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群
(郑州广安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15)
咳嗽是支气管炎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所致[1],自2008年11 月至2013 年11 月,笔者采用中草药辨证热敷治疗108 例咳嗽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108 例均为门诊单纯咳嗽患者,且已接受过常规治疗一至两周但疗效不佳,其中男28 例,女80 例,年龄55~79 岁,平均68.5 岁。
依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的诊断依据: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③内伤咳嗽,因外感反复发作引起,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依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证候分类如下。
1.3.1 风寒袭肺
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1.3.2 风热犯肺
咳嗽气粗,咯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1.3.3 燥邪伤肺
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1.3.4 肝火犯肺
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1.3.5 肺气亏虚
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
根据上述不同证候分类,采用以下不同中草药热敷,1 日1~2 次。7 日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酌情将阿尔泰瑞香、白牛胆、白牛胆根、云花根、草独活、长前胡、臭柏、百齿卫矛、川乌头、大块瓦、大四块瓦、大乌金草、大细辛、地白草、滇白芷、滇南冠唇花、风寒草适量粉末热敷胸、背、腰、腹以宣肺散寒。
酌情将白草莓、白花穿心莲、白叶火草、百灵草、笔筒草鲜品、扁竹兰、长前胡、翅柄蓼、冲天伞、大过路黄、大一箭球、断血流适量粉末热敷胸、背、腰、腹以疏风泻热。
酌情将骑马参,青天葵,青竹标,揉白叶的叶、根、花,肉根还阳参根,润肺草,桑叶,山茶花,山丹适量粉末热敷胸、背、腰、腹以滋肺润燥。
酌情将爵床、虎耳草、白花甜蜜蜜、柴胡、白花夏枯草、白毛夏枯草、百合花、报春花、槐花、广东金钱草、广东金线草适量粉末热敷胸、背、腰、腹以清肝护肺。
酌情将白石英、白仙茅、百尾笋、刺五加、大榆蘑、地梢瓜、高良姜、胡颓子叶、阔叶十大功劳、老鹳草适量粉末热敷胸、背、腰、腹以培补肺气。
采用《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咳嗽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共收治108 例咳嗽患者,经过治疗治愈者85例,占总人数79%;好转者21 例,占总人数19%;无效者2 例,占总人数2%;总有效人数106 例,占总人数98%。
咳嗽乃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肺气不降,宣肃失序影响气道产生咳声或有咳痰的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
中医对于咳嗽从声和痰两个方面进行区别,将只有声音而没有痰涎的称之为咳,而仅有痰涎没有声音的称之为嗽。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见到单独的咳或嗽,两者并见为多,不易区分,所以统称为咳嗽。
对咳嗽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它不仅对咳嗽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进行了论述,还进一步根据临床特征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指出了各型的转归以及具体的治疗措施,更进一步指明了季节交替、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及肺脏本身均可以形成咳嗽,就像《素问·宣明五气》中所说:“五气所病……肺为咳。”而《素问·咳论》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了咳嗽发生于肺脏,但是从治疗角度来讲决不能仅仅考虑肺,更应该考虑到五脏六腑、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为对咳嗽按脏腑进行分类归纳、制定诊疗方案、以及预测疾病的发展转归指明了方向。后来张仲景在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时更是写出了很多治疗咳嗽非常有效的方剂,其组方思想到现在仍有临床指导意义。以后很多医生学者对于咳嗽也有诸多论述,直到明代,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型,《明医杂著》更进一步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2]。笔者认为脏气虚弱气机失调是引发本病的根本原因,治疗除应用理肺止咳等一般治疗外,尤应重视调补脏气。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所见,风寒袭肺者以大细辛、风寒草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风热犯肺者以长前胡、大过路黄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燥邪伤肺者以润肺草、山茶花等疏风清肺、润燥止咳;肝火犯肺者以虎耳草、白花甜蜜蜜、白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化痰止咳;肺气亏虚者以白仙茅、百尾笋、刺五加等培补肺气、固本止咳。
对咳嗽患者采用中草药辨证热敷的治疗方法,通过腧穴的刺激作用,增强了机体防御功能,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力;药物经皮肤吸收,避免了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减轻了肝脏负担,提高了药物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已证明,通过以下途径可使药物热敷穴位的作用得以发挥:①药物穿透角质层屏障,通过表皮、真皮后被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进而产生全身效应;②通过药物对腧穴的刺激,可以激活某些神经末梢的酶类,通过其活性改变参与机体免疫调节;③一些具有芳香开窍、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使皮肤腺开口增大,皮肤细胞的通透性提高,局部微循环改善,药物吸收速度增加[3]。
总之,中草药辨证热敷治疗咳嗽具有途径直接、作用迅速、不刺激胃肠、不增加肝脏负担、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推广。
[1]张德新,王艳,感冒后慢性咳嗽证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66.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
[3]廖韩波,王升旭,黄冰,等.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