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生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与娱乐的方式。与此同时,不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会对学生们造成不好的影响。高中生对学校、家庭之外的世界充满着好奇,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以及猎奇心理较强,对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

同时,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的薄弱,压根就意识不到网上的很多行为是不合法的,如黑客攻击行为、淫秽视频传播行为。因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能够分清好坏。

对于教师而言,传播知识是教学的使命,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教学的必要任务之一,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让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更具有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的视频,让学生去观看,并学会制作,让他们在观看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那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特意拿出一些课时,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的法律传播,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从侧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重视学生的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一节课堂的教学,每一节课堂都是具有一定的衔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复杂并漫长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好课堂之间的衔接,而课堂反馈便是进行课堂衔接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中获取反馈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做出及时的调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教师还应该在学生的课后作业等里面获取反馈信息。如果该次作业中学生的作业普遍完成较差,就说明学生在上节课中的知识学习不够透彻,并没有有效地掌握。当然,在下一课开始时,让学生们来谈谈自己对上节课的认识,也是不错的课堂反馈,也更为直观。但是,教师依旧要根据本班的学生个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反馈方式。在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教师就要解决问题,修正不足。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S].

[2]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08):21.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李杨炜.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2,(04).

猜你喜欢
高中生素养信息技术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