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燕,陈小峰
(1.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73;2.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江苏 无锡 21407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也促动了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研修方式的创新。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网络协作研修打破了时空阻隔,让不同地区的教师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学、科研、培训、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并促进了网络研修意识和教育研修理念的深刻变革。[1]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协作研修制度,为促进网络教研有效开展、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教研文化氛围等提供了制度保障。笔者下面以无锡滨湖实验幼儿园为例,探讨网络协作研修制度建设的几点实践与思考。
网络协作研修制度,旨在解决网络协作研修中“教师主动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和适应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持久性和参与面以及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有机整合”[2]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网络协作研修制度,是依托信息技术,基于网络平台,倡导协作互动的教研制度。它不仅涵盖幼儿园网络教研的主要内容,更为促进幼儿园网络教研有效开展、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幼儿园网络研修具有导向性和制约性。[3]
滨湖区的“教师研修网”开通以来,我们发现网络研修是“省时、省钱、便捷、高效”的“绿色研修”,是能集中群体智慧、团队力量,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问题,能让专家们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一线教师行动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借助网络高速传递、广泛共享。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滨湖研修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制度推进教师教育在模式、体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怎样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研修规范、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思考,激发了我们对网络协作研修制度的探索。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断学习与研究,促使理念、能力等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从而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过程和状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情景性、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性学习、反思性学习、互动性学习,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营建“相互合作”的制度和文化。
同时,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表明,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滨湖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研究基础好、研究能力较强,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强烈,大多数教师的发展需求已由“提高基本技能”转化为“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且因滨湖教师众多且分散在五个园区,传统的教研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她们的自我发展需要,必须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努力创新教学研究机制。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教师、专家等组成的,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学习团体。[4]现代学习理论在提倡个别化学习的同时,更倡导协作学习,注重学习团队建设。有关研究提出,教师协作研修共同体作为新型的教师合作范式,为教师合作提供深层次的支撑。教师协作研修共同体给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且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并且有利于优化园所管理模式,有助于学习型校园的建设。[5]但是,网络协作研修的良性持续发展,必须有若干调节成员之间、成员与共同体之间利益与责任关系的规范和礼仪,[6]以保证参与共同体活动的成员,能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体的成长。因此,建构网络学习共同体,需要制度的保障。
无锡滨湖实验幼儿园有五个园区,教师140余人。为了促进各园区间的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自2006年以来,该园坚持网络协作研修,致力于网络协作研修制度的建立健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无锡滨湖实验幼儿园提出,网络协作研修制度要体现“两坚持,两倡导”的原则,即坚持“统一管理、分头负责、共同建设、资源共享”,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的需求为导向”;倡导“建用并重”、“共建共享”、“同伴互助”的大研修观,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领悟,众人提高”,以保障幼儿园教研活动走出“本园”,动态生成网络研究平台。[7]
成立“园本推进小组”,由园领导、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成。“园本推进小组”牵头提出相关制度草案、征集意见建议,并落实网络研修协作各环节工作的督查和修正,提出“各层级协作组管理细则”,以使研修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而使网络协作研修的过程体现制度化、规范化、人文化。
网络协作研修制度,主要包括:网络协作组研修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责任,保障研修活动规范有效进行;网络研修协作组奖惩制度——明确奖惩内容与额度,调动教师们参与网络研修的积极性;网络研修协作组评比制度——让每位教师不断反思实践,明确努力方向。各个制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此列举如下:
《级部网络协作研修规范》:同级部的协作研修,因研究对象相同、课程实施基础内容相同,教师间会有许多共同的研修话题。滨湖实验幼儿园建立了级部网络研修协作组,制订了《级部网络协作研修规范》,对研修栏目、研修要求、管理流程等提出相应规范。各级部均需在研修网上设立“专题讨论区”,教师需要根据“话题”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每阶段自主讨论后,最后由级部教研员进行话题小结,以提升智慧、提炼经验;各级部还各在研修网建立“小组资源区”,资源主要由级部负责分类累积与充实,向全园开放,与全体教师共享,便于不同区域教师节约时间精力,便捷地学习交流。另外,每个级部还均设立“留言”、“小组公告”、“小组推荐”等栏目,以更多元地呈现级部研修的信息。
《课题组协作研修管理细则》:该细则突出保障“课题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课题研究问题的共研共解”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资源的共同搜集和丰富;二是课题资源共享的规范;三是有关课题研究的即时互动研讨。该细则的实施,使“课题研究资源库”中的论文、案例、文献资料、研究实录等课题研究资料丰富多样,且能便捷地查阅,为教师们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网络研修协作组评比制度》:通过“自我申报—园部审核—展示交流—授奖”等流程,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个人及小组或级部,并进行奖励和表彰。以充分展现教师风采,展示研修成果,激励教师参与协作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网络研修协作组奖惩制度》:由相应网管负责,及时汇总各类信息数据,定期对教师以及各协作组参与研修与协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做相应奖惩,奖惩制度纳入幼儿园内管理改革方案中。
网络协作研修促进了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搭建了便捷的交流平台。网络协作研修制度的建设,保障了教师间的互动研讨,促进了网络协作研修的实效。
基于前期的学习、实践,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研修方式的创新、研修途径的拓宽、园本教研的深化、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问题:
1.“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7]那么,在规范制度的同时,如何构建“共同学习愿景”,并在其引领下,让协作研修中的每一位滨湖教师,都能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参与程度,时刻保持共同体的活力与生机?我们需要继续研究“学习共同体”理论,不断修正、完善制度及其实践。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情感交互的需求是学习者作为个体寻求归属感的具体体现。[8]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如果在研修网的协作研修中,能满足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则更利于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满足。那么,怎样通过机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帮助滨湖教师们找到一种归属感和人际关怀,从而享受到同伴互助的学习乐趣、共同成长的幸福、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教师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富有人文关怀的柔性管理机制,推动网络协作研修。
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网上学习者所构成的虚拟实体迅速繁荣,[9]且将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协作研修,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高研修质量的需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相信,网络协作研修的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将推动网络协作研修进一步规范和高效。
[1]孔祥娟.关于网络研修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46-47.
[2][3]钟芸芳.网络教研制度实施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2.
[4]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1-3.
[5]况姗芸.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4).
[6][7][9]金浩.网络学习共同体: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现代演绎[J].科教导刊,2012(6):3-4.
[8]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美国.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