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玉 张厚永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中心小学)
1.认真设计习题,养成创新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教育的要求是使学生接受全面、积极、乐观发展的教育,为了将这一点实现,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课题时,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不同,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要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枯燥无聊,在思想上转变他们的观念,从而引导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也会捆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不能发散,直接将学生的创造性扼杀了。所以,我们建议引入一定量的开放性题目,冲出传统封闭性习题的捆绑,创造一个开阔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技能。
2.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是否教好书只有教师心中有数,假如是一些不承担责任的老师教学,那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受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价值观,还有学生的性格,一旦价值观和性格被影响了,就很难再改变了。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虽然我国实行的战略是科教兴国与尊师重教,但是仍有一些老师只传授教科书的内容,满足于现在的状况,不思进取,这种老师也不可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好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老师也应具备这个能力,尤其是教小学数学的老师!如果好好运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如果不能好好运用,就会损害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积极性一旦被损害就很难再激发了。所以,在课堂上多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小学老师应做到的事情。在互动反馈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都要使用创造性思维,特别要记得数学这个学科的灵活而多变的特性,使用教学方式时就要结合这些这些特性,才能充分将学生的思维开启。
3.提问方法多样化。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擅长提问,还要使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质疑,这样学生才会在讨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创造性思维,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点拨的方式,营造一个思考问题独立的环境,同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例如,在题目里有排好队的小猪、小狗和小猴。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知道了各种动物的数量。接着问“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猴比小狗多一只”,老师再问“可以运用一种方式表达吗”,学生说“小狗比小猴少一只”,老师又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的答案不一,有算出来的,有观察出来的,老师接着问“怎么观察出来,或者怎么算出来的”。就是以这种老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的方式,在这样你问我答的过程中,学生亲自观察然后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探索创新、培育创新意识的过程,从创新意识的无到有,再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将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力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