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的调查

2014-08-15 00:44:25辽宁张丹丹
职业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企岗位设置

辽宁 张丹丹

我们针对如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进行了调研。在调研前,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调研计划,并且编制了相关的调查表,调研过程中,我们按调研的项目内容及需要,调查了30所不同的学校。本次调研中国家投资15所,行业办学10所,企业投资5所。

在调查的30所学校中,招生规模在万人以上的有3所,5000-10000(包含5000)人的有12所。3000-5000(包含3000)人的有15所。调研结果:

(一)专业设置方面主要依据学校自身优势为主,一部分依托行业办学

各高职院校以行业为依托,以基地为中心。通过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人才量,理性分析专业设置,符合发展规律。有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条件设置专业、根据生源需求设置专业、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设置专业、根据产学研结合的要求设置专业以及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这几类模式都能对高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则是当前最典型、最适合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改革的模式。

(二)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

各高职院校针对专业的全部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其进程进行系统组合和科学安排。学院设置哪些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都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前提,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通俗一点讲就是企业需要哪些专业人才,我们就培养哪些人才。企业的实习基地就是我们的实践场地,真正达到“理实一体化”。

(三)课程开发方法

各大专院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由校企共同完成开发。教师深入企业顶岗,熟悉岗位工作过程与企业师傅共同研究工作内容。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教学课程内容。在企业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实训基地。

(四)课程开发内容

主要有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模拟仿真教学软件、实训基地的开发。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课程开发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课程开发主要指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针对岗位能力制订教学标准,教学标准包括课程达到的目标、选择的内容、采取的结构、评价的标准。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二是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组织方式上的整合,知识排序方式与知识习得方式的整合,这正是高职课程开发中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目标。

下面以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课程开发的调查结果: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系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现有在校生5000名,开设市政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城市建设行业相关的24个专业。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集使用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于一体。

在当前形势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强化学校与企业的相互联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深化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一、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一)行业指导和校企双向参与,成功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依托辽宁省建设厅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品牌优势,学院不断拓展和深化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办学模式。辽宁省建设厅副厅长亲自担任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主任,厅业务处室领导参与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学院先后与沈阳北方建设、沈阳市政集团、辽宁建工集团、沈阳汉拿(韩资)、白云穗港(港资)、北京盛世物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伙伴式”校企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立百余个教学实习基地,聘请80余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通过行业指导和校企双向参与,成功实现人才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二)学院坚持产教研结合,服务行业企业

所属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每年承担百余万平米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任务;所属辽宁省房地产研究中心为省建设厅和省委政府决策服务;培训处负责全省建设行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三)校企共同完成课程开发成果论证

首先进行教学分析。需教学研究人员、全体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由校外专业咨询委员会、校内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院全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论证课程方案,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类型、教学媒体、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

修定课程方案。由学院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研讨,修订课程方案,拟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

二、深度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首先,选择教学策略。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妥善规划、组织、协调,制定相应课时计划、设备使用计划以及教案等。其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开发,应该由传统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转换;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应由学科结构式向工作过程式转换;教学场所应由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转换。集理论教学,实践、实训为一体,在空间上将教室与实验室、实训场地结合起来,强化实训条件,建立以职业岗位群为主的模拟工程、仿真实训场所,形成专业特色的教室,改变以往纯粹的纯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模拟岗位的工作环境,体验职业氛围。再次,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教学中需要集理论、实践、技术、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在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学院自2000年开始招生,2003年第一届应届毕业生已毕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4%;招生就业呈良性循环。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说明专业课程设置合理,课程教学达到要求,并符合行业发展要求。

高职教育的基本定位是培养既懂得基本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技巧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要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面的路还很长,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思考与探讨,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开发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2]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校企岗位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2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