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山
(辽宁省盖州市实验小学)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
以上是叶老关于“生活作文”的部分论述,这些精辟的论述阐述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凸显了叶老“生活作文”思想的核心,学习践行这一作文教学思想,对当下的习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叶老的思想为指针,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引向学校生活、引向家庭生活、引向社区生活。指导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以生活素材进行习作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及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表现,如交警指挥交通、退休老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为顾客周到服务、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简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辰、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这些观察,既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又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做了材料的铺垫。
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累典型的习作材料,不仅关系到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学生习作的主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一是组织学生亲历生活,二是引导学生设计生活。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大都有着农事农活的经历。据此,在农忙季节(如春耕秋收等)我们便组织学生来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中间,通过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观察农民伯伯耕种或收割,在实践中体验劳作的艰辛,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还经常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习作创设生活情境。
(1)设计人物角色
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教师、医生、工人、解放军、农民、科学家……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工作、成果……结果,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个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想象之丰富,令人惊叹。
(2)设计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行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构思奇妙、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一篇篇习作言之有物、通顺流畅,使人耳目一新。
(3)设计美化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花坛的装点、假山的式样、花木的种植……学生的设计充满了情趣,充满了现代气息。而由此所产生的习作更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我们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鱼虫鸟兽,掌握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活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后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所受到他人赞扬时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怪、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素材库”。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从践行叶老的“生活作文”思想,到学习贯彻课标教学理念,我们深有感悟:其一,必须将作文教学与活生生的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打破旧的自我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的过程逐步变成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生活场景,这是搞好作文教学的一条必由之路;其二,让学生走进沸腾的生活,去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学习生活,从五彩斑斓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这是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