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诵读开启语文之源

2014-08-15 00:49穆建荣
中学语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教师

穆建荣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品味语言,语言教学的核心要培养语感,而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其首要任务是要让朗读——语文教学的这一“根本”回归课堂教学。

一、从重讲解到重朗读——保证朗读时间

也许是迫于升学的压力,许多语文教师越来越强调“讲解”的重要性,为了赶进度,没有等学生把课文读透彻了,就开始讲解,开始提问,开始讨论。结果会是什么呢?课堂上时常会有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现象发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与其这样费尽口舌地‘讲’,不如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和深邃哲理,这样岂不更好。”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确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足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为了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繁琐的分析,努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其次,可以有效地利用早读的时间,指名领读,齐声朗读,分小组朗读,互相对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背诵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都能得到朗读训练。教师也可以进行重点查读,凡教材中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要求学生人人达标,其余课文能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也可以采取布置任务,定期检查的方法,约束学生在课外、家里进行朗读训练。此外,召开故事会,表演课本剧、举行演讲比赛等形式,使朗读训练既生动活泼,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从无规范到有规范——加强朗读指导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强调朗读,并不是让学生整天抱着书机械地背读,也不是随心所欲地漫读,而是要树立基本的朗读规范。

1.规范学生朗读的方式

我们要坚决杜绝一字一顿的“念字式”朗读,杜绝嘴唇翕动,发声含糊,频率细碎,缺乏顿连的“念经式”朗读,杜绝千遍一律,节奏僵化,腔调固定的“八股式”朗读和过度夸张的“表演式”朗读。我们要求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对语气和语调。朗读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积极思考所读文章的内涵,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用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

2.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掌握不同的朗读方法

字词提示法:即先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在朗读背诵中逐步减少提示词语,最后完全取消。也就是帮助学生逐步扔掉拐杖,从最初的依赖朗读到独立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听读结合、高声朗诵等方式。

问题引路法:即把文章内容变为若干个提纲挈领的问题,根据问题思路来朗读直至背诵。朗读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文章内涵的理解。

联想记忆法: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学生联想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朗读的趣味性。

3.细分朗读——扫除字词障碍的疏通性朗读、读出感情的欣赏性朗读和读得动情的体验性朗读

疏通性朗读:即认知性朗读,读正确是基本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读音问题,力争做到读的正确,其次再谈读的流利。

欣赏性朗读:写景类的文章要带着想象之心去读,欣赏奇景之美。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叙事抒情类文章要带着体察之心去读,欣赏其情之暖。如朱自清的《背影》。

体验性朗读:走进文本,被文本所打动,能与作品和听众产生共鸣,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朗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随着人物的遭遇变化或喜或悲,感于心而发于声。

总之,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避免急于求成,使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性、阶段性。学生的朗读要求也要呈梯队形向纵深化发展: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情达意,体现个性。朗读技巧(如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也要注意由浅入深。

三、从无示范到有示范——强化朗读模仿

1.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朗读教学提供了方便

电影、电视、录像、广播,以及语音实验室等都可以为朗读训练提供较好的示范材料和手段。一些电视专题片如《动物世界》、《话说长江》等的解说词,都是优秀的范例。著名播音员夏青、方明、常亮等录制的朗读录音带,语言规范,声情并茂,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自会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2.教师朗读示范的重要性

教师的亲自朗读示范,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更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相比录音的简单播放要显得更加生动灵活与及时有效,也更能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从单一性到多元化——拓宽朗读渠道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他的著作《朗读手册》中指出,朗读数量的增多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朗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自然学科的成绩提高。从这里可见朗读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课堂朗读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还可以用于作文教学、背诵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名著赏析等。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把精彩段落、关键句子熟读成诵,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对其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在作文修改方面,细小的错误默读时常常觉察不到,朗读却能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我们不仅要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更要加强对朗读课的探索,在传统的教读、品读、研读等基础上,尝试赛读、联读、说读、写读、比读等朗读课形式,积极拓展朗读课的教学思路。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是一堂语文课生命之所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的语文找到真正的根源。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最美教师
背课文的小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背课文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