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武
(句容市二圣中学,江苏 句容212432)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逐步重视起来,基本上按标准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人手一机”成为现实,但残酷的校际竞争与升学压力,使得更多的学校不敢放手将其作为学校特色来大力发展建设,某种意义上是被动的生存,网络带来资源共享的同时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带来重大难题。
现在农村中学虽拥有了一批年轻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但没有太多的经验参照,这些老师在上课时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据笔者调查,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不断渗透同时,也存在这样两种课堂教学模式:
(1)根据课本,教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先讲10-20分钟,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无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价,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活动进程甚至不想去控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方式对于农村学生,很难行得通。没有经过加工处理过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东西根本就不理解,而且这种方法也很难体现新课程下的学生主体性。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讲练循环”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现在被大量教师所采用。教师先就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训练,如此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是长时间采用这种方法,框死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冻结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一种机械培训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要求。
计算机是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道德教育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具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而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也泛滥着一些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垃圾信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其他学科有比较成熟的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照搬照抄。上机课时应占总课时的70%以上,而上机操作的过程是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教师可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讲练结合方式、边讲边练方式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对于理论课,尽可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通过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有调查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课之前,60%以上已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途径学过计算机,而且部分学生还学有专长,如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等。教师须了解和研究这一不断变化的情况,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弹性任务,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在每堂课达到基本要求,体验成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开始上网玩游戏、聊天,甚至通宵达旦的娱乐,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刺激与放纵,从网上得到暂时的快乐,所以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了解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虚拟网络世界,更不是游戏的天地,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倡导文明上网切忌被“网上”,指导学生网上学习,使学生以端正的态度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实践操作,新课标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操作,要求教师的导入一定要精彩,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最好在课前能展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作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整合教材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有效参与,把学生的“心”从游戏里“抢”回来,用精彩的课堂“网”住学生的“心”;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
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是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课真正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练习模式: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差,有电脑的家庭寥寥无几。针对这一特点,笔者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课堂问答、上机操作、当堂考查等。在进行操作练习时,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电子邮件时,笔者要求学生建立通讯薄,同学之间互相收发邮件的练习;在讲完幻灯片后,让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作品,给学生练习展示的机会,效果很好。
(2)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浏览教学课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料库等,能获得更丰富、快捷的信息知识。指导学生网上学习,收集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能力;在节日到来之际,给学生普及节日文化知识,建议学生通过发邮件寄电子贺卡给亲朋好友问好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相关节日,如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网上互动活动。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为教学服务。
(3)合作教学法:自新课标推行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重视师生间合作交流时,不应忽视生生之间的交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需要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可请学生对当堂课提出意见:你们喜欢不喜欢这堂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写出你们最喜欢在课上怎么学习,为了使课堂更有趣,建议教师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选择性地采纳他们的建议,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更是课堂的主人。
(4)“小老师”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的也很好,有的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结合笔者的经验,采用“小老师”制度,即当有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给周围同学一定的学习指导,当几个学生同时需要指导时,先求助身边的“小老师”,若其不能解答,再求助老师,这样给老师一个缓冲时间,老师也用不着在教室“东奔西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编辑文档时,先由教师出示编辑好的样例与原始文档,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需要哪些编辑操作;其次学生尝试操作,教师讲解带有共性的问题;最后教师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并讲评。“任务式”教学法使学生的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上,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教学内容。
课件运用在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手段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生活化。实践证明: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巧妙设计课堂练习和任务,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创造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学《制作多媒体作品》时,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展示设计好的作品“我的家乡”,通过一张张多姿多彩的幻灯片,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句容,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边看、边模仿,让学生感到制作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不是非常复杂的事。这样他们不仅初步学到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用于演示,也可用于自学等各方面。比如在电脑里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同时充分利用手头教学资源——多媒体配套光盘,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观看。
要想充分利用机房现有条件提高上课的效益,同时便于管理学生与机房,那么电子教室是不可缺少的。现在各式电子教室软件功能齐全,稳定性也不错,它的屏幕演示、遥控辅导、视频点播功能都很有效。“屏幕监视”让学生的情况尽收教师眼底,而“远程开关机”则免去教师不少“奔波”之苦,“作业下发与收取”更使学生实现了无纸化作业。电子教室的网络交互性,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益。利用好机器自带的硬件还原更是出色地完成了很多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1)适当组织竞赛,增加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不定时的进行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有文字录入PK赛,当学会Word后,进行小报设计制作大比拼,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以及其它一些网络在线竞赛活动等,进一步提高运用计算机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经常展示成果,增强学生自信
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如通过板报、橱窗向全班、全校同学乃至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投稿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总之,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更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我们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