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云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镇中心校)
又一年期末了,看着手中的成绩单,疑惑再一次加深。从而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期望从中找到问题所在,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吗?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发问:真的从他们的角度来出发了么?做到以“学生为本”了吗?一学期的教学过程像影片一样划过,闪过一张张求知的脸和跃跃欲试举起的手,是什么使我的学生们成绩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怎样尽量缩小它呢?
在课前预习这一部分的抽查中,越到学期后期,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区别越大。学困生的积累会越来越少乃至没有,甚至连基本的课程都不提前预习。这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发言和接受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输在了一堂课的起跑线上,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找到结症所在,翻看他们数学书,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越往前的课程会预习的越细致,积累和扩展的越多,为什么呢?通过和他们谈心时,所听到的五花八门的答案,概括一下:(1)所学越来越难,就放弃了;(2)因为开学初任务轻,有时间完成,逐渐各科任务加重,就不做了;(3)网路,不解其意;(4)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做的不好也不批评,就不预习了;(5)知识越来越难,不知道怎么预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其原因,我做出以下改进:(1)课前预习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每天检查,并且算作学生们课堂得分的一部分。(2)减少写,背部分作业,不因为增加预习作业,而增加写作业时间。(3)在自习和课上给出提问时间,以解答课外拓展问题。(4)如第一条。(5)每一课前给出预习提纲。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否将“教师的一碗水转化为自己的一盆,乃至一桶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想要学困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不光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还要由浅入深。像运动员一样逐渐加大训练强度,才能慢慢地适应课堂,融入课堂。在这时,另一区别就会出现,通过课堂观察,学困生没有成绩好的孩子有自信。比如,不敢举手;课堂小组汇报,较少会主动表现自己,当点到名时,会推举其他学生来发言或者不能表达完整;课后有疑问很少会主动提出……所以,想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多加表扬和鼓励。当他们越来越有成就感之后,兴趣也就会越来越大,产生一个良性循环。
课后复习,从学生角度来说“温故知新”,何其重要啊。而这个阶段学生年龄较小,会不得其法,区别出现了,有些孩子做了很多无用功,单纯就是完成任务,费时又费力。对于这一现状,是不是学生们作业做得完就可以解决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要从老师入手了,从作业的多少到作业是否呈梯度。在批改方面,做到每天一批,因人不同,给出相应的鼓励。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局限于书面作业的批改,更要注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