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泻”字引发的思考

2014-08-15 00:49李震海
中学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荷塘语言文字月光

李震海

[作者通联:湖北襄阳五中]

《中学语文》2014年第3期刊登《让有效灌注课堂教学》一文在讲解《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时,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月光的传播速度,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是每秒30万公里,这样快的速度,人眼观察不到,所以人们感觉月光是不动的,这就是动极而生静。”从表面上看,这是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的成功案例,但细细思来,似乎稍有不妥。

诚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探究”一词,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高考《考试说明》也将“探究能力”纳入考查层级。杨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字词,注重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对于语文教学内容来说,什么样的探究才是有效合理的探究?这里将字词探究延伸到物理学科知识,方向稍有偏差。窃以为,朱自清先生在写这段文字时,应该不会是想到月光的物理传播速度而用“泻”字吧。

首先,这里探究的对象是“泻”字的使用,更深一层,探究的范围是什么?这里涉及泛语文和语文本位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语文教师打着整合课程资源的旗号,将跨学科知识与能力作为资本,似乎一堂语文课如果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围绕多学科知识展开,就是一堂生动的好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见很多教师围绕某一个问题,结合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话题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这种貌似与语文有关,但其主旨却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教学被人们称作“伪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家在创作时,选用语言文字是为了服务该字所在的语句,为了服务整篇文章,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任何对语文外延的无边界扩张和泛语文现象都会导致语文本体的缺失和母语文化的虚无。因此,探究字词,应基于文本本身,而不是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证明。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深切感悟品味出语言文字之于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感悟文字丰富的内涵与魅力。学生在这样品味、感悟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方法及能力。

基于文本本身,为什么此处使用“泻”字?笔者认为,应该从语境的层面来探究这个问题。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一直以来,人们沿用韩愈对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改法,认为“敲”字比较好,但是,朱光潜认为,“‘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另外,照应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他总结,“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泻”字的语境进行分析。从字词句来看,这是小语境;从全篇来看,这是大语境。小语境立足于这句话本身,一方面照应前一句的“如流水一般”,很显然,“泻”有流水的动态;一方面照应下文,“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白色的月光流淌在叶子和花上,有种牛乳般的感觉。此外,此处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写的细腻柔和,兼有动感。这实际上是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妙用。这里又牵涉到大语境的问题,结合整篇文章,朱自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内心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显现出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这里通过把月光比作静静的流水,突显环境的静,用环境来衬托人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恬淡安静的。

什么是有效教学?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教学。何谓语文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就是符合语文认知规律,能够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感受语言之美,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感受人文之美,自觉追求美的境界。这些源自文字的魅力,来自精神的魅力,是不掺杂其他因素的纯洁的语文净土。“泻”字,写出了月光静静流淌,渐渐浸透这一片荷叶和荷花,既将月光写活了,又营造出宁静之美。学生能够品味出语言运用的匠心之美,这就是有效。曾有学生写信给笔者,说站在清华那片荷塘旁边,不由自主回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仿佛看到先生踱步而出家门,缓缓在荷塘边漫步的情景。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在学生脑海中烙下的人文之美。这才是有效教学。而这些恰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枯燥、乏味已经成了语文的代名词,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怎么会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姓“语”。黄厚江老师曾说过:“我们应该运用体现这门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门课程的价值。这不是排斥其他的方法,但语文学科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也是主要的方法。否则,就会越位,甚至会走入歧途。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的确,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生动而去迎合学生,这种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而去找兴趣的做法无疑是急功近利的。语文课,应当如品一杯香茗,慢慢去品味,杯子好不好看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把茶香品出来。

猜你喜欢
荷塘语言文字月光
美兔月光灯
中秋的月光
小荷塘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热闹的荷塘
月光碎落了
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