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数据新闻:传统媒体新探索

2014-08-15 00:49整理黄子健复旦新媒体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数据挖掘可视化设计

整理|黄子健 复旦新媒体

作为国内数据新闻的一线实践者,日前,澎湃新闻“花边数据”栏目主持人吕妍女士和首席可视化工程师季国亮先生做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结合实践经验,讲述了她们对数据新闻的理解。

数据新闻是什么?

数据新闻所定义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片、时间、关系和地理坐标等,概括地说,它们都是结构化信息。要注意的是,你的电脑装不下的数据,才勉强能称之为大数据。因此,目前一般在媒体、新闻领域所接触的数据都不涉及大数据这个概念。

关于数据新闻,目前学界和业界的定义有很多。包括被认为是在“数据新闻报道”领域领先的《纽约时报》“雪崩”专题,也引起了“是否是数据新闻”的讨论。

其实,是否数据新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展示要讲述的故事。因为数据新闻是手段不是目的,是过程不是终点。

根据呈现的媒介形式划分,数据新闻可以分为文字、静态图示、视频、动画和数据应用等,后四者都涉及可视化的运用。可视化形式不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最常用的是图表、流程图、关系网、时间轴和地图等。

数据新闻有什么用?

数据新闻能帮助记者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通过梳理现有的报道、整理数据,结合可视化,得到纯文字报道以外的呈现。

最关键的是,数据新闻的意义在于促使媒体生产流程进化。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就是记者采访写稿,编辑修改发稿。但是,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媒介、呈现形式多样化,数据新闻就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并不能满足数据新闻带来的新的技术要求,因此要改变原有生产流程,从新闻生产的开始就引进技术,让新闻更好地传播。同时,新闻生产流程的改变,让不同背景的人加入到媒体行业,加快了因技术发展所引发的媒体转型。

数据新闻怎么做?

国外实践

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实践,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为例。

NPR数据新闻团队组建于2012年6月,凭借作品“美国总统大选应用”,2013年便入围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主办的“网络新闻奖”最终名单。该团队由项目经理、数据挖掘(2人)、设计与前端(2人)和平面设计构成。其中,项目经理是一位在计算机行业有10年经验的工程师,在美国西北大学学习了一年新闻课程后,组建了这个数据新闻团队。担任数据挖掘、设计与前端的成员也是新闻背景出身,拥有5-10年的从业经验,重点是他们都具备编程能力。平面设计师的工作有时涉及与其他部门合作,这个岗位的性质显得比较独立。

一般数据新闻作品的生产涉及项目经理、数据挖掘、设计与前端三个岗位。以2周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开始前,团队开会对任务分解和排序,确定首要和次要任务,在大任务下面划分出小任务,分工给具体人去执行。在过程中,他们每天早上有个15分钟名叫“Stand-up”的会议,每名成员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昨天做了什么,今天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人支持我。周期结束时,团队会开会总结得失。

国内实践

新浪网新闻中心最早在2012年接触数据新闻,制作了“两会”信息图,2013年“两会”期间制作了交互作品,属于国内较早尝试数据新闻创作的媒体。

新浪网数据新闻是由新闻中心视觉产品组负责。视觉产品组由产品经理、设计师、文案组成。工作是运营“图解天下”信息图栏目和制作大型策划的交互产品。

生产流程是这样:第一步,设计师和文案形成想法,并做一个原型(UE),在纸面或电脑上规划;第二步,设计师完成UI设计稿(PS文档),要求精确度高,用户将看到的效果都要有(例如鼠标悬浮颜色灰度变化等),除了不能动,设计稿和成品要一模一样;第三步,把设计稿交给大设计部的前端工程师(主要工作是网站维护)或外包公司,在网页端实现并上线。

澎湃新闻的实践

澎湃新闻除了专注生产时政与思想新闻,也提供文字以外的信息呈现,如数据新闻、全景图片、视频等。澎湃新闻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部门下设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或多个栏目。

数据新闻组和交互设计组属于澎湃新闻视觉中心。数据新闻组由数据记者、3D制作师、动画制作师、插画师和平面设计师等不同岗位组成。交互设计组则由前端工程师和交互设计师组成。按照产品类型来看,数据新闻组主要制作静态制图、动态制图、动画视频、新闻漫画、3D动画等;而交互设计组主要负责多媒体交互设计、360全景、APP设计和宣传设计。技术多样是澎湃新闻相比其他网络媒体做数据新闻的优势。

目前澎湃新闻的“花边数据”栏目由数据新闻组的数据记者和动画制作师负责。栏目选题大部分是自选,以软新闻、社会话题居多,一方面话题时效性相对较长,另一方面也符合团队初期磨合的需要,未来也会做时政类的数据新闻。

澎湃的数据新闻作品坚持“新闻是内核”,所有的设计要符合新闻的特点,服务于新闻内容,适合新闻的传播,不能过于酷炫以至淹没内容。另外,澎湃新闻对数据严格要求,不但要给出数据参考来源,还要给出严谨的计算方法,解释每个数据结果的由来。

澎湃做数据新闻的设计思路是移动端优先,适配PC端。在移动端,为了符合轻质应用的主流,作品形式趋于简单、整体文件包小(1-2M,耗流量少)、设置进度条(让用户了解内容长度),设置社交出口。

由于澎湃新闻是一个从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产品,其本质还是一个新闻机构,比起网易、腾讯等网络科技公司,在数据新闻、交互设计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生产数据新闻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沟通。

数据新闻记者具备哪些能力?

要做一个好的数据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基本功和新闻嗅觉,而且最好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包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能力。

国外的数据新闻“大牛”流行使用下面四种语言:Python(数据挖掘、后端)、R(数据统计、可视化样图)、Processing(交互设计样本、视频呈现)、JavaScript(可视化、交互呈现)。即使做不到4门都会,精通1-2门也是极好的。你还是做不到?那么,至少专攻一门吧!

另外,做一个前端工程师,Html、CSS、JavaScript是必备的技能。

嘉宾小传

吕妍:澎湃新闻“花边数据”栏目主持人,曾任新浪网新闻中心视觉产品编辑。

季国亮:澎湃新闻首席可视化工程师

猜你喜欢
数据挖掘可视化设计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数据挖掘技术在打击倒卖OBU逃费中的应用浅析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高级数据挖掘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