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亚
(山东省昌邑市围子学校)
教育对知识的传授,对智力及生活、生存能力的增加,只是“部分使命”而不是全部意义,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都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迫使教育必须进行大胆改革。物质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同事也迫使教育者思考新课题。
在个人主义、金钱主义悄无声息地滋生蔓延时,我们真正意识到一种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集体主义,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而应试教育所带来教育氛围的压抑,又昭示我们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因此塑造个性心理与培养集体主义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教育内容,成为当今教育界最为关注的两大课题。
集体与个性总是被放在两个对立的层面上讨论,因此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被无限的夸大。现实教育中,但凡强调“集体主义”,往往与“统一、从众”紧密联系,压抑或者慢慢扼杀学生的个性,而最终形成的集体也可能只是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模块,远离集体教育、教学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集体的本质功能。
而强调培养个性心理的老师又常常处理不好塑造个性与建设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到头来,班级成员中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作法,组织活动,协调关系,困难重重。班级学生心不齐,教育力不从心,集体观念没有建立起来,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个性心理与集体教育主义之间的教育分割,甚至矛盾存在与教育教学中,成为教育实践中的难题。
每个班级里都有许多个性心理各异的个体组成,不论他具有怎样的个性,只有他在集体中找到一席之地,才有可能无怨无悔地在这个集体中生存和奋斗下去,否则集体没给他一个空间,他何以生存和奉献呢?每一个个体都需要集体中的、属于他的一块施展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天地。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集体的重视,每个集体都渴望得到所有孩子的拥护。集体对每个孩子的关注不是完全均衡的,不是一直固定的,但是我们必须留意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空间,不能长时间的让他们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让每一个个性不同的孩子时常感受到被关注的同时,孩子对集体的感情也逐步增加。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哪怕只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都会使他们愉悦一天。
每个班级体都组织活动,但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方式、取得的效果有所不同。活动不是为了提高老师的知名度,也不是个别学生的舞台。每项活动都应该是孕育集体的摇篮,每项活动都是塑造学生个性的好机会。活动不同,提供的机会就不同,而每次回答都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这样个性发展的机率就会增大。活动是集体形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可以充分进行活动准备,发掘学生特长,为不同学生找到发展个性特长的空间,在活动中加以培养、训练。我们甚至可以以塑造班级中某些孩子的个性为目的,有意思地策划一些活动。
高明的教育者总把自己的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个学生。
任何一个集体中,对个体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评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些评价应时机不对,方法不妥,不但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只是好事变成坏事,问题愈来愈严重。
表扬一个学生,不仅为他的个人成功而高兴,而且要对他给集体带来的快乐而由衷的感谢!任何一个集体中,对个体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评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些评价应时机不对,方法不妥,不但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只是好事变成坏事,问题愈来愈严重。同样表扬一个学生,不仅仅是老师个人对他的肯定,更应是集体的所有成员对他的赞扬。集体的鼓励和赞扬会使个体精神百倍,个性积极发展,同时也会让集体成员间团结合作,集体不断进步。对某一学生的批评,不仅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否定,更应该让他认识到自己让集体形象受到了损害,同样批评一个学生,也不仅仅是老师个人对他提出意见,更要让全班同学认识他的错误。对他的错误行为作出应有的评判。只有集体的评价更能让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评判自己获得集体主义道德体验,也才更能调节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让集体稳步成长。
每个平凡的人都有伟大的时刻。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瞬间的“伟人”,做老师的就是要具备这样的教育敏感,抓住他们的瞬间。我们把它视为“伟大”的,我们真诚地赞扬它,并称其为伟大的行动。因此,我们的集体出现了许许多多瞬间的“伟人”。他们或者清理了无人问津的垃圾,或者问候了久未见面的老师……在一次次连学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集体褒扬中,他们的个人行为被一次次地作为模范,他们也一次次地成为集体形象的代言人。
作为一个形象的代言人是相当有压力的,同学们时刻意识到自己代表着集体,这完全是自加压力。他们会松懈、会有反复,甚至有时认为集体会赞成 自己的行为。我们不必着急和气愤,“主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主观错误并非他们视集体于不顾,而是替集体做了一次不恰当的“当家人”,大家会对他的作法提出正确的评价。
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可能成为瞬间的“伟人”,当他意识到他的“伟大的个人行为”为集体塑造了美好的形象时,他愿意做得更多,他的人格也随着完善。
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方法策略是灵活多样的。只要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我们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名班主任,当面对50多名具有个性心理的学生时,显然不能忽视集体主义教育,但在集体主义环境下,为了学生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更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心理的自主成长。我认为,必须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心理培养的关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