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党校 孙春梅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面积5.45万平方公里,人口280万。位于东经109°21′至114°15′,北纬39°30′至43°50′,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条件。
宜于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气候条件。马铃薯, 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马铃薯成长发育需求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年均气温5~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乌兰察布市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
(1)乌兰察布地区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乌兰察布市地域辽阔,马铃薯种植在超过1000米海拔高纬度,高海拔,阳光辐射强,特征是白天和晚上之间的温度差,对于喜欢冷的土豆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阳光照射在乌兰察布市地区的时间长,辐射强度大。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并适应日照时间长,日照时间长短对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2500到3200个小时是乌兰察布市地区年日照,日照百分率为61~81%,太阳总辐射量为10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完全适用于对光的需求增长的马铃薯。
(2)乌兰察布地区雨热同季,降水集中,为马铃薯的生长带来了便利。马铃薯是喜湿作物,整个生育期总需水量为300~500mm,与此同时,马铃薯对水分非常敏感,苗期需水占10~15%,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占75%,10%的淀粉积累期。如果干旱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水供应量太小,一个或几个阶段的植株受到水分胁迫就不能正常发育,会导致产量显著减少,水量供应过剩会造成茎叶徒长,甚至倒伏,影响到块茎产量,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马铃薯腐烂,只有在块茎的水供应适合生长发育阶段,才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更好的质量。乌兰察布市,300~500mm的马铃薯种植地区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六至八月,约70%的降水正好在这一时间,乌兰察布地区自然降水同马铃薯需水基本吻合。雨热同季,对马铃薯生长发育非常有利。
便于马铃薯销售的区位交通优势。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中部,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京包、集张、集通、丰准等五条铁路干线贯穿全境。110国道、G6高速、208国道、208高速、呼满通道贯通全国的四大地区,是进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桥头堡”,也是进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俄罗斯、东欧、蒙古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为马铃薯销售提供便利的条件。
吃苦耐劳的人民长期积累的种植马铃薯的技术优势是马铃薯发展壮大的主因。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研究和种子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一些技术成果已在全国遥遥领先。第一个全国脱毒种薯组培室建于乌兰察布市,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地位,马铃薯研究多次获得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奖励。“马铃薯实生薯在生产上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乌兰察布市有很强的培养和种植马铃薯优势,创造了一个广泛的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因地制宜,立足区域优势,从市情出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最终把全市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定位于马铃薯产业。自2006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00万亩上下,年产量在400万吨以上。如2011年种植面积为426万亩,鲜薯总产440多万吨,产量居全国地市级之首,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内蒙古自治区的半壁江山,约占全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的6%。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在2009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马铃薯”。那么,乌兰察布市是如何创建的“马铃薯之都”呢?
多年来,乌兰察布市政府,从全局出发,同时注重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旗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坚持建设种薯,专用薯、商品薯基地相组合,小生产和大基地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在旗县中重点建设6个种植面积30万亩的基地,约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70%,其中四子王旗种植面积100万亩,是一个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旗县。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优质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中国马铃薯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加强联系和行业组织合作,包括国际和国内的马铃薯专家,充分利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力量,发挥“苦战能过关”的精神,通过对“大西洋”等十几个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解毒效果,进行改进和推广,完成马铃薯产业的升级换代,向着以实现组培脱毒、温网室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为目标的方向迈进。
马铃薯增效的潜力在产业化,马铃薯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的特性,又决定了马铃薯产业化后加工转化是关键。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已找准位置,并逐渐形成了各种(如粉丝、粉条、粗淀粉)产业链条,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发展到70多个,马铃薯加工能力已达到100万吨,马铃薯产业增加值超过30亿元。马铃薯加工转化率从“十五”5%到“十二五”的25%,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产量稳步在400万吨以上,除了约占总产量的25%左右在市内自行消化外,其余均销往全国各地。
多年来,按照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提出的“产供销一条龙”精神,乌兰察布市加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建设,大力支持和发展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协会。到2012年底,全市建立马铃薯营销协会超过20多个,注册经纪人200多家,初步建立11个产地批发市场。同时,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销售环节“龙头企业+市场营销专业+农户”模式的初步形成,建立了10多个马铃薯销售网点遍及全国,以及马铃薯信息网站的建立,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查询土豆价格信息提供便利,大大提高了马铃薯分布的组织化程度。同时,一年一次举办大型马铃薯交易会,使乌兰察布马铃薯在国内国外众所周知,扩大了销售半径。
在秋后马铃薯销售旺期,全市参与马铃薯营销的人员多达10万,交易量1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万吨种薯销往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等省份;约150万吨的优质商品薯销往到广州、深圳、上海、武汉、南京、海南等地,其中,由于距离首都北京387公里,销往北京的马铃薯约占北京市场份额的70%左右,部分出口到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其他国家。
从2011年成功举办了“乌兰察布首届马铃薯文化节”开始,每年一度的“乌兰察布马铃薯文化节”,集技术研讨、种薯订货、市场推广、品牌宣传为一体,使马铃薯节的特色和马铃薯文化深入人心,为今后马铃薯产业的宣传和健康发展开创良好局面。同时,又通过马铃薯节这一平台,既展示各种马铃薯相关产品和打造“中国薯都”的成就,又同时把科研成果、发展模式、发展理念推向全国,推动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乌兰察布市乡土文化发展研究会,编著.乌兰察布——中国薯都[M].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