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鉴赏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以辛弃疾《鹧鸪天》为例

2014-08-15 00:49刘彩霞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鹧鸪天辛弃疾人物形象

刘彩霞

在高中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国古典诗词纷繁多样的形式载体和异彩纷呈的艺术特点,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易于形成系统的、总结性的方法。笔者不揣冒昧,从自己执教以来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姑妄求正于方家。

一、古典诗词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归纳

总结来看,古典诗词的创作目的不外乎两个,即言志与抒情。为实现创作目的,诗人往往借助多种创作手法,常见的有托物、借景、叙事、咏史、自陈等。无论是哪种手法,几乎都与人物形象脱离不了关系。这种人物形象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可能是其他艺术形象;可能出现在诗词所拟的情景之中,也可能隐于情景内外;诗作可能对人物进行旁观描述,也可能以人物的口吻对景、事、物进行叙说。但是总而言之,诗词创作是诗人的意识活动,诗词作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意识,故而很难脱诗人的形象。

正因如此,在诗词鉴赏的过程中,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品鉴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笔者认为,在诗词鉴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有法可循的。通过以下几个过程,可以实现对诗词人物形象较深入全面的品鉴:

(一)文本解读 鉴赏诗词,首先要查证诗词中的字、词、典故的含义,把诗作译成白话文,初步掌握诗词文本的意思。然后找到诗词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确立分析目标。

(二)知人论世 作者塑造形象是为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的,故而必须要对作者之身世生平与时代背景进行探究,才能溯源而上,知其所以然。

(三)推物及人 诗词创作惜字如金,作品中出现的任何物象都有其特定的使命。分析人物形象还要顾及诗中出现的具体事物与景物的意义,理解这些物象承载着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观其法度 即对诗词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品鉴诗人用怎样的方法技巧突出人物形象的。

(五)归纳总结 即将诗词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和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进行归纳梳理。

二、引例分析

为便于理解和应用,笔者以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词为例,应用以上分析方法,对该词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品鉴。全词如下:

应用上述方法,可对该词做如下评析:

(一)文本解读 襜,衣蔽前也,为系在衣前的围裙,锦襜应为锦制战袍。燕兵,北方燕地的士兵,此处应代指金兵。娖,整理。胡簶,即箭室,藏失的囊筒一类器具。金仆姑,箭名,泛指良箭。平戎策,即抗金策略,作者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种树书,关于树木种植的指导性书籍。全词大意为:年轻时候的我曾带着数以万计的士兵,身着锦袍驾驭骏马横渡长江。那时与金人交兵昼夜不息,双方常以箭互射,通宵达旦。追忆当年的情景,感叹现在的自己,就算是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那长达万言的抗金策略,还不如跟东边的人家换成种树的书来的有用呢。该词主要人物形象即为作者本人形象。

(二)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豪放词派代表人物,军事将领。辛弃疾一生抗金收夏失地的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多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还有一部分抒发壮志难酬的压抑与苦闷心情,人称“稼轩体”。

(三)推物及人 上阕之中“旌旗”、“锦襜”为作者壮岁为将之时所用之物,“银胡簶”、“金仆姑”尤言战事激烈。彼时诗人雄姿英发,踌躇满志,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登高一呼,云集响应,当为诗人人生中最辉煌之时刻,也是诗人一生每每怀念之时刻。诗人一生力主抗金,老来犹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由此可见作者的一腔报国之志和尚武精神。而下阕的“白髭须”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不我与,英雄迟暮。有人感叹“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然而一生抱负不得施展,郁郁块垒难平的心情又有几人能够真正体会。每每想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忽然就“可怜白发生了”,个中滋味,“长使英雄泪满襟”。“平戎策”、“种树书”的鲜明对比,则道出了作者心中的压抑与苦闷。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是不甘于终老林泉的,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好生无奈,“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于是只能“栏杆拍遍”,故作反语。

(四)观其法度 诗人在本词中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上阙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出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阙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上下两阙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感人。从修辞上来看上阕多用互文,前后交织,充分体现出战场的紧张之感;下阕故作反语,貌似达观,实为愤懑,表现出作者复杂难言的心情。整首词工整精炼,刻画传神。

(五)归纳总结 本词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刻画了诗人年轻之时的意气风发、英勇无匹和后来的英雄迟暮,闲置田园,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深沉感慨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与无奈。

三、常见的诗词人物形象总结

上例具体剖析了人物形象分析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对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较深入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整首诗词的品鉴和理解。笔者从中抽取出了一些较常见的人物形象,以供参考。

(一)忧国忧民、心怀天下

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如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等。

(二)豪放不羁、浪漫洒脱

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

(三)归隐林泉、寄情山水

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如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

(四)归园田居,耕读为乐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如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如辛弃疾,“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壮志未酬、英雄迟暮

如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如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六)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如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如刘长卿,“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如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七)慷慨奋进,精忠报国

如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送别情深、思乡情切

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投身边塞、保家卫国

如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如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十)怜民疾苦,反对征伐

如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如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如李颀,“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如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十一)生离死别,儿女情长

如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陆游,“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如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如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十二)深宫寂寞,侯门似海

如司马扎,“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如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如朱庆余,“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如王昌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崔郊,“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等。

(十三)刺贪刺虐,怜悯辛劳

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如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两千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如秦韬玉,“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等。

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用心评鉴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德行的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道统的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鹧鸪天辛弃疾人物形象
鹧鸪天·赤子赋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鹧鸪天·庆“双节”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鹧鸪天二首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