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51:35王媛媛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5期
关键词:政治课探究课堂教学

◆王媛媛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牛头崖学区南戴河初级中学)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把握好机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一、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1.教法的转变

教师要当好“引路人”,教法上应从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改变过去“教师猜得准,学生背得狠,考分便不是难事”的模式,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起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而且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2.学法的转变

教学是双边活动,不仅要求教师教好,更主要是要求学生学好。笔者认为,为了配合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课前首先自作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的要点摘录下来,将不易理解的部分批注好,针对课文内容多提问题,课上学生应认真听教师分析并作好课堂笔记。课后要求学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自学笔记的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逐步总结,养成勤学习、勤思考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政治教学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政治教学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既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学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就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关键在于教育。转变教学观,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知识、教师、教案为本位的做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教学为本位,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探索的问题。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猜你喜欢
政治课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
如何上好政治课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20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