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兴媒体风靡大学校园现象

2014-08-15 00:51包玉红齐永胜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交流微信

◆包玉红 齐永胜 张 进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互联网广泛深入地应用,新兴媒体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近年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正风头强劲地涌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学生获取资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兴媒体的定义及现状

新兴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据《新浪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5月,新浪微博用户超5亿,80后占55%,90后00后占37%,这两者合计占九成以上,70后和70前仅占6%、2%。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截止2012年11月微信用户已经突破2亿。从微信用户年龄分布来看,20~30岁之间的青年占了74%,职业分布大学生占了64%。

由此可见,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新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二、新兴媒体风靡大学校园的原因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在大学校园内迅速普及,除了大学生崇尚新潮,追求新奇以外,平等开放、方便快捷、资费便宜、形式多样等诸多元素将吸引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加入到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队伍中来。

1.促进学生的生活节奏

如今,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用手机可以随时登陆微博、微信,即时更新信息,迎合了大学生随时随地记录所想的需求。“wifi”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利于用微博、微信快速获取各类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生活常识、资讯信息等,它们帮助学习与工作,服务生活。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对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更加敏感,渴望在所处环境中表现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评述,对于周遭际遇的记录,将以广播的形式,向外辐射,同时又以同等速度得到反馈,这种无限传递的传播链将无限满足希望被关注,希望表达,希望被认同的心理。

3.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使学生融入到新的社交圈。相互关注的不仅仅是熟人,在微博、微信平台上说一句话,发一句感慨,上传一张照片或者一段视频,所有关注的人都能看得到。在微博、微信上关注一些名人、财经、新闻等,也让学生认识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

4.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

近年来,大学生竞争压力大,升学、就业需要获取多方面信息,微博、微信提供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拓展无限的人脉资源,并且促进大学生对公共事件、国家大事的关注,便利同学们发表意见并参与其中。

案例一: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重庆理工大学学生王凯以“Kayne”为名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

案例二:“雅安发地震了!”20日一大早上,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马晓岸还躺在床上,一打开手机微博,被这条信息惊得坐了起来。和马晓岸一样,数以万计的人不是通过电视、报纸得知“4·20”雅安地震,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获知这一信息。这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5.节约学生的通讯费用

尤其是微信的资费便宜。用学生的话说,“用微信,省钱。”微信只花流量,不收取其他费用,而且话费流量还很小。校园、商城、公共场所基本普及了WIFI无线网,大部分是免费使用。

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起床刷微博,睡前聊微信,近半大学生是“手机控”。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所产生的巨大正面效应有目共睹,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1.影响课堂纪律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刷微博聊微信,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为高校课堂无形中增添了监管盲区,从而对学校的学风和考风建设中带来很大的阻力。

2.存在安全隐患

新兴媒体中信息泛滥,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尤其是应用插件鱼龙混杂,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并且新兴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环境,将使大学生沉迷于自我经营的虚拟世界之中,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影响价值观

新兴媒体的价值观多元,良莠不齐,享乐、功利、媚外等思想诱惑力大,多部分学生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独立正确的认识能力,产生的价值观对其形成负面影响很大和不良诱导,人性的阴暗面极易被开掘。

四、新兴媒体风靡大学校园带来负面效应的对策

对新兴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干预措施,防止问题恶化,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兴媒体。

1.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关注学生心理动向

利用新兴媒体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耐心倾听、用心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带来轻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也会很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想法倾诉出来,与老师探讨交流,使老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情绪

所有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其传播的信息也呈现出一种海量增长的态势。在这些信息中,不免有各种反动、虚假和不良信息,大学生在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很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大量主动或被动接触不良信息的现象,尽管大部分大学生能意识到新媒体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以及观点思维的影响,但他们对于新兴媒体的评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将不良情绪控制在萌芽状态。

3.借助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校园活动

新兴媒体和党团活动相结合,让新兴媒体成为有利的宣传工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关注点从网上转到现实,从自我封闭空间转向社会群体。

[1]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学理论,2011,(20).

[2]王煜全.微博里的社会心理学.互联网周刊,2011,(05).

[3]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6).

[4]范芸芸,毕莹.浅谈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技资讯,2010,(21).

[5]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